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呼伦贝尔草原草地生产力监测

2016-07-15 08:01朱立博付婧萍王彩灵王冠玉王丽娟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监测资源

王 宇,朱立博,付婧萍,王彩灵,银 山,王冠玉,王丽娟

(1.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督管理局,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2.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海拉尔 021000;3. 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4.呼伦贝尔市草原站,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



2014年呼伦贝尔草原草地生产力监测

王 宇1,朱立博1,付婧萍1,王彩灵2,银 山1,王冠玉3,王丽娟4

(1.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督管理局,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2.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海拉尔 021000;3. 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4.呼伦贝尔市草原站,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

摘 要:为准确掌握呼伦贝尔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呼伦贝尔市组织开展了2014年全市草原监测工作,重点监测草原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利用状况、退牧还草工程效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成效等。

关键词:呼伦贝尔 天然草原 资源 监测

草原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屏障,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准确掌握2014年呼伦贝尔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呼伦贝尔市组织开展了全市草原监测工作,重点监测草原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利用状况、退牧还草工程效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成效等。全市共有80余人参加了地面监测,对全市进行了265个样地、795个测产样方和42组工程效益样地的实地监测,拍摄照片700余张,根据地面监测和入户调查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测算,完成了草原监测报告。

1 监测结果概述

1.1 草原植被生长属较好年份

2014年属于草原植被总体长势较好的年份,呼伦贝尔市草群平均高度39.93 cm,植被平均盖度71.89%;牧业四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草群平均高度36.91 cm,植被平均盖度68.75%。

1.2 草原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2014年牧草生长旺季,全市天然草原平均每667 m2干草产量114.11 kg,较2013年增加0.26%,牧草总产量170.336 935亿 kg干草,较2013年增加0.26%。其中,牧业4旗平均每667 m2干草产量98.36 kg,较2013年减少0.06%,牧草总产量99.863 515亿 kg干草,较2013年减少0.06%。

2014年全市天然草原冷季饲草储量为42.635 375亿 kg干草,较2013年增加1.8%,较前5年平均增加16.53%;全市天然草原冷季适宜载畜量998.07万个绵羊单位,较2013年增加1.93%,较前5年平均增加16.04%。其中,牧业4旗天然草原冷季饲草储量为25.501 644亿 kg干草,较2013年减少3.02%,较前5年平均增加14.19%;牧业4旗天然草原冷季适宜载畜量585.89万个绵羊单位,较2013年减少5.46%,较前5年平均增加12.14%。

1.3 退牧还草工程成效明显

牧业4旗、海拉尔区和扎兰屯市退牧还草工程生态效益明显,通过42组工程区内外相比,草群高度平均提高9.96 cm,植被盖度提高10.06个百分点,单产每667 m2提高43.37 kg干草。

1.4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有效落实

全市共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690.58万hm2,其中禁牧面积190.03万hm2,草畜平衡面积500.55 万hm2。

2 草原资源概况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土地面积25.3 万km2,占内蒙古自治区面积的21.4%。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4旗—新右旗、新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呼伦贝尔市现有草原面积993.33万hm2,可利用草场920.00万hm2,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草地植物资源约1 448种,隶属117个科460属,草类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呼伦贝尔天然草地分为5个类,即:山地草甸类、低地草甸类、湿地草甸草原类、温性干草原类、沼泽类;8个亚类,即典型草甸亚类、盐化草甸亚类、沼泽化草甸亚类、山地草甸草原亚类、丘陵平原草甸草原亚类、具乔木砂地植被草地亚类、平原丘陵干草原亚类、砂地植被草地亚类。

呼伦贝尔市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全市野生动物513种,占自治区的70%以上,居第一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全市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小天鹅等[1]。

3 植被生长状况

3.1 气象条件

冬季(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全市平均气温偏高1.3 ℃,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多3.1 mm[2]。春季(2014 年4~5月),全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气象干旱严重,由于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快,全市大部地区失墒严重,这样的气象条件促成了严重的气象干旱和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夏季(2014年6~8月),全市气温偏高,雨量偏多,日照正常,全市大部地区比历史同期偏多3成以上,温暖多雨湿润的气候条件利于农田、牧草的生长发育,对林区森林防火也十分有利。

