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的传承

2016-07-15 02:00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软性父辈家族企业

江寒秋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在中国的商业文明演变过程中,家族财富的传承,往往要面对这样的结局。

当然,即便是西方世界,家族财富传承也依旧逃脱不了这个普遍规律。按照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70%的北美家族企业没有传到第二代,88%的家族企业没有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企业在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相应的,欧洲大约有4%能够传承到第四代。

东南亚华人国家的研究揭示,华人家族企业在从第一代向第二代交棒时,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在五年内平均缩水六成。中国内地的相应研究也初步表明,A股上市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市值平均缩水四成以上。

如今,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很大的挑战。大量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本身处于转型升级过程,第一代企业家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往往力不从心,而第二代的企业领导人,虽然对于新的理念和资本市场有较好的把握,但是经验不足。两代人在接班过程中,因为理念的冲突和交流的不畅,接班问题十分尖锐。很多第二代对于接班极为恐惧和迷茫。

第一代企业家,一方面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比自己当年更愉快的成长过程,但是又总是感叹自己的孩子是成长于温室中的花朵。第二代身上当然有很多的不足:吃过的苦不多,性格不像第一代坚毅,也难免会有一些浮夸子弟和“坑爹一族”。但是我们也接触到非常多的优秀的年轻企业家,很多人不愿靠着父辈的余荫吃喝玩乐,昏昏噩噩。甚至很多优秀的二代不希望在事业上躺在父辈的阴影之下,而是愿意独立地证明自己,并且在摸爬滚打过程中把自己锻炼出来。

并且,出于对长辈的尊重,家族晚辈往往在长辈面前避谈传承问题,更不想讨论将来如何分家,因为这些听起来都好像是对长辈的不敬。反过来,家族企业现有掌门人浓重的责任感,往往使得他们希望执掌企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往往过迟推进开展对家族企业的身后之事的安排。而这往往使得下一辈是在长辈突然过世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对于接掌企业准备不足。

此外,亚洲国家普遍对于软性资产(如关系人脉,企业家的个人魅力)高度重视,认为其重要性可能远远超过现代公司治理原则和企业规范化。很多企业处在一种高度的人治而非法治的状态。但这种软性资产即便在家族之内往往也是很难传承的。

退一步来说,如果企业的传承终将被打破,甚至财富的传承也无法永续,那还有什么可以更恒久传承的?林则徐的家训说:“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能,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不孝,且长其恶。”

培养人比培养企业更加耗时间,也更能够经久流存。英国早已有说法:“两百年培养一名贵族。”这里的“贵族”(nobleman),是指高尚的人,是集智信仁勇严等品质于一体的人,而不是指身份。中国古代的智慧是:“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德行和智慧,比财富和权力的传承更加恒久。

猜你喜欢
软性父辈家族企业
父辈们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一种软性薄膜压力传感器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接过父辈的旗帜
传·承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风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