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英
【摘要】 自主学习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一种方式,自主学习不同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时学生可以获取教师的帮助,但是自主学习时学生却无处寻求帮助,学生只能自己独立思考,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遇到的困难。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状况,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与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68-01
0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学校内开展,学校希望通过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教师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改革决定了教师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人觉得教师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转变自己落后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思路,将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主动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手段教学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长时间接受“喂给教育”,学生已经习惯接受现成的知识,他们不知道去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实现改变,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自身的学习素质。
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增强问题意识
教师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主动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而应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时候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
比如说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我会让学生阅读一道题目“三个人甲、乙、丙一起玩跷跷板,甲一个人坐一边,乙和丙两个人坐另外一边,等三人坐好之后,甲所在的跷跷板依然落在地上。我们知道甲的体重为90kg,乙的体重为45千克,问丙的体重范围?”这道题目是运用不等式进行解决,因为我教过这部分内容,所以学生很快就建立数据关系,通过不等式算出丙的体重范围。学生在解完题目之后又提出自己的猜想,假如丙的体重为30kg,那么如果再坐一个人——丁,丁的体重至少为多少才能让跷跷板翘起来?因为学生学过不等式知识,所以学生轻易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被激发出来,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教师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告诉学生,通过经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结合上一章的数学内容学习下一章的数学内容
数学是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初中数学课本中,相邻的两个章节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将这一数学经验告诉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上一章学习的数学内容学习下一章的数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比如说学习实数这一章节,我已经给学生上完平方根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这一节学习立方根这一节的内容,以此帮助他们快速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同一问题尝试采用不同方法解决
数学是具有特别魅力的学科,初中数学课本中有许多数学思想,从不同角度看一道数学题目会有多种解法,每一道解法都可以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朝着这一方向进行,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有时不能将所有数学方法都教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布置的题目,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而且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更加灵活。
三、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做好学习记录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完成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学生可以自己尝试解决这些困难,如果解决不了也可以求助教师,让教师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为了能够及时解决数学难题,教师应当让学生做好学习记录,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每天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地方做好标记,从而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说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他们不理解函数的定义,对函数与其它数学知识的结合非常困惑,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向我提出他们心中的困惑。我会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是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弥补知识缺陷。个人觉得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传授学生关于数学学习的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笔记,记录下这些宝贵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尝试这些方法。通过这些高效措施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数学素质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蒋红梅.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J].数学大世界.2012.02.
[2]林运蓉.探究性学习中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