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公民碎片化阅读现象分析及思考

2016-07-14 02:37:58童万菊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安徽亳州36800绍兴图书馆报刊部浙江绍兴3000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微博网络

童万菊,崔 月(.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安徽 亳州 36800;.绍兴图书馆 报刊部,浙江 绍兴 3000)



信息社会公民碎片化阅读现象分析及思考

童万菊1,崔 月2
(1.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安徽 亳州 236800;2.绍兴图书馆 报刊部,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信息社会公民阅读呈碎片化趋势。文章从碎片化阅读的概念、特点以及现状三方面概述了碎片化阅读的一些情况。其次,对国内碎片化阅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然后举例阐述了一些人对碎片化阅读的观点,进而分析碎片化阅读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对公民碎片化阅读现象进行了思考,对于它的利弊给出了分析。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信息;网络;微博

一、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1]据此来看,我国公民的阅读率不容乐观。虽然我国意识到这种现象并且做出相应措施,大力提倡国民阅读、提升国民基本素质,从全民阅读计划即可看出国家的决心。另外近年来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全国各式各样的公众文化普及机构如图书馆等都开展相关促进公民读书的活动。上至国家,下至各个公众文化普及窗口都大力提倡公民阅读,提升全民素养,但是从针对的对象、惠及的公民来看,他们接收信息的窗口样式繁杂,除了正式的国家发文、各式文化机构,最普遍的载体——传统的如纸质书籍、报纸、杂志,现在流行的有电子书、手机、电脑等,并且近年来手机阅读的趋势越来越显现。以上种种导致了公民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发生了转变,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文化的流行,公民被信息社会中出现的新兴事物所吸引,迫切要求了解前沿信息,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电子邮件、微博等快捷便利的网络工具在大部分人群中基本上已经普及。网络、各式媒体载体以及人们越来越迫切的信息需求导致了信息的碎片化、思维的碎片化即现如今公民碎片化阅读现象。

二、碎片化阅读概述

碎片化按表面意思即完整的东西被分成零星的小块,它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碎片传播指信息以简短的形式传播和呈现,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该信息原本就是简短的形式;一种是原始信息经过概括或提炼而整合成简短信息。碎片传播是在碎片化社会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型网络媒介的出现,传播渠道的激增和信息爆炸式增长,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倾向于速食文化与个性需求是其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2]碎片化阅读也是适应这种碎片传播理论而产生的现象。在快节奏的时代下,匆忙的都市人见缝插针地利用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时间,坐公交坐地铁的时候、排队等候的时候等等,为了满足信息传播和呈现的总趋势,捕捉到最新最潮流的信息,越来越多的公民都在进行碎片化阅读。

(一)碎片化阅读的概念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媒体碎片化。随着数字化技术以及信息媒介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工具非常普及,成为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基本工具,利用这些便携及时的方式进行快餐式、随意性、浏览式的阅读使人们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状态。[3]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电子书、PAD等电子终端接收器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毫无疑问,现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每天可以从手机、网络等电子终端上接触到海量信息,似乎一切的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但是这种碎片化阅读的功效如何,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二)碎片化阅读的特点

首先是读者和阅读内容的碎片化。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其受教育程度以及可接受的读物深浅不一样,即喜好不同。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使用其关注的方式传播不同的内容,运营商很会利用分众策略,使得阅读内容大而全、宽而广,但是对一个个喜好不同的受众来讲,他们可以各自找到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但是纵观全局,这使得各个读者的阅读内容呈现碎片化。

其次是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的碎片化。传统的阅读载体是指纸质图书、报纸、杂志等,现在的流行的阅读载体有电脑、手机、PAD等。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相互融合共存于现今社会,人们的阅读载体各式各样,不同人偏好不同的载体,阅读载体呈现出碎片化状态。阅读方式呈现为浏览式的阅读,表现为随意性、标题式、跳跃式和搜索式,这种浮光掠影式的阅读也就是碎片化阅读的主要方式。我们想利用手机、网络、微博等工具来填充我们的碎片化时间,结果却发现手机、网络、微博等工具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了。

