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敏+肖巧玲
摘 要: 民办高校为更好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整合最先进的资源,往往会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在这种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下,教辅人员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应与企业配合,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缩短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磨合期,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校企合作;民办;高职院校;教辅人员;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行业为导向,以学校和企业为共同实施主体,通过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为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线管理的校企合作的教辅人员,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缩短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磨合期,并创新工作方法来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日常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与单纯的在校学习相比,校企合作对日常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管理上,除学校方面专门负责的教辅人员外,还有企业的指导老师。另外,时间上的管理也有所不同,企业的教学安排,甚至是产学研合作课程的学习,有时也会与学校的课堂学习时间有所差别,考核标准也会因此而不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无法沿用原本学校的一套制度或方法进行管理。
(2)学生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学生交了高昂学费,对于顶岗实习这件事,有人认为交了学费还要“义务”做事,很不划算;有些人甚至认为顶岗实习与车间工作并无不同之处,因此心态无法调整到位。
(3)学生对就业产生焦虑。校企合作模式下,对学生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对学生的就业会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手段等是由学校根据与企业双方签订的协议所安排的,个别学生并不感兴趣。
(4)学校和企业缺乏互动,合作层次浅。虽然目前有很多企业有与学校合作教育的意愿,但合作领域往往是单项的,学校参与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技术革新、项目攻关等活动没有开展起来,企业也没有深入学校开展有关教学教研活动,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援助;而且双方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有时也因交流过少,无法及时处理问题,导致合作无法持久进行。
2.教辅人员在校企合作中应创新的工作方法
(1)联合企业,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整合校企双方的合作目标,在双方切实合作中,作为管理一线的教辅人员,需根据校企合作形式的不同,主动与企业负责老师联系,联合开展一些活动,并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职业生涯发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辅人员可以亲临学生实习现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促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奠定扎实的基础,更好地适应企业及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
(3)加强对学生的联合培养,促成校企长期合作。教辅人员作为校企合作中学校具体工作落实人员,应在与学生密切接触的过程中,有意识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关企业文化教育、职业素质和能力训练等培养,使学生成为企业愿意尽力培养的员工,企业就更愿意与学校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能够更有效地整合,共同开发,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促成长期合作。
(4)主动创新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交流方式,加强沟通。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创新交流方式,加强沟通,加大合作的力度。因此,教辅人员应该在实际管理学生过程中,及时收集和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向学校或企业反馈,寻求解决的方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促进校企交流与合作。
总的来说,校企合作的进行,需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负责其中具体工作的教辅人员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而其中及时反馈也是必不可少的,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春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常见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2]刘延明,刘 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