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浅析咏叹调《一首桃花》

2016-07-12 08:06
黄河之声 2016年3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歌剧

黄 乔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浅析咏叹调《一首桃花》

黄 乔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摘 要: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赞美音乐的诗词名句,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说道:“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由于笔者对《一首桃花》优美流畅的旋律和独特的音乐气质有着深厚的情怀。故将对此曲的创作背景、演唱技巧以及歌曲的演唱理解展开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歌剧;《再别康桥》;《一首桃花》;演唱方法;演唱情怀

一、歌剧《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是著名诗人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它取材于上世纪上半叶以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陆小曼、金岳霖等文人学者间的爱情和友情,再现了当时中国青年知识份子的形象。该剧中的唱段大量的使用了徐志摩、林徽因的诗,如《灵感》、《偶然》等。作为林徽因一生的爱慕和追捧者徐志摩,早年留学英国,后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诗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他在留学期间与林徽因相识,随后便展开了热情大胆的追求。《再别康桥》是一首抒发作者心情与自然之美相结合的诗篇。诗人对康桥深情的爱恋在作品中表现的惟妙惟肖,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康桥还是诗人的对生活的憧憬。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再别康桥》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充满人格魅力、新思想及学识修养杰出的女性林徽因。剧中对林徽因的角色刻画鲜明,博学多才天生丽质,深受当时中国新文化时代出类拔萃的俊才们的仰慕。家世背景的优越及良好的教育使得林徽因精熟中西文。然而可敬的林徽因却并不崇洋媚外,学成回国后将其一生的才智挥洒在祖国这片土地上。林徽因创作多集中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是社会的少数和精神贵族。而受过良好教育并才貌出众的林徽因作为一名女性在现代文坛上便占有了独特的地位。在文学造诣上受徐志摩的影响,诗歌是林徽因创作数量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文学体裁。然而1930年12月,林徽因肺病日趋严重,休养期间林徽因又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先后发表诗作《仍然》、《激昂》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一首桃花》,是林徽因在双清别墅养病时徐志摩去看望她时所作。在诗句里我们可以看出林徽因并没有流露出被病魔缠身所带来痛苦的埋怨,相反却流露出了对世界万物散发的生命之美的执着与追求。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在《回忆林徽因》中说到:“在她身上有着艺术家的全部气质,她能够以其精细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痕迹。”

《再别康桥》的出现为中国歌剧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开拓了新的空间。其独具魅力的音乐特色和中西方音乐的相结合的风格使得《再别康桥》得到了巨大的成功。直至今日,《再别康桥》仍然是国内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公演的小剧场歌剧。

二、歌曲分析及演唱方法

在声乐作品中咏叹调是最难驾驭和演唱的,而其又大量出现在歌剧中。在一部歌剧里至少有一首或两首,往往为最精彩的主要角色唱段,也可单独作为音乐会的独唱节目来演唱,一般来说篇幅较大、时间较长。它的作用好比是戏剧中的“独白”,表现出人物的特征。与此同时,对于咏叹调的演唱者而言,还需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

降B调歌曲《一首桃花》是《再别康桥》中女主角的代表唱段。这一段的音乐气质充分表现出林徽因的高雅脱俗,温雅细致的曲调仿佛一缕阳光纯粹的映照在人们的心田。此曲分为宣叙和咏叹调两个部分,主要乐器为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整首歌曲分为AB两大段,A段主要侧重的描写了桃花的静态美。“桃花,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生姿的顾盼。”歌词借助桃花来塑造出了一位美丽温柔、传统的女子,体现出的是一种含蓄的美。

谱例:

两个“桃花,桃花”更加显示出了一首歌曲的艺术性和品位。歌词首字“桃”字起音在小字二组“d”,而且“桃”字上有P(弱)标记,“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在演唱时,作为演唱者应该控制自己的音量,轻柔的音色演绎,用温柔弱美的声音唱出桃花的美丽。“朵朵露凝的娇艳”为弱起小结,故“朵朵”二字在演唱处理上要显得开阔有度,如轻声诉说一般力度需控制不可过强。打开的同时在音量上加以控制,使得音色更加柔美。

谱例:

演唱者在演绎作品的同时应具备思考作者的创作思想及现实中的人物形象。林徽因作为集现代美和古典美于一身的知识女性,演唱者的歌曲表达应将其含蓄的个性和内在思想贯穿全曲。

B段咏叹调部分“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一瞥,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迹!”更侧重地表现了桃花的动态美,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谱例:

在演唱伊始,出现了弱渐强的趋势,在音乐术语piu mosso(更快一些)的提示下和A段的宣叙调的层次感就显现出了。因此段有反复部分,这对于演唱者的功底和技巧是有些许要求,演唱者应注意换气时的速度及深度姚随时把握情感上的衔接和演唱时的衔接紧密。在演唱B段时应注意节奏的变化,作曲用3/4拍、4/4拍以及三连音来刻画桃花的动态美。此时的演唱应端庄大气以营造一种大方、得体的女子形象。

《一首桃花》在音色的处理上,特别在A段宣叙调时应用甜美的音色与表情,采用抒情女高音的音色有修养有内涵的演唱。在咬字吐字上,歌曲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和语言习惯。另外,在演唱过程中情感处理与表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言之:“艺术就是感情”。歌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也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是要通过多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这正掌握的方法,才能谈得上会唱歌。

所谓声乐,便是借助声音来表达和描述情感或情境的艺术。毋庸置疑,声音语言是表达歌唱艺术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但其中也包含肢体语言动作的支撑配合和补充。在演唱过程中,肢体语言可以更明朗更直接的阐述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能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厚重感及感染力。故每一位声乐演员都应当有意识地塑造和积累形体语言,恰当地运用形体语言,以便充分发挥其表现作用。

三、结语

古往今来赞美桃花的诗词有很多很多,“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等。林徽因创作的《一首桃花》是将中国诗歌所特有的精致柔美及西方浪漫文化所集于一身。全曲结构流畅,将桃花拟作一位清新脱俗、单纯羞涩的姑娘来表达女主人翁内心情感的演绎。《一首桃花》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价值追求和艺术审美追求的极好结合。林徽因对诗词的审美,对建筑艺术的审美以及对人生的价值定位都体现出了林徽因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满怀激情。作为一名演唱者,在学习和借鉴优秀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它对歌曲的演唱情感表达是非常好的,同时还要演绎出自己的音乐风格和对作品的理解才更为重要。演唱者特有的演唱风格必然与其自身的文化修养、生活阅历及艺术造诣等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还与音乐语言、演唱技术技巧关系密切。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艺术领域各个艺术研究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是开启人类的一把金钥匙,然而中国的文学创作有数千年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理论批判体系。二十一世纪的歌剧艺术,应当更多的采用中国文学作品,创作出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的艺术音乐歌剧,以弘扬中国文学、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 杨慈.歌剧咏叹调《一首桃花》的演唱体会.民族音乐,2012,02.

[2] 方新.浅议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与表现方法.民族艺术研究,1998, 03.

[3] 王白菊.利用形体语言增强演唱效果.云梦学刊,第24卷,第3期.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歌剧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基于UMU平台的语文互动教学探究——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
走进歌剧厅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再别康桥》中抒情美感的品读探究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