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
摘要:历史是一门知识含量很大的学科,初中历史教程中,古代史、近代史虽然学习程度不够深入,但是覆盖面还是很广,这就需要教师有着丰富的文化储备和过硬的教育能力;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师德;多媒体;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11-01
从素质教育方案正式实施之后,近年来,素质发展教育方案不断完善,素质教育一改以往只注重应试的教育弊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一要求对学生来说,对于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的融入到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如何实行趣味教学,都考验着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
1.教师自身要塑造良好的品格
历史学科是一门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在学习过程中,这种客观事实不能被重演,也不能被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结论的灌输者,这使得学生对历史课的观念是枯燥无味的,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创新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较难管理,因为正处于养成性格时期,教师自身的品格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毕竟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多于在家里的时间,所以,教师应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注重以情教学。综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初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育能力,自身博大的胸怀和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
历史是一门知识知识含量很大的学科,初中历史教程中,古代史,近代史虽然学习程度不够深入,但是覆盖面还是很广,这就需要教师有着丰富的文化储备和过硬的教育能力,教育界就行"给人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具备这一条件的教师不但能游刃有余的处理教学压力,而且能协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要跟学生做朋友,不应有等级差别,很多学生看到老师就恐惧,这种恐惧心理对学生学习是一种阻碍,适度的紧张有利于保持注意力,可是高度紧张就会使学生难于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和谐的关系,课堂气氛就会舒缓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也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着所谓的个性张扬,如果学生对教师有着敌对心理,这对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的良好品格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并对这种压力进行正确引导。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虽然做不到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等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但是起碼要能够了解大概,在学习方面,教师要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全面的了解,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学习落后的学生教师更要与他们做朋友,使得他们放松心情,不要对历史学习有压力。教师的品格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对象,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2.多媒体的直观作用对历史学习有很大作用
初中历史知识比较琐碎,而且对于初学历史的人来说,理解一些事件的性质意义都有很大困难。而多媒体的应用直观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再加上青春期的作用,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传统教学方法大都是教师讲述,板书设计,布置练习等步骤实行,这些教学步骤使得历史教学显得格外枯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加强印象,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化静为动,进行形象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具体到知识点来说,在讲解课程"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最后逼迫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这一系列知识点都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只能一条一条的逐步按照教科书安排来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解方式就会使得学生在理解这部分知识时不能将其联系起来理解,而是单纯地由教师讲,学生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地去背诵记忆。而多媒体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弊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将这一节课的内容利用课件做出来,然后呈现给学生。
现在教育科技越来越发达,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多媒体的应用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广泛,前文也提到过,很多同学对于历史学科的印象是枯燥无味的,而多媒体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历史事件的影音材料,放映给学生看,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例如南昌起义与武昌起义,这两起事件是学生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由于很多学生对性质意义等的把握不到位,给历史学习增添难度所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偶尔的给学生放映一些历史电影,通过影音材料掌握历史知识,会比单纯的讲评有效得多。
3.历史导学案是最先普遍应用到学习当中的,可作为教学资源使用
历史知识相对琐碎,对于古代史,近代史,虽然书中明确划分了,但还是分散开来讲的,而且,在没有对一课知识有深入了解的前提之下,是不能够系统罗列知识点的。导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随堂练习,以及课后练习等模块都是不可多得的一种教学资源,每课的导学案都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制的,导学案基本上解决了学生不会预习,不会复习的学习问题。所以,为了保证课堂的质量,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借助导学案进行预习,对知识大纲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课堂讲新课时,可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在课堂提出问题,预习过程总会伴随着问题的,所以,课堂时间可以成为交流问题的时间,这样既可以增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导学案中的课前预习模块一般都是一课内容重点的总结,而且是有逻辑的整理出来的,学生可以根据这种大纲,定期复习旧知识,这种复习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前预习的大纲完全自己整理出来,而是能够将主题罗列出来,这项工作可以放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不会花费太多时间,而且导学案中是有重点的,学生只需要自己回顾这一课的重点知识,记不起来的可以看看导学案。但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养成过分依赖导学案的习惯,初中历史一般都是每节课都有课堂提问检查这一环节,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按照导学案中的顺序或者是内容来。例如,导学案中基本上都是将历史事件的时间、性质、意义、原因等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学习,在检查时要注重课本中的知识,不能忽略课本。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的学习要注重趣味创新,不能一味的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