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利慧
(浙江省兰溪市延安路小学,浙江 兰溪 321100)
对语文教学中“根”的守望
章利慧
(浙江省兰溪市延安路小学,浙江 兰溪 321100)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是当前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从语文教学中的“根”—语言入手分析,提出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读写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形式多样,五花八门。特别是阅读教学,内容复杂,追求花样、多变。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等等,不一而足。唯独对“语言”置之不理,还美其名曰“进行学科整合”。语文这一叶扁舟装载的负荷实在太多了,使语文教学不能承受之重。
“语言的所有最为纤细的根茎生长在民族精神的力量之中”,“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可以说,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精神,抓住了人文。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对语言的实践,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语文的根,语文的本。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哪些根哪些本需要我们追求、守望、传承呢?
语文是工具性(语言)和人文性(精神)的统一,而语言则是第一位的,精神蕴涵于语言之中。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还要从中受到思想、情感等熏陶和教育。我国古代常把文章的思想内容称为 “道”,把文章的表达形式称为“文”。在语文教学中,就沿用“文”来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用道来指思想教育。文与道二者是一个统一体,也就是说“道”是渗透在“文”中,“文以载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应通过理解、体味语言文字去感悟“道”,体会其思想内涵,而不是游离语言文字去空洞说教。
叶圣陶先生曾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所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教师要教什么?概括地讲,主要是教学生不懂的、发现不了、意识不到东西;教学生容易回生、混淆、出错的地方;教学习的方法、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打好基础,形成能力、学会学习。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即掌握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形成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应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使他们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还能自己自主的学习,成长,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崔峦先生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写作方法方面有所领悟,即读中悟写、学写,通过阅读不断积累、储备写作知识、技术,甚至可以仿照课文或课文句段的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书声琅琅”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情境。所谓书声琅琅,强调让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以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也包括默读)。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朱作仁先生强调教学要扎扎实实,训练到位,进行有效教学,防止教学走过场、走教案;强调教风要朴朴实实,杜绝搞花架子、形式主义;强调批评那些为“追求”公开课的效果,让学生提前做一些“准备”,以便使学生对答如流的做法等。 教学是师生真情实感地流露和再现 。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提醒我们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的过程,人们本来是怎么学的,我们就应怎么教。即我们常说的“本色语文”特色。
还语文教学本色,就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语文学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这取决于学科的本质属性与学科的目标任务。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是人们反思后对语文本质属性认识的回归。这首先是教学过程的回归与还原,即正确处理好记忆,积累,转化理解,创造运用四者之间的关系,全力做好对课文“精读+略读+泛读”的多层次阅读,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文字创造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真正还语文教学本色,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这样才能抓住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根本。
我贴在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单独设立已有百年历史,一代代教育家和一线教师探索、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需要守护、传承。
参考文献:
[1]语文天地网
[2]《语文教育学》
[3]《小学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