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教育目标定位的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6-07-08 09:28刘振云
教育与职业(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教材建设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并论述了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尝试:充实现有教材内容、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

[关键词]目标定位 高职数学课程 教学设计原则 教材建设 考核改革

[作者简介]刘振云(1974- ),女,天津人,天津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应用数学。(天津 30041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天津市终身教育学会“十二五”终身教育研究课题“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控制和评估研究”(课题批准号:ZSY120049)和天津职业大学2013年度学校基金项目课题“中高职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132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4-0104-02

一、引言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职教育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增加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供给……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看出,我国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再仅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知识素养与职业素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重构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数学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高职数学课程既能很好地服务专业,又能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职业素养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

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还是一种素养;不仅是一种科学,还是一种文化,能否运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是衡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职数学课程,一方面,作为工具,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另一方面,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及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高职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课程之一,同时该课程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及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贴近专业、服务专业,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化理论,注重实践,加强应用,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实践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充实现有教材内容

近几年高职生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其中有与中职衔接的春季高考生、“3+2”分段培养生,还有高中分流的自主招考生等。因此,使用以前根据高中毕业生水平编写的教材必然会出现中职生源觉得难度大,而高中生源感觉“吃不饱”的现象。此外,高职教育处于中职和应用型本科中间,因此在高职阶段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上下衔接。在高职数学教材编写之前,应调研中职和本科数学的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材编写既要重视中高职衔接所需的相关知识,又要加入学生今后持续发展所需的相关知识。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素养功能,高职数学教材也要融入建模思想。编写教材时要遵循“以问题或案例引入(激起学习兴趣)—→探索成因或原理(构建数学模型,转化数学知识)—→将问题解决(相关数学知识学习,并应用于问题或案例)—→将问题深入(学生训练)”的模式组织材料。

(二)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在选取高職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核心原则是考虑如何使得数学课程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服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体来说:(1)教学内容应采用模块化设置。通过课程的模块化结构可使不同专业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内容,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遵循教育终身化的理念,注重体现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总之,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领悟到数学的精神实质与思想方法,从而形成较高的数学素养。

(三)丰富教学方法

1.针对不同生源,建立网络空间课程。学龄人口下降、地方本科转型应用技术本科、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诸多因素对高职生源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生源多元化必然要求分层教学,而分层教学与师资、课时、教学场地等要素间构成矛盾。为了解决矛盾,我们组织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源和专业,在我校的教学云平台上建立了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库。该教学资源库不但能做到共享,还能实现实时互动。我们把数学教学资源库作为延伸课堂教学的工具,有效减轻了课堂时间有限导致教学深度不足的压力。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后通过访问教学资源库自学。这使得师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课上、课下交流与沟通,不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用数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实际应用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介绍函数知识时,建立函数是重要的一环,我们通过与学生一起研究“纳税问题”,让学生学习如何建立函数及体会建立函数的意义。

此外,我们还组建兴趣小组,吸引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较好的学生参加进来,组织他们参加每年举行的“全国大學生数学建模竞赛”,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3.利用微课尝试数学翻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然后布置作业,学生通过课下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教师主要通过习题课或者课下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微课的产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颠覆性改变。所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利用短小精悍的视频来呈现,学生利用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互动的场所,主要解决学生的疑惑与关注学生知识的应用。我们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制作了微课,尝试翻转课堂,将学生的学习流程由“课上学习,课下练习”重构为“课下学习,课上练习与应用”。课上课下的翻转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课下学习时,基础较好的学生观看一遍视频就可能理解了新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掌握新知识。最后,通过课上教师的答疑解惑、测试检验完成知识的应用。翻转之后的课堂全程师生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对课程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革。主要做法是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并重,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分数比例为5︰5。

过程性考核分为数学实践和平时考核两部分,数学实践和平时考核的分数比例为2︰3。其中,数学实践分为数学建模体验和数学实验两部分。数学建模体验主要通过课上的建模实例与课下的数学建模实践来实现,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一篇数学建模实践论文。数学实验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熟悉相关数学软件,学会利用软件处理数据和解决较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平时考核成绩以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参与情况等为依据。平时考核遵循重激励、轻分数的原则,尽可能使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和主要思想方法。因此,一般要求试题选取不宜过难、过偏,杜绝考前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做到考教分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统一试卷内容,统一时间,闭卷考试。

[参考文献]

[1]刘振云.高职数学课程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

[2]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数学,2006(9).

[3]田杨.中高职数学课程的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3(29).

[4]夏一方.构建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2).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教材建设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教材建设对高职家政服务类专业精品课的促进作用
试论高职法律教学的模式和目标定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不同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提高师资水平的思考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