最后是阅读目的呈现为休闲娱乐性以及阅读后出现了互动和分享的特点。[3]碎片化阅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急盼主题,追求阅读时直接接触到最有趣味点的刺激,寻求这种心理上的愉快以及快感。在如今这个信息社会,人们在阅读之后还会借助网络和通讯设备进行即时交流互动分享,发微博、微信朋友圈已成常态。

(三)公民碎片化阅读现状

2012年4月初,第三届《人民日报》读者评报活动落幕,共有84987名读者通过来信、网络等方式参与投票。[4]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网络(54.12%)、报纸(46.32%)和电视(43.83%)是受访读者最重要的三种信息渠道。这充分反映了新的媒体环境中,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在被问及阅读的习惯时,近四成(38.35%)的人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另有 32.99%的人会“挑喜欢的版面或栏目看”,“从头到尾仔细看”的不到 15%。过半数(51.56%)受调查者平均每天用于阅读报纸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只有17.44%的读者选择了“一小时以上”。以上数字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时间的减少和碎片化趋势。如何应对这种碎片化趋势,以全媒体的新闻产品应对读者新的阅读习惯、阅读需求,将是新的形势下公民社科普及、信息素养提升必须面对的课题。

而且这还是2012年的数据,2013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13年手机浏览器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手机浏览器碎片化特点明显,阅读是核心需求。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电子书是网民阅读电子书籍的主要设备,不同设备之间不具有明显排他性。整体上看,4.64亿的手机网民规模,为手机成为第一大网络书籍阅读工具奠定了分母基础;电脑(台式机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以其传统上网设备的亲民性排名第二;平板电脑和电子书占比相差不大,更广泛网络应用特性凸显着平板电脑的比较优势。如图2可见手机成为电子阅读的第一工具。[5]

可见信息社会公民碎片化阅读现状越来越显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碎片化阅读现象会成为常态。

图1 

图2 

三、国内“碎片化阅读”相关文献分析

文章通过中国知网学术资源,对“碎片化阅读”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挖掘和分析,了解国内“碎片化阅读”的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主题“碎片化阅读”,显示有247条结果,如图3所示,从2007年开始提及,2015年最多①,可见从2007年至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碎片化阅读。另外通过中国知网学术趋势搜索“碎片化阅读”,生成关于“碎片化阅读”的学术关注度以及用户关注度如图4、5。

图3 

图4 

图5 

上面的图4表示各年份中国知网中,统计“碎片化阅读”作为文献主题出现的次数,形成的学术界对“碎片化阅读”这一学术领域关注度的量化表示。可见从2007年这种学术关注度才开始有,2012年开始这种关注度基本上呈直线上升。图5表示近一年来,以用户在中国知网中所下载文章的数量为基础,统计“碎片化阅读”作为主题的文章被下载的次数,形成的用户对“碎片化阅读”这一学术领域关注度的量化表示。从2014年的11月至2015年的11月,2015年3月“碎片化阅读”的用户关注度最高,下载量为 1332频次。可见近年来国内对“碎片化阅读”研究的学术关注度呈上升趋势,用户关注度在过去的上半年中出现峰值。

四、关于碎片化阅读的不同声音

深圳商报驻京记者田泳采访的出版人俞晓群提到碎片化阅读正在兴起,他说广西师大出版的张冠生的《纸年轮》这本书把书作为文化年轮来叙述,这类书在出版业中的产生代表着一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正在兴起。《纸年轮》的思想性很强,选书和介绍很见作者功底,读这类书像在读微博,人们可以浅阅读,如果想深阅读可以具体找介绍的那本书来看。这里的碎片化阅读能作为深阅读的指引。

