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正宁路小学,甘肃 兰州 730030)
试论“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陈伟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正宁路小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学习数学时是以主动的心态调动过去的认知和经验,学会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通过体验学习,小学数学课堂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体验学习;数学体验;学习乐趣
传统教学重传授结论,轻过程探究,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为机械的讲授和记忆。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小学生机械的吸收、被动的记忆、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美国大卫·库伯认为:“体验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和生成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学生体验学习的应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探究知识。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教师虽然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看似课堂气氛活跃,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效果。学生就犹如教师手中的木偶,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压抑、被控制状态。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把课堂真正交还学生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轻松的课堂氛围接触学生,达到心境的融合。教师要让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境中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放飞思绪,想思考,敢思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现实原型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小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背景,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设计一个自己想象中的长方体。学生用纸壳、泥巴、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多种多样的长方体。课堂中,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学具研究长方体的面、棱等的特点。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思路打开了,不仅在头脑中建立了长方体的表象,而且记住了长方体的特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强调知识的获得、真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例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折角,指角,了解角是由三部分组成的;通过自己做角,并想办法把角变大变小,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在一年级“立体图形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首先展示大量的立体图形的实物,让同学们观察。安排第一个操作活动:利用你手中的各种实物亲自摸一摸、玩一玩,看有什么发现?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初步感知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了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动手分一分。把它们分类,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第二个操作活动: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两个活动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
体验是一个内省的过程,不可能在瞬间完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是激励学生自主体验的关键。课堂上在学生自主体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宽裕空间,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学习“能被2、3和5整除的数”,首先让学生把能被2整除的数一个个列出来,若紧接着教师便带领学生一起去寻找特点,然后展示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猜想:哪些数能被2整除,有什么样的特点?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个位上是0的数能被2整除”;马上有学生反驳:“个位上是4的数也能被2整除”;另有学生说:“个位上是6、8的数同样能被2整除”老师说:“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我们能不能全面地说一说?”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动口”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留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和足够活动的时间,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实践求发展”。
总之,我们要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去操作,主动去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学生共同“体验学习”。
参考文献:
[1]殷伟康.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体验”的有效教学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11(4).
[2]陆志洪.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一般探索过程[J].江苏教育,2009(13).
[责任编辑田彩霞]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6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