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探寻

2016-07-12 12:26:04谭春杏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545004
大众文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教子成人孔子

谭春杏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 545004)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探寻

谭春杏(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545004)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教子成人的核心思想和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培育着我们中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滋养着我们中华厚德载物的民族品性,对于我国当代家庭开展美德教育,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家庭教育;核心思想;教育方法

我国自古以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丰富宏大。我国家庭教育萌发于先秦时期。西周时期,礼乐发达,家庭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家教理论的基础。《礼记•大学》篇中明确阐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1,“齐家”即是整治家庭或家族,以使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是齐家是治国、平天天的基础和根本;二是齐家才能使家庭或家族繁荣昌盛;三是齐家要以修身为根本。但由于古代社会教育并不发达,为教育后代子孙,皇族或官宦人家会拟制了家训、家规、家范等家教读物,作为后世子孙为人处世和治家守业的准则与规范。这些融合了浓厚亲情的家教读物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智慧的结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的血脉文化。在此,我们主要对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思想与教育方法进行了探寻。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思想探讨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教子成人。所谓“成人”即是有圆满人格的人。“成人”概念最早见于《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2孔子认为重道义、能救危、重言诺的人,即有义有勇有信的人就是拥有圆满人格的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重视教子成人,注重对孩子完善人格的培养,尽力令孩子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人格。孟子的理想人格论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汉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中对兄长的两个儿子马严、马敦进行了谆谆教导,告诉他们不要蜚短流长,要敬重敦厚诚实、谦约节俭的人,要努力成为谨慎谦虚的人。三国诸葛亮高风亮节,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提出了静修俭养道德修养的观点方法。晋代嵇康认为人没有志向,就与动物无疑,训诫子孙要立志,做苏武式的人。隋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序致》中认为悌孝仁义是子弟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强调“教人诚孝,慎言检迹。”3这说明,孔子倡导的教子成人的教育思想,千百年来滋养着无数家庭的教育。厚德载物的家庭教育精神培养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笔者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的阅读整理,分析归纳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教子成人的内容大概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重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论语》中是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4明确提到做人的根本就是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我国的古代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中就有“黄香温席”的故事,《弟子规》中也反复强调“入则孝”的行为准则。孝乃德之根本,赡养和孝敬父母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子女应当报答的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是重和睦。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注重和睦教育。和睦教育就是希望家庭成员间可以融洽相处,达到夫妻相敬如宾,兄弟姐妹关爱守望,家庭氛围其乐融融,从而使家庭兴旺发达。“举案齐眉”的成语故事出自于《后汉书•梁鸿传》,讲的是夫妻间要相互尊重,要和谐相守。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兄弟》中谈到兄弟失和的后果:“兄弟不睦,则子侄不家;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5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试图以强化人们骨肉亲情的方式,来增强维护六亲和睦的自觉性。

三是重言诺。重言诺即是诚实无欺,信守承诺。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重视诚信教育,强调待人以诚,执事以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6,说明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的重要性。孔子教导弟子,也以“文、行、忠、信”要求他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做到追求学问、努力践行、忠于职守、真诚守诺,知识学习与品德修炼并重。我国历史上关于家庭诚信教育的故事有很多,“曾子杀彘”是其中的典范。曾参为兑现妻子对儿子的承诺,毅然杀猪。曾参言出必行的教子方式成为了家庭教育中千古佳话。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诚信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事要言而有信,童叟无欺。

四是重勤俭。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子勤俭也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俭以养德”告诫儿子要节俭生活,以修炼自身的品德。唐代李商隐在其诗《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破由奢。”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透彻论证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观点,阐明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这说明,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都要特别重视勤俭节约。若以勤俭节约来治国治家,国则能繁荣昌盛,家则能兴旺发达;若以奢侈浪费来治国治家,国则会衰落消亡,家则会破败荒颓。在物质丰裕的今天,勤俭节约的传统对我们的家庭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五是重求知。自古以来,我国都有鼓励孩子勤奋求知的传统。孔子说:“知者不惑”7,说的是拥有知识智慧才会形成判断力,不会被迷惑。《三字经》中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8来启发教育蒙童从小要好好学习,努力求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中提及古人勤奋好学,列举了苏秦以锥刺骨、文党投斧远学、孙康照雪读书、武子聚萤苦学、常林锄则带经,路温舒牧则编简等事例,以训诫子孙要自强自立。人不但要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处世,方可在复杂纷乱的人世中安身立命。