冉一村说要警惕碎片化阅读。他说碎片化阅读固然快捷方便,但是却造成了人们浅阅读,读完之后可能只记得一些只言片语,而且长久下去这种阅读方式会改变思维方式,让人们养成不问为什么,不独立思考的习惯。他提醒我们要理性对待碎片化阅读,不能完全抛弃也不应完全依赖,要充分利用其便捷快速的优点,也要对其浮于表面的功能保持警惕。[6]阅读不能浅薄要深入思考,才会带来更多的启发。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魏玉山提出不要轻易否定碎片化阅读。新的阅读方式与阅读行为有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合理性,不要轻易否定,古语说开卷有益,那么阅读有益,读总比什么都不读好。而且阅读内容比阅读方式更重要,即如何能让读者亲近精品远离平庸拒绝糟粕更值得关注,那么碎片化阅读并不可怕。怎么读是一个问题,读什么更是个问题,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读什么,即使是碎片化阅读,读什么我们更应该关注。[7]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提出要善待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这种方式的出现,相较于过去人们读之甚少也不失为一种进步的阅读方式。而且人类社会的阅读历史正是由碎片化和整体性两类阅读组成,《论语》是一种碎片式结构,但是这些碎片的存在并没有影响到其的传承和阅读。我们要尊重受众乐于碎片化阅读的权利,善待“低头一族”,而不是一味指责批评,毕竟能在碎片化时间里读一些值得读的碎片文字也是一种用功。[8]

碎片化阅读的存在已是大势所趋,且也越来越普及,究其原因需要好好分析。公民碎片化阅读现象的出现有利也有弊,不能一概而否之,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其的优缺点,进而正确对待公民碎片化阅读现象。

五、公民碎片化阅读现象分析

公民碎片化阅读现象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热议,各持观点,那么公民碎片化阅读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有哪些呢?

(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

手机、网络等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人们接触的高科技产品功能越来越健全,以前人们的手机还只用来人与人之间的简短沟通交流,现在智能手机的出现,看微博、朋友圈、浏览电子书已成为人们热衷的手机阅读。手机不只是手机,更是一种阅读媒介。日新月异的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从以前手捧着大部头的经典阅读进阶为手握着智能手机、PAD或者面对着电脑浏览着可供读者选择的知识。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而改变传统阅读模式推进碎片化阅读的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

(二)快节奏的生活

现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争分夺秒的加班加点工作,用于阅读完整的成系统的、逻辑性强的高深读物的时间有限。在等候公交地铁的时候、在乘坐公交地铁的时候、在排队等候的时候,人们都习惯了拿出手机、PAD阅读一下新闻、浏览一下电子读物。手机、PAD等因其便携易带受到人们的热衷,据调查,人们每天都会无意识的多次拿出手机,尽管没有任何来电和消息,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给碎片化阅读创造的生存空间,刷微博、打开浏览器看看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热门新闻等这些习惯正在潜移默化进行碎片化阅读。虽说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深阅读、静静地阅读的时间变少了,人们变得急于求成、浮于表面,但是人们并没有减少阅读,只是碎片化阅读现象出现得比例多了。

(三)海量信息以及人们的信息需求

数字化和网络化为阅读内容的生产插上了飞天的翅膀。现在我国每年的新书出版量就超过新中国成立前 2000多年的总量,还不包括报刊及网络作品,真正是海量生产。[7]海量信息,人们一般只取自己感兴趣的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可能面面俱到、深入浅出的阅读。但是社会现实又要求人们涉猎范围广、尽量知识面宽广,而公民个人又有独特的信息需求偏好,那么实时手机新闻推介、网站导航、微博、朋友圈消息更新完全满足了人们宽而广、多而全的信息需求并且养成了人们陶渊明式的阅读状态“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碎片化阅读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六、对公民碎片化阅读现象的思考

种种原因造成了现今社会的公民碎片化阅读的现状,这种现象出现是好是坏需要进一步思考。

(一) 碎片化阅读有其可取之处

公交车、地铁上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是公民碎片化阅读的最好证明。丰富多元的信息填充着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人们的阅读门槛降低了,有利于文化普及、信息传播,就像政协委员聂震宁说的碎片化阅读好过不读。就目前我们所处的信息社会来说,碎片化阅读是一种趋势,人们花在碎片化阅读方式上的时间比重并不少于传统阅读。

