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源
(河南省财经学校,河南 郑州 450012)
抽象美术作品欣赏中的共性与个性探讨
张源源
(河南省财经学校,河南 郑州 45001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艺术思想观念也逐步转变,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抽象美术的发展进步了新的“黄金时代”。但是在抽象美术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与之对应的有过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观者无法正确和快速的理解抽象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学生对抽象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不足,这也是存在于现行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抽象美术作品本身,从抽象美术作品的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进行抽象美术作品欣赏的分析,希望能给相关的美术教育以参考启示,为抽象美术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抽象美术作品;欣赏;共性;个性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当前美术教育的浅层次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对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建立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深层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形成独立的艺术审美能力,用艺术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用艺术性的思维来进行生活和学习,构建起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而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门类的一种重要形式,只有帮助学生构建起对于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才能促进美术教育的进步,才能推动抽象美术的发展。
在美术的范畴内,抽象美术是作为具象美术的相对概念而得以产生和发展。总体来说,与具象美术在创作形式、创作方法、创作内涵等方面不同的美术样式,我们可以概括为抽象美术。具体来说,抽象美术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是,脱离现实具象的束缚,使用有意味的形式,如点、线、面、图形的不同组合等,构建画面的美感;二是,使用纯粹的形式,表现抽象的概念,如情感、精神、美感等。而抽象艺术的这两种类别也蕴含了抽象美术作品中共性和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抽象美术作品中脱离具象束缚的外在形式、艺术创作中有意味形式的运用、充满审美冲击力的艺术画面构成了抽象美术作品的共性,而艺术创作者个人艺术理念、精神追求的不同,艺术表达方式的不同,形成了抽象美术作品的个性。接下来本文对于抽象美术作品欣赏中的共性和个性探讨,也将基于这两个方面展开。
(一)脱离具象束缚的外在表现形式。抽象美术作品是在打破了传统绘画模仿自然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家的知觉感受和想象创作对具象世界进行的再创作。这种艺术形式脱离了具象外在的束缚,注重的是一种对自然万物本质特征的提炼和描绘。在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中,不能一味的只以与自然万物的“像与不像”作为评价标准。要善于发现艺术家的艺术巧思,敏锐地感受到艺术家对画作形象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加深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思考。比如在克利的钢笔水彩《奔流》中,对于水在奔流状态的描述,就脱离了水流的具象外在,只专注于水的流动感进行描述和表达。
(二)艺术创作中有意味形式的运用。抽象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中善于使用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点线面、黑白、色彩的不同组合关系构成某种艺术表达的形式。对于抽象美术作品来说,艺术的本体在于不同形式的组合,而形式美形成的核心是一种抽象美感的营造。比如蒙特利安的“矩形方格子”系列作品就把绘画的形式组合元素,严格的控制在直线、直角、三原色和非三原色上,通过这些元素之间有意味的组合形式,表达出自己对直线的审美追求,蕴含着独特的直角世界观。
(三)充满审美冲击的艺术画面构成。抽象美术作品虽然是艺术家利用简约的形式和简单的色彩来表达自身对于世界万物本质概念的思考和表达,但是由于其构成中蕴含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样化的形式构成,反而产生一种极具审美冲击的艺术美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要注意捕捉艺术作品的整体表现力。比如赵无极的油画作品就完美的融合了象征性的符号与主观性的色彩。赵先生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多使用“山脊式”的构图,使用黑色、褐色、赭色等来表达出一种动荡、不安的艺术感受,具有坦率质朴的美感。
(一)各异的艺术主张追求。虽然抽象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大致相同,但是由于不同艺术家对于艺术的追求、关于艺术的主张有所区别,所以抽象美术作品在具有艺术共性的同时,又充满着个性化的特点。因而抽象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出现“冷”的抽象和“热”的抽象。“冷”的抽象,也叫几何抽象,它注重对形式的追求和创作,代表作品有蒙特利安的《百老汇·布吉伍吉》;“热”的抽象,也叫抒情抽象,它注重对情感的表达和抒发,代表作品有康定斯基的《秋》、《冬》。在进行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要在横向的对比和竖向的对照中进行艺术作品的审读,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度,站在艺术体系发展的脉络上,进行抽象美术作品的系统研读。
(二)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由于艺术家存在各异的艺术追求,所以在进行艺术表达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对某些表达方式的倾向性。热抽象追求的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所以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即兴特征,会形成笔触奔放、线条流畅、色彩强烈的“流动性”画面特点,比如波洛克的作品《秋天的韵律》,缺乏画面主体,但是在画面色彩线条的个性化堆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对辽阔世界的敬畏之情。冷抽象追求的是对形式美学的探索,所以艺术家会专注于对几何图形的解构和重组,这是一种对抽象美的精准、严谨、和谐的表达。比如蒙特利安的作品《黄与蓝的构成》,就专注于对作品形式构成的思考和表达。
提高学生对抽象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由于抽象美术作品的发展历程悠久,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较多。另一方面,由于抽象美术作品本身不同于具象美术作品,它是艺术家对于自然万物进行思考总结以后的再创作,同时由于艺术家各自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在进行抽象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但是笔者相信在对抽象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只要注重对抽象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共性与个性特征的有效把握,一定会收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淑.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与高中学生谈谈如何鉴赏美术作品的意旨[J].教师.2016(05)
[2]张应进.试论以美术作品为切入点开展美术史教学的技巧——以人教版《美术的辉煌》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0)
[3]王晨.探访美术作品背后的精神史与社会史——以“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为例[J].学园.2015(34)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