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的中西医知识体系对比研究

2016-07-11 23:41董燕朱玲贾李蓉朱彦张竹绿邢雁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本体论显性术语

董燕 朱玲 贾李蓉 朱彦 张竹绿 邢雁辉

摘要:中医知识体系中包含大量的隐性知识,运用本体构建中医知识体系有利于中医隐性知识的表达与共享。通过对医学系统命名法一临床术语(SNOMED CT)和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的研究,从本体论的角度分析中西医学知识特点,对发展中医进行提示:利用本体论构建中医知识体系,进而完善中医临床术语系统,促进中医临床知识共享。

关键词:中医学;知识体系;本体;医学系统命名法一临床术语;中医临床术语系统

中图分类号:R-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6)03-0011-05

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何认识和处理中西医的关系一直是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从本体论的维度比较中西医知识体系的异同,以期更好地处理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对现在或未来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有所裨益。

知识的基础是信息,信息的基础是数据,信息的概念分为受主体约束的认识论和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本体论2个层次。同样,知识也可以从2个层次来理解。从认识论的角度,知识是对意识的反映,是人对自然、社会、思维现象与本质的认识的观念总和;从本体论角度,知识是生命物质同非生命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资源,是大自然进化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文明资源。中西医学知识在认识论和本体论层次上都存在差异。

1.中西医知识特点

1.1知识体系的区别

西医注重分析还原,中医注重整体过程;西医擅长以结构说明功能,中医则惯于从关系中把握功能。西医总体特征一般是公理化的逻辑推演加实验系统,是实证医学;中医总体特征是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型加经验系统,是宏观、思辨、经验医学,造成这些区别的原因即本体的差异,详见表1。

西医学理论体系以解剖学为基础,解剖学贯穿于西医学知识体系的各个层面,是以近代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为依托,依靠实验的方法建立起以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现代医学体系。中医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同人的生命体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五脏、六腑等综合概念阐述人体系统的生理、病理、诊治方法、养生的一种传统医学体系。解剖学知识仅是其形成条件之一,而非不可或缺的条件。

1.2中医学隐性知识特点

从知识类型来看,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指可利用通用语言文字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属于客观、理性的知识。隐性知识指“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表达不容易,交流和共享会比较困难。显性知识的呈现依赖于隐性知识的存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可以互相转化。

中医学知识有很多显性知识,这些知识可编码,可以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像通过严密的逻辑分类并清晰表达,比如药理知识、与现代医学相同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都属于中医学的显性知识。这些显性知识通过教材、教师讲授等方式比较容易交流,并传授给学生。

中医学隐性知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非编码化、个体性、垄断性、相对性、文化性。中医学隐性知识主要来自于中医专家的经历和经验,以直觉、灵感、经验、感悟等潜在的形式存在,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了中医专家水平。这些中医隐性知识通过面传心授,长期训练,也可被共享。比如,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通过“师带徒”进行传承。“医者,意也”,意味着对中医隐性知识的学习需要心悟,需要有对隐性知识的理解能力。

2.物质层、心理层、社会层的关系

本体论(ontology)原是哲学的分支,是一种对于存在的系统化解释,用于描述事物存在的本质,与认识论(epistemology)相对应。目前普遍接受的认识是,世界是按等级组织的,这些等级又分为不同的类和层,世界至少分为3个层级:物质层(material realm)、精神/心理层(psychological realm)、社会层(social realm)。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层建立在心理层上,心理层建立在物质层上(见图1)。即物质是心理的支撑,心理是社会的支撑。每个实体都归属于某一个层。也有观点认为,心理和社会都是由物质支撑的,心理和社会现象相互支撑,心理系统和社会系统通过共同演化形成,意味着一个是另一个的环境前提(见图2)。哪个社会没有思想呢?思想总是对应着相应的社会。物质层、心理层、社会层的内部组织显示不同的模式。物质层内部结构最简单,是一种基础线性结构,物质层内部结构最简单,是一种基础线性结构,物质层3个主要层:生物、化学、物理(见图3)。层级还能继续细化,如生物层又可分解为其主要的几个亚层:生态学、行为学、生理学、细胞学、遗传学等。

认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来源和主观认识;本体论侧重于研究客观存在。德国的Herren H致力于通用本体模型的研究,设计出高度概括的通用本体模型,认为各个领域可在其框架内构建本领域的本体。物质层、心理层、社会层及其亚类可以用术语层(term level)来描述,世界上的每一个实体都能归属于某一个层和类。

3.从本体论角度分析中西医学知识

本体是对某领域应用本体论的方法分析和建模的结果,即把现实世界中的某个领域抽象为一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该方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之一是医学系统命名法一临床术语(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SNOMED CT)。在中医领域应用为中医临床术语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ermino-logical System,TCMCTS)。基于Herren H的“每个实体都能归属于某一个层和类”的理论,可以尝试将来自西医、中医临床概念术语归类(层),考察西医学与中医学知识在本体论层次上的差异。

