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7-15 08:01赵海燕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北京现状

杨 培,赵海燕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现状与对策研究

杨 培,赵海燕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摘 要:土地产出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生产力水平的综合经济指标。文章分析北京市及其区县农业土地产出率,比较包括北京在内的4个直辖市农业土地产出率,剖析制约北京土地产出率提高的因素,并结合北京农业发展的现实,提出提升北京土地产出率的对策。

关键词:北京 农业土地产出率 现状 制约因素 对策

2015年北京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全面提升北京农业节水水平、“菜篮子”保障水平、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和生态建设水平,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2014年北京市《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指出,北京农业正处于发展的转折时期,农业资源与环境的约束非常明显,提高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尤为迫切。同时,2015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也标志着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北京在近10年来农业生产总值持续下降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提高土地产出率是困扰当前北京农业发展及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理论研究中,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重在对土地产出率的影响因素、规模化经营和提升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Canning、Fay,1994;Motrison、Schawartz,1996;Cohen,2007;徐敏轮,2013;李丹丹等,2014等),但具体到北京市农业土地产出率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等分析的研究还尚未展开。文章在对北京及京郊区县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数据,对北京市、区县的农业土地产出率进行测度,并与天津等直辖市的农业土地产出率进行对比,把握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的现实状况,剖析制约因素,提出提升对策。

1 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现状分析

1.1 农业土地产出率概念界定

土地产出率主要反映土地生产能力,文章中研究的农业土地产出率是指每单位农用地面积所产生的一产增加值。计算公式为:

农业土地产出率=(一产增加值/农用地面积)

土地产出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它不仅受该地区生产结构与农产品经济价值的影响,还受不同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时与科技支撑、资金投入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密不可分。

表1 2 009~2014年北京市农业土地产出率

图1 2 009~2014年北京市农业土地产出率变动趋势

图2 2 009~2014年北京市地区农业土地产出率变动趋势

1.2 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计算及分析

1.2.1 北京市农业土地产出率计算及分析

如表1和图1计算结果所示:2009~2013年,北京土地产出率由719元/667 m2提高至984元/667 m2,5年间增长了36.77%,呈现平稳增长趋势。究其主要原因,近年来,以昌平“农业嘉年华”为代表的观光农业、以朝阳区蓝调庄园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以延庆“世界葡萄大会”为代表的会展农业、以通州种业园区代表的科技农业和以怀柔的雁栖不夜谷为代表的生态农业等多种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促使北京农业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经营形式演进、农村社会形态变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有力推动了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的提高。

1.2.2 北京近郊、平原、山区农业土地产出率计算及分析

根据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北京从地形结构上可分为近郊、平原、山区。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从绝对值来看,平原地区土地产出率相对最高,2014年约为每2 602元/667 m2,为近郊、山区的3~4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山区近两年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2012年已超过30%。

总体而言,北京近郊、平原、山区的功能区位划分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类型和水平等从根本上影响着各自的土地产出率。

北京平原地区相较于近郊和山区,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先天优势。该区域土壤肥沃,农业种植规模大、机械化作业程度高,且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农业工业企业相较集中,便于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如顺义的国际鲜花港,通州的国际种业园区、作为“南菜园”的大兴等都为平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北京平原地区土地产出率相对较高。

近郊地区作为城市发展功能新区,主要以拓展城市功能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高速发展,农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但近郊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发展迅速,如丰台籽种产业和花卉产业、海淀京西稻和朝阳蟹岛等特色农业的发展等促进了北京近郊地区土地产出率的一定提升。

山区农业生产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相对交通相对不便,农产品的运输和储藏成本较高,山区劳动力少、社会投资少,又由于农业生产对地域性要求高,使得山区农业土地产出率相对较低。但由于近年来沟域经济的发展,在山区环境改善,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产出率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2011年以来,北京市加大山区沟域经济建设,实施项目800多个,其中公益性项目600多个,从表2和图2也可以看出,2012年和2013年山区土地产出率增速迅猛。

1.3 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与直辖市的对比分析

北京、上海、重庆和天津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的直辖市,同时也是我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无论从城市功能和城市定位角度都具有相似性。如表3和图3所示,将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与其他3个直辖市进行对比可看出:无论从绝对值或增速来看,北京在4个直辖市中,均处于第三位。2014年土地产出率最高的为2 257.22元/667 m2,每667 m2约为北京967.09元的2.3倍;与2009年相比,土地产出率增速最快的为重庆,增速为74.85%,约为北京34.39%的2倍。

从直辖市的农业土地产出率比较可以看出,北京土地产出率尚有充足的提升空间。近几年来,特别是上海在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土地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小城镇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采取的众多有利改革措施值得北京借鉴和学习。