(二) 碎片化阅读无法取代传统阅读

不可否认的是,碎片化阅读无法替代传统阅读。碎片化阅读太过于随意化并且缺乏系统性,在进行碎片化阅读的时候人们往往处于嘈杂的环境中,恐怕大多阅读之后是个过目即忘的状态。而且进行碎片化阅读的原因往往就是为了消遣碎片化的时间,那么它的效力能和深入式的传统阅读相比吗?不言而喻,碎片化阅读是短暂、不持久的阅读方式,它累积知识、扩大知识面的功能没有那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强大。过去为了找到一个知识点或解答一个问题,需要翻找许多资料、阅读相当多的书籍,而在这种翻找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都在无形地扩大知识面以及加深知识点的记忆。那种对知识的拓展、继承、积累是碎片化阅读所无法比拟的。以现今的微博来说吧,微博需要快速反应,它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模式,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容。微博是一个无需思考的地方,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恰当的反应才是急需的。微博上针对热点编段子就是个很好的证明,所有的段子都是同义反复,不提供任何新鲜的想法,它们试图各自对同一事物重新进行一次复述或者定义,从而一次次强化和放大了事物本身。[9]这有点像哗众取宠,而传统阅读过程是漫长而持续的,伴随着静默以及沉思,显然如今的碎片化阅读缺乏了这种底蕴。微博驯化了人们的思考方式,深入扩展思考、三思而后行似乎已经过时了,人们更倾向于简短有力的直指人心,绞尽脑汁地制造更多的信息碎片。搜索引擎改变了人们寻找资料的路径,似乎更便捷了但是鼠标一点击或手指一触我们错过了多少阅读的美妙以及出现了多少无用的信息都无从知晓。那么碎片化阅读与传统阅读孰轻孰重已见分晓。在如今这个信息社会,碎片化阅读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切莫以为碎片化阅读可以取代传统阅读,这点不容忽视。

七、结语

公民碎片化阅读现状并不代表着未来的阅读状态,表面上看碎片化阅读让人们挤出了更多的时间来阅读,但是实质上它挤占了人们传统深阅读的时间,它是一种懒惰的阅读方式。碎片化信息的迅速传播,公民热衷于碎片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们创造内容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但是也不能否认碎片化阅读也能获取信息这点,那么进行碎片化阅读可以,但不能抛弃深度阅读,不能随着阅读方式的碎片化而将阅读内容也浅薄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EB/OL].[2015-12-10]. http://reader.gmw.cn/node_43617.htm.

[2] 王晓丹,田永梅. 论高校图书馆的“碎片化”培训[J].图书馆学研究,2014(1):71-74.

[3] 朱冬梅. 基于“碎片式”阅读的高职图书馆导读服务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3(6):233-235.

[4] 碎 片 化 阅 读 趋 势 初 现 [EB/OL].[2015-12-10]. 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12/04/14/1937 99.html.

[5] 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EB/OL].[2015-12-10]. http://www.199it.com/archives/tag/手机阅读.

[6] 冉一村.警惕碎片化阅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09-05(003).

[7] 魏玉山. 不要轻易否定微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J].出版参考,2013(34):1.

[8] 聂震宁.善待碎片化阅读[N].人民政协报,2014-02-10(009).

[9] 碎片化“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如何再深度阅读?[EB/OL].[2015-12-10].http://www.u148.net/article /96944.html.

[10] 冯彦菁,王文俊,成方骏宇. 试论碎片化时代的电子阅读[J].新闻世界,2011(11):108-109.

[11] 王琦. 政协委员:《论语》也是“碎片”,碎片化阅读也好过不读[N].新华每日电讯,2014-03-09(006).

[12] 田泳.俞晓群:碎片化阅读正在兴起[N].深圳商报,2011-11-24(C03).

Analysis and Thoughts on Citizens’ Fragmentation Reading Phenomenon in Information Society

Tong Wan-ju1,Cui Yue2
(1 Bozhou Teachers’ School, Bozhou 236800;2 Shaoxing Library, Shaoxing 312000)

Abstract:There is a trend of fragmentation of citizens’ reading in information society. In this article,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were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literature on it was analyzed and some views on it were listed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phenomenon. The writer also analyzed its good and bad aspects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phenomenon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fragmentation reading; information; internet; microblog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6)02-0074-06

收稿日期:2015-12-11

作者简介:童万菊(1989-),女,安徽滁州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图书情报、数字化阅读。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微博网络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科技传播(2016年19期)2016-12-27 14:46:37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9:04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今传媒(2016年6期)2016-07-02 23:56:35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
新闻世界(2016年5期)2016-06-01 08:39:38
碎片化阅读
神回复
意林(2013年15期)2013-05-14 16: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