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研究

2016-07-17 16:49:47玉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亲和力话语

韩 玉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研究

韩玉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话语是新媒体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而话语亲和力对传播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主要阐述话语亲和力的主要表现以及亲和力话语建构的必要性,并提出话语亲和力建构的对策。

新媒体;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建构

在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对科学传播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话语是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而话语亲和力的构建,有利于增强科学传播质量。所以,近年来,亲和力的话语建构逐渐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话题,通过有效研究,能够推动亲和力话语构建的发展进程,同时对科学传播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话语亲和力的主要表现

在科学传播中,话语是其重要载体形式之一,而话语亲和力与否,直接影响科学传播的效果。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国民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科学技术传播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融入亲和力,能够拉近科学技术传播和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同时有利于社会公众更为积极的接受科学技术,以增强科学传播效果。话语亲和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抛出权威性语言。在科学传播过程中,要增强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接受程度,传播者必须摒弃传统权威化语言色彩,给予公众以更多亲和力的语言。

其次,亲和力话语应体现在社会某种语言情境中,不仅能够以柔和的形式,进行科学传播,而且可以将话语置于适宜的情境中,使社会公众能更好地理解。

再次,话语亲和力表现出动态性的特征,可以与社会公众之间形成有效互动。

最后,话语亲和力是社会公众对事物不自觉的情感投入,使得话语能够在科学传播的基础上增加大家的情感交流[1]。

2 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话语建构的重要性

在新媒体背景条件下,科学传播中亲和力话语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政策视角看,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话语亲和力建构有着人文的要求,要求科学传播中需彰显人文情怀,而建构亲和力的话语能够满足人文情怀的实际需求。

其次,从社会公众视角看,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科学传播的速度及效果。新时期,社会公众对科学传播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更加趋于群体性需求。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应注重利用亲和力的话语而开展科学传播活动,以吸引社会公众注意力和激发其求知欲望,为科学传播搭建桥梁。

最后,从利益视角看,新媒体下的科学传播渠道越趋多样化,其管理方式逐渐朝着产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因而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应注重话语亲和力,以增强科学传播效果。

3 话语亲和力建构的对策

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科学传播营造良好的虚拟语境,有助于话语亲和力的建构。新媒体技术虚拟语境是人机之间交互的语境,媒介技术是语言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新媒体虚拟语境的作用下,互联网、移动终端等都能成为语境创设主体,而科学传播在其具体传播过程中,可以利用亲和力的语言直接与社会公众之间形成互动,对实现话语亲和力建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话语传播过程具有交际性、思维性的特征,并能够增强凝聚力和促进文化传播。然而,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必须注重话语亲和力的建构。

3.1转变思维方式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话语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科学文化的实际需求,为科学传播提供良好的渠道。在新媒体背景下,科学传播中应注重对话语亲和力的建构,有助于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友好的沟通,以增强科学传播效果。所以,在新媒体虚拟语境传播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双方的对话,以营造良好的新媒体虚拟情境,而转变思维方式是尤为重要的环节。

在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话语的建构中,应改变传统科学传播的惯性思维,即实现科学传播思维方式的转变。

首先,遵循求异思维,转变传统趋同思维。科学传播过程中,不同的人对科学内涵有着差异化理解,而科学传播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在新媒体科学传播中,必须从社会公众好奇心角度出发,增强话语亲和力,有利于增强科学传播效果。

其次,实现多向思维的过渡,不仅开发更为广阔的新媒体科学传播空间,而且为其传播创造多元化路径,引导社会公众从多层次和角度对科学成果、科学本质进行深刻的认知。

再次,从动态性思维方式角度而构建亲和力话语,由于社会公众对科学文化的需求和认知是动态性的过程,因而在话语亲和力建构中,应遵循动态性思维,以满足社会公众心理需求,促进新媒体科学的传播。

从次,向着多因果型的思维方式而转变,注重延长因果链,能够为科学传播创造良好的条件,引导社会公众可以对科学有着正确的思维和客观的认识。

最后,在构建话语亲和力时,应注重转变传统观滞后性的思维理念,使之向着前瞻性的思维方向过渡。新媒体科学传播不是简单的浅层次的宣传,而是在引导社会公众了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对科学技术未来发展作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以促进科学传播。

3.2从互联网视角而构建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建构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我国相关部门人员有必要从互联网视角而探讨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的建构问题。

首先,在互联网媒介下,应注重网络虚拟语境的创设,将话语放置于虚拟的科学传播语境中,不仅有利于消除传统科学传播中的权威性说教,而且可以为社会公众传递更具人性化的科学传播。对此,在新媒体互联网媒介的基础之上,相关人员应注重增强互动性,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通过设问方式可增强科学传播的效果。

其次,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积极利用互联网而实现生活语境的话语亲和力建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遵循公众社会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而积极构建科学传播亲和力话语。

最后,注重对“微语言”的有效利用。“微语言”不仅是对新媒体媒介的充分应用,而且微博、微信等微语言具有更强大的微力量,对实现话语亲和力和增强科学传播效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

3.3从移动终端视角而构建科学传播话语亲和力

现阶段,智能手机得以快速普及,社会公众习惯于通过智能手机浏览相关信息内容。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手机网民人数逐渐增多。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的作用下,社会公众能够积极从智能手机中获取相关信息,为科学传播提供良好的传播途径。所以,在移动终端的作用下,相关人员应提出科学传播亲和力话语建构的建议,以充分发挥新媒体之移动终端对科学传播的积极作用,既达到科学传播的目的,又能与社会公众之前形成有效的沟通。

首先,以移动终端电子书为主要载体,加强话语亲和力的建构。在移动终端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通过电子书而获取书籍知识内容,因而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选择篇幅较短的科普文章,并辅以图片,实现话语亲和力的构建,增强传播效果。

其次,以移动终端为主要载体,利用小视频、虚拟博物馆等开展科学传播活动,并根据群体而合理选择科学传播内容,不仅使科学传播话语更具亲和力,而且能够彰显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有助于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如此,通过移动终端,新媒体科学传播可以更具亲和力,与社会公众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积极为社会公众传播科学信息。

4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逐渐在社会众多行业领域中有所渗透。科学传播工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科学传播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还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话语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只有融入亲和力,才能提高科学传播的效果。所以,在新媒体背景条件下,有关人员有必要对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问题进行研究。

[1]李凌燕.新媒体语境下流行语的生成传播机制及规范策略[J].学海,2014(6):85-90.

[2]梁敏.基于茶旅联姻的互联网传播亲和力的话语构建[J].新闻研究导刊,2015(23):13,75.

G2

A

2096-0360(2016)15-0013-02

韩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亲和力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传媒评论(2019年2期)2019-05-20 09:44:20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新闻传播(2018年11期)2018-08-29 08:15:30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新闻传播(2018年13期)2018-08-29 01:06:52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学理论·下(2017年2期)2017-03-17 17:52:18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中州学刊(2016年12期)2017-01-17 15:57:09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34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管理现代化(2016年2期)2016-01-23 02:11:56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