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艳
[摘 要] 阐述高职院校设立校级科研项目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学术水平、资助经费、成员投入、项目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校级科研项目;应用型;使用效能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94-02
高职院校校级科研项目是指除了国家、各级政府资助的纵向科研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的横向科研项目外,由学院自筹经费资助本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项目。高职院校的校级科研项目,是立足本校,为了突出高职院校的科研特色,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培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科研项目。设立校级科研项目是学校科技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学校的科技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一、高职院校设置校级科研项目的必要性
为中、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有利条件。高职院校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资历浅、职称低、科研经验积累不足,在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等纵向科研项目竞争中处于劣势,申报的纵向科研项目很难获准立项。高职院校通过设立校级科研项目,对项目负责人的职称要求门槛低,给年轻教师提供一定的条件。对于学院建设发展有实际意义或教师自己专业领域有兴趣的高水平研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使之能顺利开展科研实践的初步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
为申报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奠定基础,提高项目申报命中率,目前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等纵向科研项目竞争比较激烈,不仅与高职兄弟院校竞争,还要与本科院校、研究院所等有实力的单位竞争,劣势比较明显,申请项目的前期研究基础和已取得的与该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是专家评审要点之一。高职院校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校级科研项目支持专业领域的创新性研究项目,为申报者提供一定的经费开展前期调研、方案论证、实验等,同时积累项目前期的基础性研究,为申请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提供合作机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面向地方企业和行业需求,开展应用型研究项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面向地方企业、行业生产一线的应用技术研究或技术、产品开发,从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改造、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等项目出发,从生产一线的实际中挖掘校企合作小项目、杂项目的切入点。高职院校通过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行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从而为企业行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将实践内容融入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校企双赢。
二、高职院校校级科研项目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设立校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青年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有待提高。积极申报校级科研项目的群体多是一些青年教师,他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申报书的含金量往往比较低,认为校级科研项目比较容易申请,校内专家评审立项可能性大,申报随意性比较大,申报书中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项目的创新性阐述不够清晰,前期的研究基础不够扎实。
2.校级科研项目资助经费少,强度有限。校级科研项目经费是由高职院校自筹,经费来源有限。学校为了鼓励全校教职工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资助面较广,使得获准立项的项目资助强度较低。特别是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等应用型研究项目,资助强度虽然能发挥一定的扶持和启动作用,但资助的经费不足以支持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造成一些研究内容无法深入研究,仅局限于基本研究,尤其是理工科类研究项目很难产出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3.项目组成员投入精力不足。有些申报人为了使项目研究团队结构合理,成员中有专业领域的教授或副教授以及为了评职称挂名的年轻教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因为教学任务重、工作繁忙等因素很少有时间参与该项目的科研工作,投入的精力有限,基本都是项目负责人单打独斗居多,延误项目进展,无法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
4.重立项,轻结题。有些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时不量力而行,对本身条件估计不足,使项目的研究内容多而散,为了拿下项目夸大项目的预期成果,导致项目不能如期完成。主要表现为:在计划完成时间内不能准时提交研究成果,论文未正式发表正在投稿中或录用中;为了应付交差,拼凑成果,项目负责人自己无实际成果,提交的研究成果与原计划的预期成果不吻合;项目立项后怠慢研究工作,临近计划完成时间诸多借口申请项目延期等。
5.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不到位。科技处作为学校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检查、结题跟踪管理工作。科研管理人员几乎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对外的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对校级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监督情况重视度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项目如期完成。学校校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些奖惩措施,常常奖惩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
三、提高校级科研项目使用效能的对策
设立校级科研项目的宗旨是: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培养人才,增强学校科学研究整体实力,为申报国家、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校级科研项目的使用效能,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顺利、全面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校级科研项目申报指南的引导作用。校级科研项目要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导向性。立足本校,结合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目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扣牢学校建设发展大局,设立具有一定效益和推广价值的应用型研究项目,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人才资源优势的产学研和技术开发项目,体现高职院校和地方特色的社会发展或软科学项目。重点支持对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应用潜力大、创新性强的技术服务项目,具有前瞻性强、学术思想新颖、领域新、学科交叉的项目,能为进一步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奠定前期研究基础的项目,对学校可持续发展有帮助的项目。学校按照“自主、特色、优势”发展的原则,根据学校发展战略需求,开展一批校级重点研究项目和重大科研成果培育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推广,培育有潜力的创新团队和中青年创新骨干,提高承担政府和企业行业各类项目的能力,产出有影响的创新成果。
2.提高校级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结合历年校级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情况,对各二级学院实行限额申报,二级学院积极组织申报工作,邀请一些科研能力强的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组织评审择优推荐。对于年轻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落选的课题,学校学术委员会择优推荐部分项目转入校级科研项目给予资助,为项目积累前期的研究成果。
3.采用校内外专家评审相结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因校级科研项目的申请者都是校内教师,为避免外在因素影响项目评审工作,项目首轮评审工作由校内外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将申报的项目根据类别分成若干组,由省内其他高职院校科技处各推荐1位专家作为学校校级科研项目校外评审专家,建立相应的专家库,每组项目送3~5位校外专家函审;同时,每组项目送3位校内教授组成的专家函审。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结合校内外专家评审结果,对校级科研项目进行审定,符合校学术委员会制定的立项标准的校级科研项目择优给予不同等级的立项资助。
4.加强校级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校级科研项目经校学术委员会批准立项后,科技处向项目负责人和所在单位下达立项通知,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与科技处签订项目合同书,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实施的相关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科技处要定期对立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及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了解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情况,了解研究期间遇到的困难。科技处对中期检查情况予以通报,请单位重视,督促项目组按质按量完成。
5.重视结题工作。项目负责人要按时保质做好项目结题工作,首先对照项目合同书的任务内容进行自查,报送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初步审查研究成果完成情况,再组织校内专家函审相关结题材料,对于未达标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研究成果形式不能仅局限于论文的发表,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学校建设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且有延伸价值的项目,在已有基础上开展后续研究,学校将给予追加经费支持,保证项目研究的连续性,积极引导、推荐,争取获准更高层次的项目立项。结题验收后要组织召开项目交流会,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教学管理和改革的促进作用,使科研成果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站成,傅裕贵,许岩生.高校校级科研项目设置初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4).
[2]张登宏.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36-38.
[3]安魁,邵雪梅,吴萍.校级科研培育基金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3):191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