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读古诗

2016-07-15 09:32熊巧枝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小学生

熊巧枝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动员全国人民关注国学的大形势的主导下,人们对古诗文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1998年就已经推出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最难能可贵的是《新课程标准》也首次附上了古诗文推荐篇目。之所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因为古诗文的背诵量是学生国学积累的基础。在传统古诗文教学观念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能背诵古诗文,更要求学生能够逐字逐句地翻译古诗文,学生被“强求甚解”。如此一来,导致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骤然下降,背离了推广小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初衷。由此可见,在诵读古诗文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鼓励学生自由地诵读和学习古诗文。

在我国古代,学习和鉴赏古诗文早已形成了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吟诵与今天推崇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很相似,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独特的神韵。“吟诵”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的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了诗文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的黄金时期,过多地讲解古诗文,势必会降低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率和质量。笔者现在还能记得多年前吟诵过的许多文学经典,对其中经典名句、名篇随手拈来,但对于教师过分解释其意的古诗文却没有记忆,这便是证明。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这样说过:“从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学生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等感官综合运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深入透彻地思考了,想象力才会随之提高。

中华古诗文充满着文学艺术的魅力,它描写细致,语言精练,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在吟诵熟读之后,其高尚的情操宛如空谷幽兰,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转化为我们可以运用的知识和智慧。人们常说:“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就是表明经典诵读对一个人成长的特殊影响,也就不难理解苏东坡会发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叹!

经典诵读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学生长年累月地诵读经典古诗文,那么他们在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水到渠成,再也不用临渴掘井、搜索枯肠了。大画家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经典诗文的力量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越长,越能散发出其独有的韵味。笔者还记得,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背诵古诗文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能全懂,但这并不会影响背诵。七十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我越发地体会到许多名句深藏的含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多背诵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出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教师无需面面俱到地分析和讲解古诗文,学生只要能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可以了,这似乎和陶渊明先生提到的“每有会意,不求甚解”的思想不谋而合。

诚然,在提倡小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古诗文的前提下,教师也不要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古诗文。这就是“诵读为本,不求甚解”这一原则的真谛吧。

参考文献:

[1]赵绍军.小学语文新课程古诗教学的原则[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2]张晶.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小学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