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提高幼儿的有效注意力

2016-07-13 22:32孟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设交流培养

【摘 要】幼儿的注意力是幼儿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幼儿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对外界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喜欢独自去探索。婴幼儿的注意力具有短暂性。幼儿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优差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将来的成功与否。注意力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基础,因此从小就应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有效注意。让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来激发兴趣,引导他的有意注意,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创设;培养;交流;游戏

幼儿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对外界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喜欢独自去探索。婴幼儿的注意力具有短暂性。幼儿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注意力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基础,因此从小就应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有效注意。让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来激发兴趣,引导他的有意注意,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家长如何提高幼儿的有效注意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家长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孩子的有效注意力

家长尽量为孩子创设简单、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形成稳定的情绪,又能促进孩子对外界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良好的生活环境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幼儿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家长要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干扰孩子活动,以增强孩子的专注度和对身体的控制力。

二、家长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家长在家要关注幼儿的饮食、作息以及卫生习惯,并合理安排孩子一天的活动。幼儿的饮食不仅要营养均衡,而且还要合理膳食,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睡眠充足的孩子情绪更稳定,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注意力。家长要尽量让幼儿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同时要合理安排孩子白天多活动,晚上多休息。另外家长还要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孩子才会关注周围的环境,改善周围的环境,提高个人的有效注意力。

三、家长与幼儿平等交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平常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需求,满足其合理的要求,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们在和孩子交流时不能总是用“不准”或“可以”,我们尽量多用一些开放性的语句。比如说“你中午想吃点什么?”、“孩子你要想办法把这件事干好!”平常要多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困难,促进孩子有效注意力的发展。家长要多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从孩子的行为中发现他的兴趣,然后培养其兴趣,最终集中的注意力逐步增强。

四、家长多和幼儿互动游戏,加强培养孩子的有效注意力

在家庭活动中,家长要有意识的和孩子一起做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比如玩积木,做游戏等,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对某件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后,就逐步养成专注的习惯。另外,孩子在玩游戏时经常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家长避免随意打扰、干涉。因为孩子此时兴趣浓厚,如果父母不断的干涉孩子,不仅会使孩子兴趣尽失,而且破坏了其做事专心致志的习惯。

五、家长要勇于拓展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孩子的有效注意力

父母是幼儿最早的老师,从情感上是亲密的血缘关系,家长的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家长要为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做好表率。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生活和周围的人,这些不仅有助于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也能促进注意的广度、稳定性,注意的时间分配等良好品质的形成。生活中幼儿的知识和经验越多,他的兴趣越广泛,关注的东西就越多,对感兴趣的事物关注的时间越长。因此家长平常要多与幼儿交流、多让幼儿阅读、多让幼儿倾听、多让幼儿实践,进而拓展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的经验。

作为家长,我们知道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是学前儿童活动成功的基础。我们应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合理安排孩子一天的活动,提高孩子的有效注意力,努力为孩子体质的成长、心理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2]学前心理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3]丁祖荫.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

[4]幼教园地.2004-12,36期

[5]缪建东著.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孟茜(1986.6~),女,汉族,籍贯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2009年7月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赵川希望小学任教,目前的职称是二级教师,主要从事班主任工作,研究数学教学方面的问题。

猜你喜欢
创设交流培养
如此交流,太暖!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交流平台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交流平台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