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译者的地位

2016-07-13 23:36赵静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策略女性主义

赵静

【摘 要】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和各种文化系统紧密联系,译者始终是处于翻译主体的地位,他们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而近年来,性别话题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日益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论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本内容出发,对译者地位的影响作简要研究,希望给翻译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女性主义;译者地位;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长久以来,译者和翻译行为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都是比较谦卑的,翻译被置于与女性相同的地位:原作被视为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而译本则是低弱的派生女性,译者在传统女性角色中获得了自己的印镜,女性也从译者那里获得了自己的喻像,女性与翻译在共同的历史境遇上找到了相似点和类比的基础,进而引发了两者相互结合的可能。本论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本内容出发,对译者地位的影响作简要研究,希望给翻译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的视角,它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其主要观点包括:

(1)对传统翻译理论标准“忠实”的颠覆,强调叛逆。中外传统翻译理论一直把“忠实”视为翻译的根本准则之一,其翻译标准的核心就是“信”或“忠实”。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认为,语言中充满了性别歧视,“忠实”通常意味着剥夺女性的话语权(马丽娜,2012)。因此,在翻译中女性译者从女性视角对文本进行操纵,大胆实践自己的理论宗旨。

(2)重新界定译文与原作的关系,突显译者主体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译者与原作者的对立模式,提出“性别译者”(feminist translator)的概念,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所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过程中的不同,从而丰富了原文文本的内涵;同时也提高了译者的主体性并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

(3)消除翻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除了理论上的贡献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进行了大量丰富的翻译实践,以消除翻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让女性的声音体现在译文中。在翻译的实践中,很多女性主义译者大胆采用新词、新拼法、新语法结构,为女性话语开辟新空间。

二、女性主义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方面,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提倡干预性的翻译策略,其中三种最常用的策略为:增补(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和脚注 (prefacing & footnoting)以及劫持 (hijacking)策略。

增补策略是指以这对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予以平衡的创造性行为。译者基于自己的立场在增补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创造性改写,这种翻译方法体现了女性译者对原文文本的有意识的干预。加写前言和脚注已经成为女性主义翻译中最常规的策略,用以解释原文的背景,以突出女性译者翻译的差异性。这些说明和记录无疑是为了凸显译者让人们关注她们的女人身份,或者更明确的说,女性主义者的身份方式,为的是解释她们在翻译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也是为了阐明那些为了想象的或者政治的目的而利用语法性别资源的文本。劫持策略是指女性译者基于自己的观点,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爱好对原本不属于女性主义的观点进行带有女性主义倾向的操纵。

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译者地位的影响

1.改变译者的从属地位

首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以忠实为第一要义的翻译观念。女性主义翻译家汲取解构主义理论的养分,宣扬原文的意义并不是绝对确定的、终极的,而是可以从多个视角与维度进行解读与阐释的,因而那种强调翻译必须忠实正确的再现原文文本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忠实”重新进行界定,指出翻译所强调的忠实性,不是指译者要忠实于原作者或读者,而是指译者要忠实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及自己所持有的思想和看法,翻译应该是展示原文意义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过程,应该是“译者传达、重写、操纵一个文本,使该文本适用于第二语言的公众语际转换的过程”(谢天振)。由此可见,女性主义译论解构了原作者和原文本的中心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译者被作者压制了的“仆人地位”(从属地位),使得译者可以在翻译中显形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呈现出更加内涵丰富的译文。

其次,女性主义译论推翻和破除了翻译理论与实践中严重的女性歧视的陈旧观念。她们通过追溯女性从事翻译工作的历史,发现早在17世纪的欧洲就有许多女性在其父亲、丈夫或兄弟的影响下翻译过大量神圣的宗教文献,为国家的稳固和宗教的传播做出过重要贡献。并且,部分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改变了某些文本的原意,在译文中悄悄表达了自己的生活观、爱情观、政治观等等。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女性译者的大胆尝试,许多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才能重见天日。

总之,通过挖掘女性在翻译宗教文献、文学作品和维护自己权利等方面所做出的重要作用,女性主义翻译家逐步改变了认为只有男性才能从事翻译和文学创作的陈旧意识,激发了人们对女性、女性译者和译本给予足够的认同与尊敬,也强烈地鼓舞着译者,尤其是女性译者竭力在翻译彰显其风格,体现其能动性性和创造性。可见,女性主义译论为译者身份的认同和地位的提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强调译者的平等地位

自古以来,译者的地位就极其低下,是透明、隐身的。译者个人的风格、思想不能在译文中显现出来。译者的隐身不仅意味着翻译是低人一等的,还意味着翻译要用透明、通顺的语言抹去译者的痕迹,制造出译作好像就是原作的假象。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地位总是这样那样地发挥作用。开始翻译前,译者有挑选原作的自由。译者可以挑选那些自己感兴趣,与自己的思想和经历能产生共鸣的作品。开始翻译后,译者有选择翻译方法和翻译类型的相对的自由。译者可以采取直译法,意译法或是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而就思想内容而言,即使译者努力克制,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性情还是会渗透在译文中,打上译者自己的烙印。所以,原作者和译者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提倡女性译者利用女权主义方式再改写,因此,女性主义翻译观必然使译者的地位突显出来。女性主义者还认为译文的意义是对原文意义的补充和拓展,认为翻译本身就是意义生产行为,而不是意义的再生产。总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力求在译文中体现译者的存在,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和文化背景,强调翻译是创作,而不是再创作。女性主义者否定了原文的单一意义和权威地位,颠覆了忠实标准,主张原文与译文的共生关系,肯定了译者的创造性劳动,极大张扬了译者的平等地位。

四、结语

女性主义自引人翻译理论以来,不断拓宽翻译研究的视域,较为成功地解构了原作和男性译者的霸权地位,为研究者反思传统译论中翻译的等值、文化差异以及译者的主体性等问题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翻译的本质,扩大翻译研究的视野。

参考文献:

[1]Flotow, Luise Von. Translation and Gender.[M].Manchester: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97.

[2]马丽娜.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之浅探.[J].湖北: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27.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23.

[4]徐翠波.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浅探.[M].武汉: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77.

[5]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张景华.女性主义对传统译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北京:中国翻译,2012:25(4),23-24.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翻译策略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