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专车作为“互联网+”的新型产物,缓解了国内出租车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更因其个性化,高效化的服务,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但专车的合法化,安全化及其对出租车市场的冲击,都给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在对中国专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融合监管的角度出发,探讨出符合专车发展的合理化与建设化的意见。
关键词:专车;融合管理;互联网
一、专车诞生的背景
(一)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作用
从供给角度看,中国的出租车市场实行严格准入管制制度,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租车的数量,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缺口。尤其在一线大都市的上下班高峰期,打车难现象普遍发生。而从需求的角度看,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标准的普遍提高,消费数量开始增加,消费质量逐步提升,消费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逐渐发展,且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剧增,现行的交通运营体系也就很难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而专车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发挥信息调动作用,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缓解了国内市场对出租车需求的压力。
(二)“互联网+”思维的创新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随着世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有6.68亿网民,给各类“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提供了人群基础。专车正是依托互联网,通过创新开发合理专业的APP服务,以手机为载体,达到一种随叫随到的目的,不仅减少了乘客的等待时间,且提高了出行效率。同时,专车服务将线上线下加以融合,包含提前预约,个性专车型号选择等新型服务,使得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
二、专车服务的积极影响
(一)资源合理配置
据有关“专车服务“的社会调查,59.5%的专车服务用车是自由的闲置车辆,且96.9%的司机表示,如果有额外奖励,愿意在出行高峰阶段提高接单频率。这能促进专车与传统出租车形成良性互补,提高城市交通运力。中国家庭小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但利用率逐年下降的环境下,专车的出现有助于解决闲置车辆造成的空间浪费和无序停车带来的道路拥堵问题。
(二)共享经济的红利
所谓共享经济,是让商品,服务,数据等共享渠道的社会经济体系。在资源有效的限制下,无尽的需求导致共享经济的必然发展。我国专车的出现与发展,暗藏了共享经济利益下的推动,从而让市场各方的参与者都能够受到共享经济的红利。从专车司机的角度看,乘客的提前预约,方便了其对乘客位置的把控以及时间路线的合理安排。从乘客的角度看,使用APP平台,叫车迅速方便,减少了“打车难“的问题,提高出行效率。
(三)新型的服务模式
专车的出现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新型的服务模式,与传统出租车有明显的几点创新。一是传统出租车一般以巡游扬手找车为主,而专车服务接受网络预约,在约定时间约定地点待客,一方面节省了乘客候车时间,另一反面也减少了司机盲目巡游的时间;二是专车的收费公开透明化,以“滴滴专车”为例,主要有四种类型的车辆可供选择,而不同的专车类型,计价方式也互有区别。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估算系统提前预估不同类型的专车费用,选择不同档次的专车服务;三是专车软件的创新推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红包” 、“专车代金券”、“周一打车全城免费”等促销活动的宣传推广,使得更多的潜在客户在消费金额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愿意尝试更优质化的服务,进一步扩大了消费人群。
三、专车服务的问题
基于出租车司机的角度。专车的新型服务模式,受到了较多乘客的追捧,共享经济红利的背后,却极大冲击了出租车市场。据统计,虽然专车名义上价格高于出租车价格1.1倍~1.2倍,但经过各类优惠券补贴,最后价格基本持平,导致出租车乘客被分流。传统封闭的竞争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者,出租车司机长期稳定的收入被打破,而“份子钱“却没有减少。以至于出租车和专车的竞争猛然进入白热化,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出租车司机围堵专车的恶劣现象。
基于专车司机的角度。中国出租车市场存在严格的准入,要想进入出租车市场,首先得高额购买获得营业执照,其次出租车司机们还得定时给出租车公司缴纳固定的“份子钱“,最后在严格的行业培训下,才能入市待客。相比之下,专车的管制明显松很多,网络平台注册加上简单的行业培训(一般为几个小时)就可以从事专车运营。巨大的管理漏洞,使得大量私家车主直接加入运营。而丰厚可观的收入,也也使得部分出租车司机跳槽进入专车服务行业。专车司机的易进易出,不利于市场的稳定性。同时,短暂的行业培训,并不能使专车司机的行业素质得到可靠的保障。很多司机甚至不熟悉地形路线,时常发生绕路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乘客出行的舒适度。
基于政府管理的角度。从合法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看,合法性上,专车、快车并没有持有传统出租车们所必需的营业执照,因此其身份难以用现行的法律进行合理的解释,专车司机们也成了出租车驾驶员眼里最不讲“道理和公平”的竞争者,取缔之声此起彼伏。安全性上,存在专车保险额度受限,司机准入门槛较低,深夜打车没有保障等普遍问题,打车软件APP平台对于事故和纠纷的处理并不及时,更多的以一种逃避的方式推卸责任。
基于乘客的角度。虽然大部分乘客对于专车个性化多层次的服务较好,但仍存在不可忽略的质疑声。广州的专车女乘客性侵事件发生后,让一部分乘客更加怀疑专车的安全性,有些极端的看法,甚至认为专车就是黑车的另外一种形式,极其不利于专车市场的发展。此外,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专车通过的互联网APP预约订单,是否也潜藏着个人隐私被暴露的巨大风险?同时随着专车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专车代金券”也随之减少,消费者们是否还能坦然的接受这种风险与舒适并存的消费方式?
四、专车服务的融合管理
规范网络运营平台,解决合法与安全问题。网络预约出租车公司,首先要有建立起自己的实体平台,通过实体平台培训出更加专业人员,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同时落实到位;其次要有自己的车辆,当下大多数专车APP软件平台都与真实车辆相互分离,专车司机仅需缴纳一定的平台使用费,车辆产权仍旧属于专车或快车司机,一旦加强对运营车辆所有权的控制,即“变性”专车的私有属性,对专车发放营运证,将私家车转化为为合理放营运车辆,运营平台的规范化势必会进一步提升;最后网络运营平台需定时定期缴纳保险,对车辆设置一定的报废年限,同时加强对年检的要求,以保证更高的安全系数。
建立客户档案,提高专车司机素质。在保证乘客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系统的客户信息整理,保存对个性化要求的历史记录形成完善的客户档案,并定期回访。在“专车代金券”等优惠力度逐渐降低的情况下,也能用自身的温暖稳定客源,保证市场。而对于将要进入专车行业的司机,进行严格的行业素质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完善乘客评价系统,对专车服务进行第一时间的评价与建议。对于投诉多,不诚信的专车司机,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实行末位淘汰制。良好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五、结语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思维创新,专车模式的利与弊都是其发展前进中必然的结果。对此,我们要合理规范市场,加强政府管理,完善法律监管,不断改进,使当下和潜在问题最小化,让专车行业逐步成熟。
参考文献:
[1]黄月梅.关于“专车”服务问题的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5(05).
[2]葛燕.专车”模式之喜与忧[J].浙江经济,2015(06).
[3]杜丹阳.浅谈国内专车问题[J].价值工程,2015(23):214-216.
[4]杨忠华.从“滴滴专车”现象看未来道路客运[J].运输经理世界月刊,2015(1).
[5]唐铭鸿.浅谈专车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营销旬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