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教学语言,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016-07-08 12:53张慧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小学语文

张慧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其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教学语言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强化语言运用的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科学地掌握语言,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主要特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62-01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加以培养,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一般来说,教师对教学艺术语言能否准确掌握与灵活运用决定着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需要对语文学科的特征加以科学把握,深入研究和分析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从而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加以培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更为广泛,内容更加多样,教师对知识的准确掌握和表达对教学的有效性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多是选用多样化的故事、文章和诗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为人处世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则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不能仅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生动性、情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方面。

(一)生动性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保证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为学生创设意境,从而使其与学生思维和教材内容相符,便于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教师讲解《月光曲》中的“幽静”一词时,如果仅仅将其解释为“安静幽雅”,则无法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和意境。这时教师可创设生动的环境加以解释,如“在月光朦胧的秋夜,穿过小镇河边的小路,能够听到远处茅屋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琴声”,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描述下,能够充分调动思维和想象力,感受“幽静”的氛围,体会安静旷远的意境。

(二)情感性方面

情感是教学语言的基础和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多涉及到作者的情感,需要学生对作者表达的情感加以感受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如在进行《长江之歌》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通过饱含深情的教学语言打动学生,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话说长江》的片断,要求学生阅读后谈谈自己的感悟,这样能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三)规范性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自我约束,利用规范的普通话纠正自己和学生的发音问题,对普通话的重要性加以强调,为学生提供纯正的语言氛围。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易受新兴事物的吸引,因此,教师可利用木偶或拼音板等工具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语言,保证发音的标准。当然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可对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加以观察,如说话的连贯性和表达的完整性等,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生字和生词等学习,寻找有效方法解决学生语言表达问题。例如,教师可开展shi、si、chi、ci等发音区分的专项训练,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表达,有效解决学生语言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科学性方面

教育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语文知识。因此,在传情达意方面应做到科学、准确与细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词语的含义加以准确掌握,如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情感色彩等。例如,教师在对《冰花》进行讲解时,应对“冰花”这一词进行准确解释和表达,避免学生出现概念错误或歧义。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教学重点加以了解,突出教学重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能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对象等,在符合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课堂教学语言达到艺术化,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在教师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中,感受到情感的滋润、知识的丰腴、情操的积淀。只有这样, 才能让教学语言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花,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出发,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使用教学语言,将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情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加以充分展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杨立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中国培训,2015,(18).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