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听课有感

2016-07-07 07:14殷蓉
湖南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圆的认识学案半径

殷蓉



“圆的认识”听课有感

殷蓉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经常有教师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近,笔者连续听了两节课,内容都是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都提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都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自主研究、讨论的活动环节。因此,在学生了解了圆的一些基本知识后,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片段一: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什么?

师:那现在就以两人为一组,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研究材料(如下所示)中选择1至2个问题进行解决。

研究提示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可选择:1.圆有多少条半径?2.这些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3.圆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4.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可采用: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思考、分析、推理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

片段二:

教师提供一份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学案上的问题(如下所示)完成练习。

学案1.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有什么关系?2.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吗?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4.沿圆的直径对折,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可以运用学具里的尺子量一量,再折一折,比一比。

从这两个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位教师的设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本该有学生提问或质疑的内容,全部由教师包办了。

分析:教师设计该环节的目的是什么?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在认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现象,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片段一中,教师先安排了让学生质疑的环节,但是仅仅让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就结束了。然后在提供的“研究提示”中出示4个问题,让学生选择后再解决。这样包办了学生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百害而无一利。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一定要解决问题。教师提供的“研究提示”中就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这样的提示看似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实则阻碍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为教师在提示中将操作方式进行了限制,也就为学生的思考确定了方向,导致学生的操作变成机械地验证。

思考:这种做法能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吗?

很明显,不能!从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这样的安排只是展现教师本人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毫无用处,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思考和发展。

解决策略:怎样进行改进呢?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可以按如下四步进行。第一步,在课堂的质疑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记录。第二步,当学生的问题都呈现之后,师生共同梳理板书,将问题进行归类。第三步,有主次地逐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方法进行整理,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反思。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坚持以上的做法,课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教科研中心)

猜你喜欢
圆的认识学案半径
乡愁导学案
连续展成磨削小半径齿顶圆角的多刀逼近法
一些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谱半径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和反思
“比例尺(一)”导学案
热采水平井加热半径计算新模型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