3.2 牧草返青情况

由于春季气温偏高,日照充足,天然草原牧草返青期较往年提前7 d左右。但因降水偏少,全市大部地区失墒严重,对牧草返青后生长不利,部分草原返青率不及往年。随着2014年5月中下旬的持续降雨,大部地区旱情缓解,牧草长势较好。经对5月份全市53个监测样地数据整理分析:牧区天然草原牧草高度5~15 cm,盖度5%~60%,每667 m2鲜重6~60 kg;半农半牧区牧草高度3~9 cm,盖度20%~80%,每667 m2鲜重6~54 kg;林区牧草高度3~8 cm,盖度60%~70%,每667 m2产鲜重10~30 kg。

3.3 2014年6~7月份牧草长势状况

2014年6~7月,全市雨量持续增加,土壤墒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随着气温升高,牧草生长迅速,长势良好。经对7月份全市47个监测样地数据整理分析表明:牧区天然草原牧草高度19~50 cm,盖度32%~80%,每667 m2产鲜重110~396 kg;半农半牧区牧草高度19~65 cm,盖度60%~95%,每667 m2鲜重157~1 267 kg;林区牧草高度21~67 cm,盖度60%~95%,每667 m2产鲜草160~1 492 kg。

3.4 2014年8月份牧草生长旺季草群高度与植被盖度

经对8月份全市154个样地、462个测产样方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全市草群平均高度39.93 cm,较2013年增加9.04%,较前5年平均增加16.52%;植被平均盖度71.89%,较2013年降低0.97个百分点,较前5年平均增加3.18个百分点。牧业4旗草群平均高度36.91 cm,较2013年增加16.44%,较前5年平均增加20.3%;植被平均盖度68.75%,较2013年增加6.29个百分点,较前5年平均增加9.12个百分点。

3.5 草原生产力状况

2014年8月份牧草生长旺季,全市天然草原牧草平均每667 m2产114.11 kg干草,较2013年同期增加0.26%。全市牧草总产量170.336 935亿 kg干草,较2013年增加4 522.68万 kg干草,增加0.3%。牧4四旗平均每667 m2产干草98.36 kg,较2013年同期减少0.06%;牧草总产量99.863 515亿 kg干草,较2013年减少648.87万 kg干草,减少了0.06%。

3.6 草畜平衡状况

2014年,全市天然草原冷季饲草储量为42.635 375 亿 kg干草,较2013年增加1.81%,较前5年平均增加16.54%;可载畜998.07万个绵羊单位,较2013年增加1.93%,较前5年平均增加16.04%。牧业4旗天然草原冷季饲草储量为25.501 644亿 kg干草,较2013年减少3.02%,较前5年平均增加14.19%;可载畜585.89万个绵羊单位,较2013年减少6.13%,较前5年平均增加12.14%。

3.7 退牧还草工程生态效益

3.7.1 退牧还草工程区内外对比分析

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使该市天然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产草量提高,工程区内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改善。通过牧业4旗、海拉尔区和扎兰屯市的42组退牧还草工程监测数据显示,工程区内草群高度、植被盖度和牧草单产分别比工程区外平均提高9.96 cm、10.06个百分点和43.37 kg干草。

图1 2014年退牧还草工程区内外对比

3.7.2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2014年,全市11个旗市区(除满洲里和根河)共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690.58万hm2,其中落实禁牧任务190.03万hm2,落实草畜平衡任务500.55 万hm2,切实履行好生态保护的任务。

4 对策及建议

草原是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的重要战略资源,呼伦贝尔草原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草原生态环境又极为脆弱,加强草原保护、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一手抓保护建设,一手抓利用发展,推动牧区生态、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持续协调发展。

(1)继续实施草原保护工程建设,坚持工程实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增收。

(2)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和轮区轮牧,建设草原围栏、人工草地、牲畜棚圈等设施建设,提高牧区畜牧业生产水平,从而减轻草场压力。

(3)大力发展草产业。适度建设人工饲草地、高产饲草料地、扩大高产优质苜蓿种植面积,建设稳定、高效的饲草生产体系。加大对饲草料储备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市、旗、苏木镇、嘎查四级饲草储备体系,形成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饲草储备体系。大力发展草业产业化经营。

(4)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品种改良。结合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引导牧民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方式,鼓励牧民发展非依赖草场的特色种养业、旅游业等。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引导牧民转移进城自主创业、就业。加大补贴和培训力度鼓励牧民学习专业技术从事二、三产业,进一步扩宽牧民增收渠道。

(5)加强草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和队伍建设。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制度实施后,面对繁重的监管任务,应建立并启动草原监理体系建设项目,改善装备条件,加强执法能力,将建立管护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占江主编.呼伦贝尔市要览. ISBN7-80506-829-1 /Z.279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

[2] 主要气象资料来自呼伦贝尔市气象局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监测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醉美呼伦贝尔大草原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闫锡聪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