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陈伟良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川崎病(KD)的诊治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9例KD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KD患儿经精心细致的护理全部治愈或好转出
院, 患儿家属健康教育吸收好, 能够按时复查。结论 确保KD患儿的护理工作做到位对提高疗效、加快康复、改善预后十分关键, 应格外重视护理的精细度。
【关键词】 川崎病;诊治;护理;儿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162
KD儿科急性炎症亦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具体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定论, 其中支原体、反转录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链球菌等病原感染可能与该病关系密切[1]。≤5岁小儿是KD主要的发病对象, 且男多于女[2]。KD的危害严重, 有效的诊治及护理是防止不良后果发生的关键。本文就29例KD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9例KD患儿, 男20例, 女9例;年龄8个月~7岁, 平均年龄(1.6±1.9)岁;病程2~12 d, 平均病程(4.6±2.4)d, 平均住院时间(15.2±3.7)d。
1. 2 临床表现 患儿入院时均存在发热症状, 23例唇红皲裂, 指趾端肿胀、脱屑;25例出现皮疹, 口咽部黏膜充血, 双眼结膜充血;2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6例肛周皮肤潮红;2例心脏彩超可见冠状动脉管壁有一定的改变。
1. 3 治疗方法 早期缓慢静脉注射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1~2 g/kg, 连续1~2 d;急性期应用30~50 mg/kg阿司匹林, 至退热后减至 3 mg/kg, 连续应用24~32 d;同时做好抗感染以及综合对症处理。
1. 4 护理方法
1. 4. 1 高热护理 KD患儿通常存在原因不明的弛张热或稽留热, 本组中29例患儿体温均>39℃, 其中1例患儿连续7 d
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过高容易对机体构成伤害,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儿的体温监测, 每2小时测量1次, 即使体温恢复正常后也要做到2次/d, 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 及时采用物理降温措施, 如有必要选用药物降温, 防止出现高热惊厥。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 有汗液时及时擦干, 同时避免着凉。加强水分的补充, 室内空气流通。
1. 4. 2 皮肤护理 KD患儿一般皮肤黏膜损害较大, 发热时或发热后会出现多形红斑、斑血疹等皮疹[3], 主要表现在手、足部位的红斑、硬性水肿, 其指、趾端膜状脱屑甚至指、趾甲也会脱落。除了保证患儿的衣被柔软舒适外, 还要每天更换床单, 确保床单足够的清洁;注意患儿的皮肤黏膜变化情况, 注意清洁皮肤, 要求在患儿每次便后都要对其臀部进行彻底的清洗, 注意动作轻柔, 为防止患儿抓伤皮肤, 定期对患儿的指甲进行清洁修剪;不可强行撕脱痂皮, 要使用消毒剪刀予以剪除。同时做好患儿的口腔、眼部清洁护理。
1. 4. 3 饮食护理 KD患儿往往因口腔皮肤黏膜损伤疼痛而进食困难, 为减轻患儿疼痛, 对口唇皲裂出血的患儿涂抹鱼肝油, 同时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 选择半流质或流质食物, 食物应易消化、冷热适宜、咸淡适宜、少食多餐。若患儿尚在母乳喂养期, 应保证其母亲的营养摄入, 确保乳汁营养能够满足患儿的生长发育所需。
1. 4. 4 药物治疗护理 KD患儿血小板增多、血液高凝, 出现血栓的可能性很大, 同时还伴有冠状动脉病变现象。阿司匹林具有降温、抗炎、抗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等作用, 但会导致胃应激性溃疡出血, 因此服药应在患儿进食后, 同时予以胃黏膜保护剂。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大便颜色、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早期予以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能够防止动脉瘤的形成, 使用静脉留置针, 穿刺时最好优先选择外周粗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KD效果理想, 然而其引起的副作用也较多, 如发热、皮疹等都比较常见, 此外也会出现血液、肾脏、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因此, 在患儿用药期间要密切对其病情进行掌握,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 4. 5 健康教育 详细为患儿家属讲解KD疾病的相关基础知识, 帮助家属对KD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并发症以及预后等有一定的了解, 减轻家属的焦虑感, 促使家属与医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指导家属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常识, 做好皮肤护理, 同时让家长切勿自行使用退热药, 正确掌握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患儿衣服汗湿后要及时更换, 以防着凉。
1. 4. 6 出院指导 KD病情特殊复杂, 加之患儿年龄小, 出院后一旦处理不妥善都可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应向家属说明必要的出院指导。告知家属应让患儿多休息, 不可进行剧烈的运动, 坚持规律服药, 严格遵医嘱减量和停药, 多饮水、多食新鲜蔬果, 避免便秘, 防止感冒, 同时定期带患儿来院复查。
2 结果
29例KD患儿经精心细致的护理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 患儿家属健康教育吸收好, 能够按时复查。
3 讨论
KD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 病情主要是全身小血管炎呈变态反应性改变, 且可累及心、肾、皮肤、脑、胃肠、肝、脾等多个脏器, 特别是冠状动脉炎最具危害性[4]。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以及指趾末端肿大、膜状脱皮等。≤5岁小儿是KD主要的发病对象, 且男多于女。KD四季都会发病, 而主要集中在春、冬季发病较多。KD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并发心肌梗死甚至死亡[5]。因此, 有效的诊治及护理是防止不良后果发生的关键。本文通过29例KD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报告, 总结出确保KD患儿的护理工作做到位对提高疗效、加快康复、改善预后十分关键, 应格外重视护理的精细度。
参考文献
[1] 王雪娟. 川崎病诊治及护理. 临床儿科杂志, 2002, 20(12):758-759.
[2] 金芳, 邓颖辉, 温博贤. 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当代医学, 2013, 35(25):133-134.
[3] 包双亮. 川崎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23(4):154-155.
[4] 郝彩霞.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6(31):743-745.
[5] 张双玲. 综合性护理方式对川崎病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2):214-215.
[收稿日期: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