3.1资料来源

3.1.1医学系统命名法一临床术语(SNOMED CT)SNOMED CT是基于概念的结构化综合性临床术语集,每个概念都有唯一标识,可有多种描述;同一概念的所有描述有关联。概念与概念之间通过关系(relationship)彼此相连。SNOMED CT涵盖临床大多数方面的信息,如疾病、临床所见、操作、微生物、药物等。共有接近30万个概念,用41个标签来分类所有概念,并统计其下所含概念数,详见表2。

3.1.2中医临床术语系统(TCMCTS) TCMCTS以中医理论为核心,借鉴SNOMED CT的概念分类、语义关联等方法,依据中医临床特色构建,定义了中医临床相关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目前收录概念11万多条,术语27万多个。TCMCTS的三级概念(节点)有48个,详见表3。

3.2归类万法与结果

将Spackman K给SNOMED CT所分的41个标签与TCMCTS的48个三级概念(节点)按照物质层、心理层、社会层来归类。具有客观属性的概念类归入物质层,如疾病、西药、自然环境等;包含主体认识属性的概念类归入心理层,如操作、评估量表、癌症分期等;描述人类社会属性的概念类归入社会层,如职业、生活方式、种族群体等。

SNOMED CT的41个标签归入社会层的有:职业、事件、情况、制度/治疗、同种文化之民族、社会概念、生活方式、种族群体;归入心理层的有:操作、评估量表、导航概念、癌症分期、宗教/哲学、命名空间、管理概念、分期分度、不活跃概念、SNOMED RT+CTV3其余标签归入物质层。

TCMCTS中48个三级节点归入社会层的有:社会环境、历代医家、养生调护方法/操作、中医学术流派;归入心理层的有:药物处方、诊断方法/操作、治疗方法/操作、穴位、治法原理、中医证候、非药物处方、藏象学说原理、针灸原理、五运六气学说原理、病机学说原理、防治原则、病因、发病原理、诊断原理、中医学说、五行学说原理、阴阳学说原理、气血津液学说原理、副主题词、处方制定原理、养生学说原理、中药原理、病情严重程度、药物处方、药物煎服法/操作、药物炮制法/操作;其余标签归入物质层。

SNOMED CT中属于物质层的概念最多,占79%,属于心理层概念的占16%,属于社会层概念的占5%。TCMCTS中属于心理层的概念最多,占56%,属于物质层占36%,属于社会层概念占8%。

4.讨论

4.1归类的讨论

与西医比较,中医更重视主体认识与客体信息的融合,即对机体病理生理的认识中含有很多医生个体的体验和经验,因此将中医证候、原理、防治原则、病因等都归入心理层。以中药和中药处方(方剂)为例来说明。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的药物总称,具有来源植物、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等客观属性,因此归类时将中药归于物质层,这与将西药归入物质层一致。但中药处方(方剂)是医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患者病情进行辨证后制定出的,是医生自身对中药的认识及使用经验、患者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的结果,不同的中医在同一时间面对同样的患者,开出的处方不尽相同,却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这就是中医的特色所在,因此在本文中将中药处方(方剂)归于心理层。

受限于我们的知识水平,TCMCTS的48个三级类与SNOMED CT的41个标签可能并不完全对应,而且以上归类的主观性也较强,仅限于为本论文所用。

4.2思考与提示

对2个系统归类的结果符合中西医知识的特点:西医物质层概念居多,大部分是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教学、阅读,相对容易的吸收和掌握。中医大部分是隐性知识,这些知识运用需要经验性和认识的直觉性。中医医生如果想在临床正确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取得良好疗效,则需要对中医具有很深的理解力,以及对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考虑,对临证经验有自己的体悟。从这个角度来看,名老中医“师带徒”的传统方式,可能是传授中医隐性知识、提高临床治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构建本体是通过对知识进行建模,将显性知识系统表示出来,实现知识共享和重用;也可用于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中医药领域本体通过对中医概念的提取、关系的分析,将中医知识明确规范地表达,以便于共享和传承。用本体的方法可以系统地整理中医隐性知识,通过编码实现显性表达,可将中医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使中医“意之所解,口莫能宜”的经验知识外显化。

中医药领域本体的构建有利于从本体论的层次对于中西医知识体系进行比较。中西医学之所以很难共融,是因为二者从本体的层面就具有很大差异。当然,目前的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的项层结构还不完善,以之为研究对象可能有失偏颇,希望可以建立逻辑一致、内涵清晰的中医药领域本体,为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整个中医知识的系统化及知识共享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本体论显性术语
第三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
本体论视域下大学本体要素及资源分类探析
“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之术语辨析
浅议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庄子美学思想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审美关照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