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西琳 魏 军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430000)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廖西琳 魏 军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430000)
本文拟在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将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为现阶段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合理的建议。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传播
注:本文为2013年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012。
对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为主题的系列研究课题,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同时也是当今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也是具有现实性、开创性、实践性的研究工作。本文将在当今有关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教学研究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相互关系及其内涵。从整个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综合性大学如何科学地定位教学工作和研究的发展方向,真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对各大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的要求。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纪以来,少有研究者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之课题进行过全面的梳理、归纳、总结。当下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代表的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发展面临着理论课单一的讲授法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实,学生缺乏对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最佳效果。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重新审视民族音乐、建立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观,并开始做好推广民族音乐的历史重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重新思考我们的教学理念,开展实施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本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与高校文化建设研究的基础之上,有利于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也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塑造他们正确的传统文化鉴赏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施方案
1.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针对的对象主要是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的同学,也有少数选修了这门课程的非音乐专业的同学。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传统的讲授之外,开展系列专题的研讨以及延伸到课外的科研立项、采访调研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逐步改变以往存在的较为那些被学生所认为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音乐专业和那些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引导逐一提高学生们在学习和研讨中的学习能力,开阔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视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上导入研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新兴实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出《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特色,与新的教学发展方向接轨。为了巩固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外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收集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到相关的学术机构和院校进行调研,与相关组织、专家、民间艺人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指导学生参加民乐类大型比赛以助于民乐在更多范围类的传播和交流,整理资料、进行严谨的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真正地将研讨式的教学方法落实到位。
2.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创新点
对相关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方法做比较系统的调研,及时获得相关的研究资料,将这些调研高校的相同或者相似课程进行比较性研究。使课题组能够比较系统、准确地掌握这些高校课程教学方法上的优势、特点和不足之处。研究的工作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为导向,密切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专业教学改革来探索应用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方法,其研究成果可以为专业和学科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注重理论与实践互动,理论推导和实践调研结合教学。如将《民族民间音乐》理论教学与师生实践采风、调研结合开展教学,将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大型开放教学与团队合作模式。深入民间、走出课堂,教师带队,与学生一起去吉庆街、孝感地区采访民间艺人,观摩他们的表演,课堂内外深入学习。为了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潜力,还可以指导他们开展学生科研立项。
实际上,《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相关研究已经在江汉大学本科生(2014级、2015级)中进行了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教学效果良好。为了更好地实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相关老师还组织并亲自带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实践调研团队利用暑期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田野调查,这种课堂延伸的实践调研教学活动受到湖北日报、光明图片网、孝感晚报等媒体的关注,大力地宣传了以江汉大学为代表的培养应用型综合性人才的高校办学理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工作,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1]黄春玲,宋文静,霍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改革与建设初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
[2]王珊珊.高师《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