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举洪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自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感知和领悟,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从阅读中吸取知识,以此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75-02
听、说、读、写是构成语文内容的四大部分,其中"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前提,对学好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健全学生思想道德体系有着重大意义。现行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景不容乐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如阅读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案不切实际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水平,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及其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梯度性教学设计;加强阅读内外条件创设;提高阅读提问效能;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浅析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阅读教学理念落伍。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教学还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这样的教学理念具有被动性,初中生无法锻炼其语言能力,在对语言的积淀上存在明显的不足,语文功底并不牢靠。在阅读教学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学生并不自主进行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占用着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沦为了教学的工具。初中生本身就好动,其无法在课堂上展开阅读,那么在课下的时间就更加不可能自主进行阅读,其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1.2阅读教学教案不切实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使教案更加完美,过多地注重教案的设计以及书写,以让教案臻于完美,其中甚至详细列明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但是,真实的课堂教学是复杂的,是教师不能完全预料的。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不切实际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往往无法专心研究文章,而是被一个又一个问题与经验之谈困扰。尽管新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但是实际上,教师依然困在所谓的经验中,预设好课堂以及学生的反应。追其根源,无非是教师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根本,让阅读教学过于死板,缺乏动态生成性。
2.改善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2.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更是为师生提供足够的互动空间,是使师生间交流共进,协同完成任务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务必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当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一味被动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务必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氛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2.2梯度性教学设计。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的对象是课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梯度进行设计,大致可以分为认读以及解读两个环节。其一,认读环节。虽然认读较为简单,但是仍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同一个焦点上,然后再将问题层次提升,并使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其二,解读环节。需要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以及表达方法。这样有层次的阅读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3加强阅读内外条件创设。阅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兴趣作为内在动力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对于学生来讲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书具有明显的阅读倾向,而学生的需求也正是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强迫学生完成对某些问题答案的寻找,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合理范围内的阅读素材引发思维的活动。另外教师要关注课外阅读活动将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喜欢用什么方式阅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正确地引导,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名著或者现当代小说,就那些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进行探讨,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4提高阅读提问效能。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的重要性既表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实现从新课教授到操练巩固的目的,又能通过提问确保学生注意力始终关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必须做到"两个必须",首先,必须迎合学生心理。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表明了他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游离性,这意味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做到完全投入,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变化过程,设计和提出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其次,必须体现层次性。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决定了教师课堂提问必须兼顾全体学生,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此教师要尽量不提过于挑战学生求知欲的难题,避免学生产生阅读挫败感:教师也要避免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防止学生产生任何麻痹阅读心理。
2.5把握课堂教学过程。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学有个性,他们有着抵制机械学习的心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并确保所采用教学方式只是辅助性的,教师任何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只会喧宾夺主,无法帮助教师真正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同时,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拓展延伸必须体现恰到好处的思想,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文本知识理解有难度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知后对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外部延伸。当然,每堂课都有其确定的时间,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时应该体现一定的取舍意识,真正把那些对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有帮助的知识进行课堂呈现。
参考文献:
[1]张军英.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 学周刊. 2016(14)
[2]黄爱明. 初中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 教育革新.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