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刘勇兵
[摘要]笔者认为,在当前高校办学资源较为紧缺的情况下,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首先取决于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程度。本论文在指出专业资源共享必要性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阐述了高校内部影响专业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具体分析了影响专业资源共享的几点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专业资源共享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 09-0091-03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载体,专业的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12月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是全方位的、整体的、深层次的,涉及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队伍等各个方面。笔者认为,在当前高校办学资源较为紧缺的情况下,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首先取决于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程度,促进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对于降低专业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促进高校专业合理布局,推动专业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业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在专业建设的理念上有较大区别。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将专业看成是教学资源的载体,专业的教学是柔性的,是由一个系列、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课程组织而成,专业没有单独归属的师资、专用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地共享。
我国目前高校专业建设的模式比较单一,大多将专业看作是相对独立的资源或单位进行管理,专业建设的体制和模式比较刚性,专业一旦设定,就有属于这个专业的师生、教学设施、教学环节、教学机构,等等。这样的体制带来很多弊端,教学资源被人为割裂,教师资源各为其主,实验设备及教学场所各为己有,重复建设的现象很多,严重影响办学效益。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发展上,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全面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建设。因此,要想彻底打破传统的专业建设理念,在专业建设模式和机制上有新的突破,真正取得专业综合改革的实效,实现专业的资源共享成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影响专业资源共享的主要问题
专业综合改革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专业资源共享情况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高校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据笔者了解,我国高校专业资源共享的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一)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高校专业建设的主体。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传统的人才单位、部门所有制管理模式,特别是体现在专业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的编制属于专业所在的院系,教师的管理由院系负责,教学任务自然由院系安排落实,院系往往首先将优秀教师用于自己所管理的专业,而将一般的教师派到其它专业担任教学任务,致使各专业之间不能平等共享优秀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在其他专业上的课,一般是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帮助,大多数教师不是很情愿去上,也是教师资源难以共享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打破传统的师资管理模式,加强专业间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和协调,真正实现专业的渗透与融合,成为实现高校专业之间人力资源充分共享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资源
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课程资源的共享是专业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将课程资源的优化与调整作为专业资源共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资源的共享共建,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分专业教学,致使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结合力度不够,不同的课程服务于不同的专业,课程建设不能合力围绕专业建设展开,存在相互分离的现象。此外,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此让授课教师更多地了解相关重点建设课程的建设思路和理念,充分发挥这些课程的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能更好地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升专业的整体水平。
(三)物力资源
专业的物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场所、基础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等等。过去多少年来,高校实验室一直依附于教研室,致使投入经费分散,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下,实验人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很多高校加强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针对体制设置、人员队伍、管理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和实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期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和共享率。但是,总体来说,在专业物力资源共享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很多高校基本都实行二级管理机制,行政权力下放,对于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时,专业建设经费往往集中于少数的几个优势院系或专业,专业建设投入难以均衡,各方投入的比重差异明显,不利于高校专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二是不少高校实验室仍然隶属于专业所在的院系,实验室设置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实验室之间相互独立,条块分割,功能单一,致使实验场所闲置、设备利用率低、教学设备重复投资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实训基地重复建设,各个专业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要求联系或建设实训基地,有的高校建设的基地数量很多,但利用率不高,专业之间缺乏联系和支撑,浪费人力和物力,从而影响各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考核评价
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几乎在所有的高校都存在,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严重不足,主要精力花在科研和发表论文上。此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生存或个人的发展,不少教师采取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愿花精力去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之间缺乏一致的目标,表现出来的即是教学资源共享的主体缺乏动力,对于教学资源的共享问题,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另一方面,目前,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明显缺乏团队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中量化的指标大多倾向于教师个人贡献的考核,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不但没有起到激励作用,而且对教师团队合作、资源共享还起到了相反的导向作用,教学单位以及教师对所属教学资源具有完全自主权,为了自己的利益及管理的方便,采取的往往是封闭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影响专业资源共享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教学资源共享的意识
近年来,很多高校意识到专业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校级领导及相关管理部门也明确要求并积极倡导校内专业资源的共享,但是在相关院系具体执行时往往大打折扣,实施的效果很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教学资源共享的传统意识,共享意识的缺乏成为专业资源共享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各院系及资源管理人员对原有专业资源配置的自我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模式,缺乏共享意识,本位主义、小集团利益思想泛滥,成为高校专业资源共享的极大阻力,阻碍了高校专业教学资源的信息互动。
