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王 艺
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王艺
[摘要]该文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研究适合该校校情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立足针灸推拿学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人才特色的实际,以面向行业及福建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未来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目标,围绕学生临床技能培养这一主线,探讨以“针灸推拿经典、临床诊疗技能、创新研究能力”为特色的针灸推拿学临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临床技能型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模式福建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特别是突出手法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该学科的特点。随着中医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针灸推拿学的教育模式也在逐步改变,尤其是对学生在临床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重于理论讲授,轻于实践技能,使培养的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状况。而学生由于对于实践技能掌握的欠缺,直到临床实习或是参加工作后才会逐渐显露出来,直接影响到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本研究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开展适合本校校情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立足针灸推拿学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人才特色的实际,以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为先导,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学生临床技能培养这一主线,形成以强化“针灸推拿经典、临床诊疗技能、创新研究能力”为特色的针灸推拿学临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娴熟的针灸推拿专业技术和学术发展潜质,以满足市场对针灸推拿人才的需求。
本次调查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大一至大五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系统抽样的方法,按年级进行分层,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设计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现状的自制量表设单选题和开放性问题,其中临床技能对综合能力影响因素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在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一般状况(年级、性别、籍贯等)、临床操作的状况(参与的实践类型、时间、目的、满意度等)以及临床技能对综合能力影响(包括学习意愿、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收回186份。问卷总回收率93%。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针推专业学生对针灸推拿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临床实习、师资队伍等因素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方面最为关注。
表1 针推专业学科设置项目调查情况
表1显示,针推专业学生基本均认为具有扎实的针灸推拿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针推操作技能很重要,应进一步加强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和校内实训平台规范化建设。另外,大部分学生认为临床毕业实习对专业成长很重要,应加强本专业毕业实习基地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大部分学生认为针推专业师资队伍的能力提高对专业人才培养很重要,但仍有不少学生对目前专业师资队伍感到不甚满意。此外,学生多数赞同大力推广社会实践及各类志愿者活动,认为对专业技能发展很重要。
表2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最不满意的是教师照本宣科,跳不出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启发式、讨论式太少等);1/3左右的学生认为是教材问题(过于陈旧和专业联系不紧密);还有不少学生觉得教师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积累少或教师带教精力投入不足。也有小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对临床实习重视不够, 并认为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及各类志愿者活动少,不利于临床技能的培养。
在针推专业人才培养中,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完成相应课程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临床实习,能巩固和提高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有关课程的基本功,熟悉常见病的辨证论治和操作方法及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有助于拓宽知识面为今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一定的临床基础。但针推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仍所存在实习期间内无故缺席或中途逃脱等问题。
表2 针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表3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临床实习中的客观因素(考勤、教师的指导及责任心)是造成学生临床实习缺席的主要原因;有1/3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临床实习中的个人主观因素(自身兴趣不浓、实习中不认真)是造成学生临床实习缺席的主要原因;还有少部分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临床实习中的外界因素(准备考研、找工作)是造成学生临床实习缺席的主要原因。
表3 针推专业临床实习缺席的原因
调查发现,要想培养出适应行业及福建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针推专业人才,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确定学生临床操作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以构建模拟、仿真实训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结构基础上,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平台,把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坚持贯彻落实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针灸推拿专业应用型专门人才。
3.1打造有效课堂,加强理论学习效果
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知识来源于经典文献,初学者感到晦涩难懂,一般教学效果较差。在针灸推拿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其对经典文献的兴趣。在课堂上分时段采用精讲、阅读教材、板书、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分别适合喜欢听的学生、善于看的学生、喜欢辩论的学生、善于思考的学生,尊重和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掌握针灸推拿学知识的精髓,为以后的实践训练打好基础。
3.2加强技能训练,掌握针灸推拿基本要领
针灸推拿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其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感悟针灸推拿的奥妙,体验针灸推拿技术的博大精深,在理论与技能训练相互促进中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一般占到课程总学时的 1/3,在学校实验中心进行。实践课程初期,主要通过演示和示范,特别是展示部分病症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让学生产生对针灸推拿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对针灸推拿有一个感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针灸推拿学的热情。在课程中期,实践教学的重点为教授学生经络循行分布和穴位定位、针灸推拿基本技法,使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各穴位,并根据不同病症辨证施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课程后期,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针灸推拿训练,使其进一步理解课堂讲授内容并模拟临床诊治。
3.3统筹多种资源,打造校内针推实践平台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以巩固和提高其技能和手法,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校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时间,为此,学校应统筹多种资源,打造针推技能协会、依托专业教研室、学校理疗室、开放针灸实验中心,促进学生原始创新等多重校内实践平台,使学生接受充分的技能训练,促其早日成才。
3.4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校外实践平台
开展课堂学习和校内实践的目的也是尽早培养出优秀的、能够服务人民健康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而走进社区、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更是促使人才尽快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由学院和校团委联合组织,在附近居民小区、学校等人员密集地区成立若干“社区医疗服务实践基地”,定期开展针灸推拿的知识推广普及、常见病预防、治疗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活动,使学生早日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从“学知识”到“用知识”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
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反思以往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借鉴,探讨新世纪中医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改革与探索,对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中伟,于天源,张若若,等.提高针推专业大学生临床技能水平初探[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24(5): 2160-2161.
[2] 田小明.中医中药及针灸在美国的发展概况[J].世界中医药,2006,1(1): 55-57.
* 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XJJGY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