表2 2009~2014年北京市地区农业土地产出率

表3 2009~2014年4直辖市农业土地产出率

2 制约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提高的因素

2.1 土地规模化发展困难重重

土地规模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目前,北京种植面积约2 hm2以下家庭经营的比重仍在50%以上。小规模经营难以达到土地经营规模效应,这是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低的直接要因。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如何提高劳动密集和土地密集型的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成为今后北京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2.2 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统一的规范性管理

要达到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先导,管理是保障。当前,北京在促进土地流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价格不合理等现象大有存在。同时,一些工商资本下乡使得农用地向非农转化,“圈占”农地,再对土地进行非农业用途下的商业开发,使农民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待大力培育

虽然目前包括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在北京各京郊区县涌现,但其组织效率有待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化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等制约“如何种田”问题的有效解决。此外,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的推进进程中,北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投入不足、针对性不强、农户学习自主性不强等问题较为明显。

2.4 地区农业发展重休闲,轻生产

农业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北京正处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土地资源有限,在贯彻“调粮、保菜、精畜、造林、节水”方针的基础上,如何规划各类生产用地,做到统筹兼顾,提高土地产出率,是北京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北京部分地区在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特”休闲农业的进程中,忽视农业本身的价值。如有些山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时,忽视农业的本质功能属性,注重通过建设大量休闲类的基础设施来吸引游客,不仅修建的道路、房屋等占用了大量耕地,而且果树采摘过后无人打理,导致农产品生产的极大浪费。

2.5 农业科技创新利用程度较低

北京农业科技发展迅速,但农业科技所带来的效益并不高。以设施农业为例,区县在设施农业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盲目性,注重硬件投入和设施面积扩增,忽视对实际生产能力的客观分析,致使资源闲置等现象还较普遍。又以种业为例,极具科技优势的北京,在种业的“产学研、育繁推”体系建设中,各利益主体在协同创新和分工合作方面衔接不畅。这些都滞后了北京土地产出率的提升。

3 提高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的对策

3.1 改革土地流转制度,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根本。应进一步改革土地流转制度,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一是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以市场为调节,促进农业土地合理流转,综合运用互换、转包、租赁等形式推进土地流转的多形式和多手段化。二是大力发展劳动力集约型农用地利用方式,在稳定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推行集约化的农用地规模经营。三是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实现多主体的土地规模化经营,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集中。四是创新农地流转补贴制度,降低由于土地流转而产生的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业生产投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五是严格执行“调粮、保菜、精畜、造林、节水”的方针,合理调整农业生产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结构。201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文件促进农村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工作,未来的北京农业将会逐步向规模化经营发展。

3.2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应建立土地流转监督机制。农村产权交易工作需要正面引导,在政府出台政策、搭建制度体系的同时,需要通过建立奖惩制度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工作深入开展。对通过阳光平台进行公开交易的农村产权交易行为予以奖励,对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进行规模化流转的产权交易行为予以奖励。对违反农村“三资”监管工作要求的行为予以严惩,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产权交易行为进行私下交易的予以惩戒,做好产权交易之前的组织、协调、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核实等工作。此外,还可对利用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土地流转工作较好的乡镇、村,区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支持和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快速推进。

3.3 提升新型农民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应该在培育新品种、使用新技术、采用新手段和培养新型农民4个方面下功夫,推出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有效地传播、普及到农民手中。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劳动力素质,夯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建立面向行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通过建立试点村,结合农民培训,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3.4 推进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生产与休闲兼重

合理调整农业用地布局,瞄准市场种地,调整结构。根据北京市功能分区对全市农业和农产品同样进行分区。城市功能拓展区主要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城市发展新区主要发展传统种植业,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态涵养区大力发展林果业、林业和畜牧业。根据各区县资源禀赋不同,在发展和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注重都市型现代农业质的发展。同时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调粮、保菜、精畜、造林、节水”方针的指导下,调整粮食用地、确保蔬菜用地、精简畜牧用地、创造林业用地,发展节水农业,农林牧副渔各方面做到统筹兼顾,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益,提高土地产出率。

3.5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从源头上提高土地产出率

在北京有限的农业发展空间里,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新型农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今后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重要源头。在夯实以“调粮、保菜、做精畜牧水产业”为核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必须兼顾“节地、节水、节能、节本”各种资源节约型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走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推进北京农业向经济高效率、经营集约、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提升农业土地产出率。

参考文献

[1] 何忠伟.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赵海燕,何忠伟.中国大国农业竞争力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 孟媛,张凤荣,姜广辉,等.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8~11

[4] 孔祥斌,张凤荣,李玉兰,等.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资源科学,2005,27(2):59~64

[5] 王昉.传统中国社会中租佃制度对产出的作用分析—基于德怀特·希·帕金斯视角的研究.财经研究,2006,32(3):64~72

[6] 肖安宝.农地资源的产权分割及其效率.湖北社会科学,2008,(5):52~55

[7] 郭伟奇.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及影响因素分析.现代农业,2010,(1):47~48

[8] 王佳洁,鞠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的确定方法与实证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6):15~20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北京现状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