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丹丹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前的应试教育完全被素质教育所取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并且将游戏教学法科学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06-01
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游戏的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学习动机的形成往往是兴趣的驱使,他们对趣味儿丰富、感情色彩丰富的教学内容会主动的去探索和追寻。将游戏渗透于语文课堂,能促使他们主动的去探索教学活动的乐趣,使他们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可以推动他们对渗透在游戏中的学习内容感兴趣,使学生从游戏的动机向认识动机的转化,进而引导学生从偶然的认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认知兴趣。在游戏中,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感官体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特别是那种带有竞争性质的游戏,学生的不服输心理被激发,个个不甘于落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同时收获知识和快乐。
1.2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游戏教学都具有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例如观察、分析、猜测、想象等活动,都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游戏能提高学生大脑的灵敏度,像观察力、知觉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都能在游戏中逐渐养成。在开展教学游戏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能够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提出质疑并独立探究,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极大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游戏教学同样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是由于它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相对变化,使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拓展了思维。
1.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游戏活动常常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其中运用的色彩、文字、图片、教学情境等都是在对小学生进行无声的美育。经常将教学内容与唱歌、绘画、表演、朗诵等活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渐受到了美学的教育,提高了审美能力。教学中渗透游戏,还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自信、诚实、独立、合作、尊重等各种美德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极大的提升。至于客观、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等优良的道德行为也是游戏教学中的附属产品。游戏也能帮助学生尽早的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则,学生在游戏中逐渐塑造了高尚的道德行为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2.1游戏要兼具普遍性和易接受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并没有好坏之分。因此,在设计游戏时要兼具普遍性和易接受性,尽量较多地设计集体性游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担当游戏的主要参与者,而且尽可能地让学生设计感兴趣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科学的启发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成为游戏教学法的真正受益者。
2.2课堂中的游戏要服从且服务于教学。将游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选择游戏,这些游戏不是单纯以娱乐为目的的。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游戏环节时要紧扣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将游戏目标转化成为游戏方向,让小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2.3游戏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发挥出应有的趣味性,因为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时期,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边玩边学,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2.4尽可能选择富有创造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游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把握教授节奏,灵活调整活动,游戏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还帮助学生提高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其是否易于学生操作,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学到新知识。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举措
游戏化教学是为了避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的机械性记忆,让他们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小学生是处于7――12岁的一个年龄阶段,那么,严格来说,在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要有不同的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把小学生分为两个阶段,一到二年级和三到六年级,可以称之为"因龄而教",游戏教学不仅仅运用在体育课堂中,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可以发挥游戏的作用。可以让小学生暂时的丢掉"苦逼"的生活。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小的小学生,课业越繁重,参加的培训班也越多,所有对于低龄小学生应该更加注重语文游戏的多样化。低龄小学生主要以学习汉字、生词、简单的书面句子为主,那么就要从这些方面来创新对策,比如,在学习汉字、生词时,运用道具、图片、实景来描述,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多运用多媒体和动画来强化记忆,还可以用"口耳相传"的方法,即学生在黑板前听另外一个同学用耳语的方式来传达信息,但是,同时要保证课堂秩序,如果班级有良好的纪律,任何教学形式运用起来都会很顺利的。
4. 游戏教学,评价多样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打好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还给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给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自信,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愉悦的学习氛围。所以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1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将听、说、读划分为口试项目。听的考查,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或由老师口述,然后让学生口答。说的考查,让学生看图、演示、操作或做游戏,然后按要求说话。读的考查,让学生抽签,从语文教材中选取一篇课文或指定的一篇课文读物,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笔试分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部分,这是由学校统一出题的。笔试主要在期末进行,按学生考试的分数记入。这样,改变了教师以往只以学生一次考试就一锤定音的评价做法。
4.2. 课内外相结合。在给学生留作业时,尽可能地做到少而精,减少重复性作业,增加实践性作业,并注重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评价。教师准备一个《作业批改情况登记表》,做好详细的批改记录。放学前,我会将这些向学生公布,作业良好的孩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表现欠佳的孩子也会给自己敲响警钟。这些记载既便于自己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在与家长沟通时也有据可查。课外给孩子们指定一些书目,并组织相关的比赛,比如争当故事大王、识字大王,以便更加真实、准确地评价孩子的阅读水平。
4.3 等级与分数评价相结合。在分项考查的基础上,每项再单独划分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目的是使更多的学生有得"优"的机会。根据每项内容和形式,每一项目均有一个相应的等级。这样,等级评价与分数评价相结合,淡化了分数的意识。
4.4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人。要从机制上保证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利。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让家长参与评价,我做了如下尝试,设计了《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在一个主题单元完成后,让学生带回请家长进行评价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