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亚峰 关志刚 刘岳凤(淮安颈肩腰腿痛医院内科,江苏 淮安 223001)
诊治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思考
汪亚峰 关志刚 刘岳凤
(淮安颈肩腰腿痛医院内科,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的目的是通过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诊治,从而思考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法是对患有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3 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病患进行临床诊治,并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找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在治疗结果中,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不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心率跳动次数明显小于治疗前,治疗后CI>2.0 L(min•m2)的病例人数明显多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治,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率与临床治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思考
当人们因吸烟、长期处于粉尘以及化学物质较多的区域、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自身免疫力低下时,便会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其与急性左心衰竭均为当今疾病中的多发性病症,如果早期诊出并进行治疗,便能够提高患者的病症治愈率,如果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必须找到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通过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有效的方式进行治愈,现将治疗、思考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病患进行临床诊治,并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找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54~82岁,平均年龄为(63.12±5.14)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级患者有5例,2级患者有19例,3级有6例。我院收治的患者均经过FEV1诊断标准进行评定,且均采用X线以及超声、心电图进行临床检查,并对患者肺功能进行了检查。
1.2 诱发因素:吸烟、空气污染、感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社会经济地位等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环境因素,而自身免疫力低下则是个体因素,这两种因素均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广泛急性心肌梗死、二尖瓣狭窄、心律失常、输液导致的心脏负荷加大等都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诱发因素。
1.3 临床表现:我院收治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焦虑、烦躁、口唇发绀、面色苍白、时常有发汗、心率加快症状,采用听诊器对患者肺部进行临床诊断,发现患者肺部存在哮鸣音、湿啰音。经X线以及超声诊断后发现患者肺部存在片状阴影。
1.4 实验室检查:采用X线、B超以及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检查,并判断患者临床病症,对其予以确诊。
1.5 治疗方案
1.5.1 基础性治疗:观察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是否患有原发性疾病,例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如果存在此病症,则需要采用降压、纠正治疗等予以改善,消除原发病病发诱因[1]。
1.5.2 呼吸功能改善:通过对患者予以抗感染、吸氧、化痰、利尿、纠正电解质等治疗,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2]。将患者治疗之前、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肺部哮鸣音、呼吸困难程度、肺部湿啰音记录下来,并采用动脉血气分析法对患者pH值进行分析,并记录患者二氧化碳分压值、动脉血氧分压值、氧合指数的改变值[3]。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检查治疗的变化,并应用实验方法对其结果以及配对样本进行检验,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对患者低血氧症进行纠正并治疗,对患者酸碱失常症状予以重视,通过采用调整患者的给氧流量从而保证患者的呼吸质量[4-5]。
1.5.3 药物治疗:应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肌肉注射法或皮下注射法将5~10 mg的硫酸吗啡注射到患者体内,从而使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镇静,使静脉发生扩张,使肺水肿症状减轻。采用静脉注射法将20~40 mg的呋塞米注射到患者体内,从而使心脏前负担以及血容量降低,与此同时将2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与0.25 g氨茶碱融合,使支气管痉挛减轻,从而加强利尿作用[6]。为改善患者低血压症状以及心脏组织症状,对其予以10 mg地塞米松与多巴胺治疗。1.5.4 护理性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坐位进行调节,使其双腿自然下垂,从而使肺水肿症状减轻,采取拍背咳痰法让患者将痰液咳出,并增强患者肺活量,提高呼吸功能[7]。
1.5.5 统计学分析: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心力衰竭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当患者患者咳嗽以及咳痰的症状完全缓解时,被判定为显效;当患者咳嗽以及咳痰的效果减轻时则判定为有效;当患者咳嗽以及咳痰状况抑制存在且有加重趋势则判定为治疗无效。见表2。
表1 不同的心力衰竭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均>60%,且不同心力衰竭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对比:见表2。
表2 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对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后心率明显低于治疗前,CI值>2.0 L/(min•m2)的病例人数为18例,远远大于治疗前病例人数(5例),经过治疗后,FEV1分级降为1级,治疗前后效果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改善状态下体现的生命体征比较: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改善状态下体现的生命体征比较临床分析(±s)
表3 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改善状态下体现的生命体征比较临床分析(±s)
注:HR为心率,RR为呼吸频率,MBP为血压,SpO2为脉搏氧饱和度
分组 HR(次/分) RR(次/分) MBP(mm Hg) SpO2治疗前 112.1±22.51 34.12±4.26 87.44±11.12 83.12±7.24治疗后 80.31±10.18 20.32±2.65 90.12±6.55 98.18±1.25
从表3中可以看出,治疗后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状态下体现的生命体征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指标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左心心功能不全被简称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劳作后或睡眠中会突发呼吸困难,从而影响正常休息与睡眠,严重者还会诱发昏迷、心源性休克,从而导致患者发生死亡。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有呼吸困难、疲劳乏力、急性肺水肿,采用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可以发现发病期的患者有阴影存在于患者肺门周围,而患者肺部可听到啰音以及哮鸣声时颈静脉出现曲张,此时可以判定患者处于间质性肺水肿期,而采用X线发现患者双肺肿大并布满水泡时,则判定其处于肺泡内肺水肿期,当患者陷入休克状态,则会出现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等症状,此时患者正步入死亡轨途。在此种病症的基础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增加了患者的呼吸困难以及病死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当病患因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环境因素等造成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均会使其气流受到阻碍,从而引发气道以及肺部的炎症。因此采用基本性治疗、呼吸功能改善、药物治疗、护理型治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从而改善高患者肺部功能与气管功能,提高患者临床耐受性,降低患者临床病症,对病情的预后与痊愈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我院临床治疗经验为急性左心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实践性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国喜,姚志昂,赵沛伟.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31例急救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7):2672-2673.
[2] 张家春,雷智元.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36例临床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3321-3323.
[3] 王英杰.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7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5):2200.
[4] 朱锦敏.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5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54.
[5] 刘荣华.急性左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救治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112.
[6] 黄渊旭.无创正压通气(cpAp,Bipap)在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8):3645.
[7] 曾吾德,谢新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少量气胸11例误诊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8):102.
中图分类号:R563.1;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