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萍++苏有梅
摘 要:小反刍兽疫病俗称“羊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其是由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型高度接触性病症。本病是威胁养羊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基层实践经验,对该病做出经验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74
1 发病情况
山羊羔发小反刍兽疫病死亡率可达10%~20%,严重可达30%。羔羊发病不单纯是“小反刍兽疫病”,还伴有其他病症的产生,如羔羊胸膜性肺炎、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对不同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对症下药,会取得较好效果。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染的动物
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此中,山羊比绵阳更容易感染,并且发病症状更为严重。此种病毒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岩羊、野山羊、盘羊等都易被感染,此外亚洲水牛、骆驼等均可感染发病。
2.2 传染源
疾病的传染源主要分为2种,受感染的动物感染和隐性感染。其中,处于在亚临床状态的羊特别容易受到感染和传播感染源,通过它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就可以进行传染,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在易感动物本病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100%。可引起呼吸困难,腹泻,流产,严重可引起病羊死。
2.3 传播途径
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2种,分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传播主要是接触疾病的传播,直接与羊接触可被传染,鼻液、尿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可能含有病羊大量的病毒,接触病毒污染的饲料、饮用水、服装、工人、谷仓和牧场,也可以间接发生传播感染。羊群养殖密度比较高时,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
2.4 季节性传播
小反刍兽疫病全年都有发病的可能性,但雨季又干燥寒冷的季节发病率较高。潜伏期一般为4~6d,比较短的在1~2d左右,长的在10d左右、OIE“陆地动物卫生法典”,最长的潜伏期为21d。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高热、口炎、腹泻、肺炎为临床特征。小反刍兽疫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患病羔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可达41℃以上,并可持续3~5d,初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咳嗽,气喘,症状严重可出现口出白沫,血样腹泻。口鼻腔分泌物逐步变成粘膜脓性,另外,口腔黏膜潮红出现米粒大白色或灰色突起,如果牲畜没有死亡,这种症状可持续14~16d,糜烂面扩大互相融合形成灰黄色,此时易出现口腔粘膜弥漫性溃疡和大量延伸。感染部位有下唇、下齿龈、舌等处。病初拉黑色油光稀粪。后期出现带血的水样腹泻,常杂有组织碎片或假膜。病羊严重脱水、消瘦,死前体温下降,发病死亡率非常高。
剖检病死羊羔:回肠、盲肠、结肠、直肠有严重出血。脾脏肿大、坏死。肺部出现暗红或紫色区域。有的病羊肺与侧肋骨粘连,形成化脓样炎症。皱胃出血、坏死、糜烂。咽喉和支气管粘膜有出血性炎症。
4 治疗
30%氟苯尼考注射液。羔羊0.1mL/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病较重的晚上加注射1次双黄连注射液,按0.1mL/kg。小便不利的羊羔,肌肉注射1次呋塞米注射液,0.1mL/kg。也可用速尿,肌肉注射。对拉稀严重的羔羊。用混感金刚注射液,0.1mL/kg,还可用磺胺注射液,0.1mL/kg,连用3d,1d1次。对咳嗽严重的病羊羔,肌肉注射每瓶500mg头孢塞呋喃,按0.1mL/kg,连用2d,每日2次。对肝肾病重羔羊可用肝肾血毒清(双黄连注射液)按0.1mL/kg,1日1次。对外嘴唇破烂的羊只,喷碘甘油,早晚各1次,如果嘴唇破烂严重延伸到口腔、齿龈舌发炎严重,可在舌头上撒冰硼散,早晚各1次。外唇烂者可涂紫药水。
5 小结
对待小反刍兽疫病不容小视,其发病迅速传染性极强。加强国内安检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防止病从境外传入。一旦感染,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迅速封锁疫区,隔离病畜,消毒畜舍、用具,及时销毁或深埋尸体。一旦发现疫病,各级政府要马上上报,及时处理,做好防疫措施以免后患。
参考文献
[1]艾国志.探讨黑山羊小反刍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
[2]张占民.小反刍兽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
2014(12).
[3]吉迎春.小反刍兽疫病的诊断与防控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