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敏钟俊妍( 广西凭祥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 凭祥 5326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医院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产科,广西 桂林 54002)
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中孕引产中的效果安全研究
廖 敏1钟俊妍2*
(1 广西凭祥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 凭祥 5326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产科,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目的 探讨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中孕引产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180例中孕(16~28周)引产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0例),常规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90例),利凡诺引产;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引产成功率、清宫率、生殖道感染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出血量、清宫率、生殖道感染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中孕引产是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方法,且能有效缩短引产时间。
【关键词】水囊引产;米索前列醇;中孕
随着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高危妊娠或胎儿畸形在临床更多更早地在孕中期被发现,有的高危妊娠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而严重胎儿畸形继续妊娠至正常分娩将会影响人口质量,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未婚先孕、计划外妊娠的逐年增多,此时提前终止妊娠是唯一的决择,而终止妊娠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是产科医师所面临的棘手问题[1],也是终止妊娠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孕患者采用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中孕引产中的疗效及安全分析,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1 研究资料: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孕(16~28周)引产1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22岁58例,23~28岁85例,29~32岁37例;孕龄:16~20周99例,21~28周7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是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的终止妊娠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两组间年龄、孕龄、基础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白带常规、心电图;B超了解胎儿大小、羊水量、胎盘附着位置。排外手术禁忌证。
1.2.2 治疗方法。治疗组:①用双层避孕套加导尿管制作的水囊消毒后备用。②孕妇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宫颈,将水囊送入宫颈管内口上方,经水囊的导尿管末端注入常温无菌生理盐水(用量=胎儿月份×100 mL,最大剂量不超500 mL),导尿管末端打结,将水囊向外稍牵拉,使水囊压迫宫颈内口。③将米索前列醇用无菌盐水湿润后放至阴道后穹隆处(米索前列醇用量为16~19 周200 mg,≥20周100 mg)。④用无菌纱布包裹导尿管末端置于阴道内。⑤水囊放置24 h取出,观察宫缩情况,如有宫缩则注意宫缩及阴道排出物情况;如无宫缩则进一步在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50 mg,继续注意宫缩情况,再无宫缩则每隔4 h重复放置米索前列醇至阴道后穹隆,直到宫缩明显,胎儿娩出之后仍注意阴道排出物情况。对照组:在腹部选择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以12号或9号带针芯穿刺针经腹壁穿刺入羊膜腔,抽出针芯,回抽有羊水证实在羊膜腔内后,注入利凡诺100 mg,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碘伏消毒穿刺点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注意观察宫缩及阴道排出物情况。
1.2.3 评价方法及标准:引产术毕时间为引产开始时间。单次引产成功:引产后48 h内,胎儿排出或胎儿虽未排出,但已有较强宫缩,胎儿在随后的8 h内自然排出。单次引产失败:引产后48 h内,未排出胎儿,且无明显宫缩[2]。
1.2.4 观察指标:引产术毕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引产成功率、清宫率、生殖道感染率。
1.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是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经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至临产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用药至临产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h)产后24h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 90 (15±3) (80±40) (3±0.5)治疗组 90 (25±7) (120±30) (5±2)t -19.000 -15.375 -9.000 P 0.033 0.041 0.070
2.2 采用卡方检验,经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引产成功、清宫次数、生殖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引产成功率、清宫率、生殖道感染率比较
随着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适时终止妊娠是预防、治疗高危孕产妇妊娠期疾病的关键,也是优生优育的至关要素;而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是引产成功的关键[3]。
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技术工作规范中指出孕中期(16~28周)引产方法仍为利凡诺和水囊引产两种方法[4],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已广为推广。但利凡诺引产与水囊引产因原理不同,效果及安全性皆有不尽相同之处。利凡诺引产是利凡诺注入宫腔后能直接作用于胎膜、胎盘及和,使胎儿死亡,胎体浸软,羊水减少,并促使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而诱发宫缩,而致流产,引产成功率高;但其缺点胎盘、胎膜残留率高达40%,清宫率达22.4%[5],而我院为防利凡诺引产后胎盘、胎膜残留大出血或长时间流血不止常规行清宫术;清宫术为宫内有创性操作,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近期并发症有:出血、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漏吸、感染、羊水栓塞;远期并发症:宫腔粘连、慢性宫腔炎、继发性不孕[6];而众多远近期并发症中感染与出血是最常见,也是引产重要观察指标之一。水囊引产则主要是机械刺激作用,水囊放置于子宫壁与胎囊之间,促进宫颈成熟,并使子宫产生自发宫缩,此法选材方便,操作简单易掌握,效果可靠、安全;水囊引产最主要危害是产褥感染[7-9],但只要病例选择上避免潜在感染患者,同时操作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产褥感染可明显减少或避免。
研究及临床实践均表明,宫颈是否成熟是引产能够成功的关键[10],而中孕引产其宫缩又有其特点:宫底、体部收缩力强,向下逐渐减弱,子宫下段伸展不显著。因此中孕引产时宫颈的成熟度及子宫下段宫缩情况以胎物排出有密切关系。近年利用水囊促进宫颈成熟同时,配合宫缩素加强宫缩可尽快促使胎物排出,明显缩短了产程、住院时间及减少产后24 h出血量;显著提高引产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11]。
我院对孕中期有引产指征患者采用水囊加米索前列醇引产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其优点有:①因引产患者未进入产程状态,而运用水囊堵塞宫颈,有效促进宫颈成熟、诱导子宫收缩[12];②米索前列醇是合成的前列腺素E衍生物,能促进宫颈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促使胶原蛋白降解,软化扩张宫颈,诱发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发动宫缩,而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宫缩更有力,宫颈扩张更充分[1];③水囊填塞及米索前列醇给药部分均在宫颈部及阴道穹隆,不在子宫腔内,只要物品严格消毒,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相对利凡诺引产子宫内操作而言感染率明显低,同时并发症发生率皆明显减少。
从本文中孕终止妊娠两种不同引产方法效果分析:治疗组采用常规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其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清宫率、生殖道感染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从本文治疗结果表明,采用水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中孕引产是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积极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牟遗祥,陈露露.米索前列醇联合水囊引产用于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38-39.
[2]尹秀英.水囊联合利凡诺、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6):25.
[3]王迎欣,王健.82例高危水囊引产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5,13(8):50.
[4]李辉,程蔚.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相关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586-589.
[5]宫春兰,任春玲.探讨单独使用利凡诺与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28(9):112.
[6]谢幸,苟方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3-384.
[7]纪妹,单家治,陈淑英,等.低位水囊促宫颈成熟的临床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2):749-750.
[8]李苑瑛.小水囊加催产素用于晚期引产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65-166.
[9]韩文红,王英,贾艳君,等.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200例[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2,23(4):294-295.
[10]淡佩华.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终止妊娠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365.
[11]许丽湖.低温低位小水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5):7635-7636.
[12]李晓勤,尹维.低位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11(25):1619.
中图分类号:R7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072-02
*通讯作者:32556830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