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霞
摘 要:王元化老师提出过“语用教学”,他将语文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了一起,提出语用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本体,要运用体验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共度性原则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境界。本文拟从“围绕教学目标,拒绝旁逸斜出”“选择恰当时机,莫要生拉硬扯”和“联系文本内容,升华情感体验”等角度,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用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60-0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不必过于关心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可以让学生在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中尝试语用实践。王元化老师提出过“语用教学”,他将语文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了一起,提出语用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本体,要运用体验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共度性原则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境界。
一、围绕教学目标,拒绝旁逸斜出
在语用训练中有很多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如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语用训练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安排训练内容,不要用无关的训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对诗歌意蕴的理解时,就可以主要围绕诗歌的意象展开教学,而不要使用仿写、口语训练等和意境感悟关系不大的语用训练内容。
在学习《古诗两首》中的《游园不值》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现和诗歌情境相似的图片或是动画场景,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在语用训练中,如果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小扣柴扉久不开之后,作者看见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呢?尝试将自己看到的内容写下来。”这样的语用训练远离了感悟文本内容而达到语用目的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会让学生从刚刚进入的情境中脱离,教学效果不会很好。相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如提问:“大家看到的这首诗歌中包含了哪些画面?”学生回答:“有从围墙里伸出来的杏花,有失望的诗人。”教师继续启发:“还有些什么画面?尝试给这幅画面添加一些色彩。”学生回答:“还有青色的苔藓,杏花是红色的。”教师说:“这真是美好的画面,如此美景之下,诗人为什么会失望呢?”“因为他拜访的人不在家,所以失望。”在这样的感悟中,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遐想,围绕中心进行了练习。
二、选择恰当时机,莫要生拉硬扯
选择适当的语用训练时机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切忌生拉硬扯,忽视了语用训练的连贯性。在语用训练中,教师要找准时机,如在给学生创设了感悟文本的情境之后,可以让学生重点进行意境的感悟,而不要用尝试造句等与之没有关系的训练内容,这样会使学生脱离刚刚营造的教学氛围,很难再让学生回到重要的情境之中。
在学习《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的时候,与其生拉硬扯地让学生仿照课文中对艄公的描写进行练笔,不如找准时机,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关键词句,教师可以先从领会文章中的词句入手促进学生进行语用练习,如出示文章中的一些四字词语,如“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等,让学生理解一下这些词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分析一番这些词句对于描写黄河的主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随后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黄河的主人”艄公身上,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艄公神态、动作的词语,思考一下文章是如何展现艄公勇敢和机智并存的状态。通过分析“遇到大浪、遇到漩涡、遇到礁石”等不同的情况理解文章是如何展现艄公的形象。这样的练习围绕语用展开,紧密围绕文本,抓住了时机,能促进学生感悟文本。
三、联系文本内容,升华情感体验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是一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围绕这个例子举一反三,掌握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文本内容,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进行情感升华,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问题,起到启发的作用,让学生有感而发,从而在语用训练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学习《大江保卫战》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文本,点面结合训练学生进行情感升华。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课文是如何展现人民子弟兵形象的?他们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既然前面已经写了一个保护堤坝的场景,后面为什么还要写呢?你觉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告诉学生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加全面反映事情的真相。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本的内容尝试创作,观看某英雄人物的视频资料,感受其英雄行为,并仿照课文将其行为写下来,展现其英雄本色。这样的语用练习并非直接灌输教导,而是和文本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文本的同时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师在设计语用训练的时候不能光为训练而训练,而应该随文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点面结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巩固语文知识,达到情感升华。
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崔峦先生提到过,语文教学要注重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指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抛弃烦琐的内容分析,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学生重点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升华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吉才.略谈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4,(1).
[2]郑雪琴.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语用的实践与策略[J].中国教师,2015,(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