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教育方法探讨

在长期实践中,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

首先是注重爱教结合。为父母者,没有不爱子女的。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强调要热爱孩子,也要严格教育孩子,即是因爱而教,爱教结合。《颜氏家训•教子》中认为皇族官宦家的孩子生下来,到会哭会笑了,则由师保用仁孝礼义来训导教育;对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婴儿时期也应该进行教育,让他懂得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所谓“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9就是说,家庭教育要注重爱教结合,严慈并济。唯有严慈并济的家教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所谓“严教”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简单地说,“严教”就是让孩子懂得守规矩。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教他们懂得大是大非,分得清黑白对错,严格遵守做人做事的原则与规范。所谓“爱教”要求为父母者平等对待孩子,既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也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与倾听者;既要肯定孩子的进步,也要包容孩子的种种不太守规矩的行为。只有“严教”没有“慈爱”的家庭教育,子女会对父母产生害怕、畏惧等心理。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变得胆小怕事、甚至懦弱无能。强势的家庭教育下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相反的,只有“慈爱”没有“严教”的家庭教育,子女对父母没有敬畏之心,不懂得自我约束,会逾矩越规,最后会发展到无法无天的境地。所以,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强调严慈结合,刚柔相济。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共有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并各有所长,甚至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教育奇迹,这正是梁启超先生爱教结合的家庭教育的结果。因此,爱教结合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已经成为优良传统。

其次是注重言传身教。言传与身教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言传多是为家长者用言语对家中子弟的教导叮嘱;身教则是家长以身示范,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往往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家长对子弟除了耳提面命之外,同时也会以自己良好端正的行为给子弟作示范,以达到教子成人的目的。前文提到的“曾子杀彘”的故事就是言传身教的典范。历史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孟母断织教子、田忌母亲拒金、陶侃母亲封鱼。良好的家教培养出了孟子这样勤学不辍的儒学圣贤,也培养出了田忌、陶侃这样清廉刚正的名相贤臣。

再次是注重环境教育。环境能深刻影响儿童的成长。儿童时期的孩子好奇心重,学习模仿能力很强,但分辨能力又很低,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形成优秀的品格;而不良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沾染不良的习气,形成不健全的心理。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很早就注意到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孟母择邻而居说明了孟母重视环境教育,多次搬家目的就是为了让儿子在良好环境中成长。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为了孩子的成长,为父母者尽可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注重环境教育的作用,在当今仍不失其现实价值。

第四是注重因材施教。我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最早见于《论语》。孔子为人师,特别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学生冉求与仲由向孔子请教相同的问题:听到了是否能够立即行动?孔子要冉求立刻行动,而要仲由暂缓行动。有弟子不明白为什么,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0说的是,冉求生性退让,所以要推他向前;仲由个性急进,所以要适当抑制他。孔子能慧眼识学生,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得游刃有余。在家庭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同样受到推崇。宋代袁采的《袁氏世范》提出“性不可以强合”的思想,他认为世间父子兄弟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但家庭会出现不和睦的原因在于彼此忽视了对方的个性,强求对方与自己一致。并认为父子兄弟可以保持各自的性格特点,求同存异,因材施教。由于孩子的禀性气质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要因势利导,令孩子得到最佳发展。说到底,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实践活动,任何教育活动都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内化而发生作用,都要经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这个环节才能完成。因而,教育者要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受教育者本身的特点实施教育。

第五是注重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是指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有次序有步骤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逐渐得到提高与发展。它是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我国古人教育孩子十分重视循序渐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中就提及古人教育子弟的步骤:古代贵族子弟六岁开始上小学,主要学习生活规范和“六艺”。生活规范包括洒扫、应对、进退;“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八岁开始认字写字。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的顺序是:首先熟读四书,然后精读孝经,接着通读六经,再接着熟悉诸子百家,最后才学习历史。正是通过这样由经到子再到史的学习过程,由易而难,为子女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尽管我国传统教育根据儿童不同发展时期身心发展的情况实施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教子成人的核心思想和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培育着我们中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滋养着我们中华厚德载物的民族品性,对于我国当代家庭开展美德教育,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注释:

1.牟岩,王瑾娟.实用语文[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3.

2.陈小云.教女儿学《论语》[M].团结出版社,2007:268.

3.颜之推.颜氏家训[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7.

4.陈小云.教女儿学《论语》[M].团结出版社,2007:4.

5.颜之推.颜氏家训[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30.

6.陈小云.教女儿学《论语》[M].团结出版社,2007:36.

7.陈小云.教女儿学《论语》[M].团结出版社,2007:182.

8.钱文忠.钱文忠解读《三字经》[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25.

9.颜之推.颜氏家训[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0.

10.陈小云.教女儿学《论语》[M].团结出版社,2007:211.

谭春杏,女,1974年11月生,籍贯:广西桂平,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语文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子成人孔子
铁匠教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成人不自在
Un rite de passage
“不靠谱”的教子经
中国火炬(2015年10期)2015-07-25 09:51:15
孔子在哪儿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聪明语文(2013年4期)2013-05-20 05: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