(二)制度不健全影响专业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共享的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是影响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教学资源配置上的条块分割,教学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大多归院系等部门或专业所有,一些院系把自有资源视为己有,将自己的专业办学资源视为专业实力的一种体现,宁可不用也不与其它部门或专业分享;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校领导、管理部门、院系领导对资源共享重视不够,没有具体部门进行协调,缺乏管理制度及鼓励政策。
(三)现有的专业评估机制对高校内部教学资源共享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专业学士学位授权验收、不定期组织的专业检查评估都要求各专业的师资队伍、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致使各专业都追求上述教学资源的完整性和先进性,从而造成教学资源的积压和闲置。
四对促进专业资源共享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树立资源共享意识
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的,要推进高校专业资源的共享,必须首先树立共享意识。充分认识专业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意义,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和质量。
专业资源共享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员、管理、资金、配置等诸多方面。高校要提高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认同度,加强引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把专业资源共享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规划;学院系领导作为专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以身作则,投入精力亲自抓专业资源共享建设,把专业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纳入主要工作日程,彻底扭转专业资源共享建设无序的、随机的、盲目性的现状。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担负着专业建设的具体工作。因此,必须提高教师资源共享意识,树立资源共享的共同理念,增强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资源共享建设中。
(二)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和激励政策
资源共享实际上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有资源不愿共享,这是资源共享的意识和积极性的问题;第二个是资源共享的效果问题,这个是资源共享的管理与效益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高校均必须积极探索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激励、奖励制度。
师资资源共享方面,建立校内人才所有制的共享模式,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机制,鼓励跨专业团队教学,通过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和协调,真正实现人力资源充分地共享;课程资源共享方面,要利用教学团队这个平台,充分整合课程资源,打破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形成各门知识的相关化、融合化、广域化,真正实现专业的渗透与融合。还要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供政策,为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强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实现精品课程的资源优化与网络资源共享,以此促进专业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专业资源共享共建的良性循环机制;物力资源建设方面,学校应成立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专业资源共享的监督和协调工作,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要通过资源重组,整合相近和相似专业实验室,消除条块分割,尽可能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效益。要做好教学资源类别和数量等的统计,做到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要建立教学资源建设的相应制度,采取经费投入与效益挂钩管理办法,提高院系及其教师积极性,提高设备利用的效率。
观念、理念起着先导作用,管理制度及激励、奖励制度起着基础性作用。要真正实现专业资源共享,并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高校应该及时制定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激励、奖励制度,从经费投入、工作量、课时补贴、维修费用等方面,给予各院系及教师最大的照顾和优惠,以有效地激发广大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转换机制,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校的两大根本任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但是,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很多高校没有理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职称评审、激励措施等方面,严重偏向学术成果。课题研究、仪器设备购置、图书资料、研究条件等学科建设资源充足,而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实验实习条件等专业建设资源则明显不足。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忽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学术团队的建设,忽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严重脱离。
高校必须建立与完善学科与专业相互支撑、互相促进的机制,打破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现象,实现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物力资源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办学效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共同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走学科与专业建设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保证学科和专业同步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加大投入,切实改善专业办学条件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各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长,虽然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实行了宏观控制,但招生人数一直是有增无减。为了保证基建等的投入,教学经费始终是捉襟见肘,教学经费的有限性成为制约专业建设的一大瓶颈。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为提高高校专业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笔者认为,专业综合改革的成效,除了要依托上述提及的资源共享,但更重要的是要看是否有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做支撑,因此,加强投入、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就变得尤其重要。
高校除了通过加大专业建设的投入以改善专业办学条件,还需要在下列两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方面,学校通过协调内部资金的资本结构、财务预算,同时考虑各专业的特色,保证学校内部资金流向更有效益的专业或专业类,从而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校内监督机制,来保证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之,实施专业综合改革,即是高校在调整专业布局结构的基础上,从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专业的综合改革,其实质是在高校办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打破原来各自为政、投入分散、重复建设的做法,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作指导,本着充分利用有限办学资源的原则,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教学资源共享的一种整合活动。
倡导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顺应了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同时这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打破了我国高校一直延续的按专业设置来组织教学和管理的传统模式,对高校的管理和组织架构、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具体过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需要高校、相关管理部门、二级学院系及专业教学一线教师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探索与实践。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推进我国高校专业综合改革建设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对当前和今后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专业综合改革将是一场艰巨深刻的教学改革,专业资源共享建设是实现专业综合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自身均应高度重视,并在制定和执行有关政策时积极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张肃.发挥理工优势,构建经管类专业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张洁.论大学城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