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探究

2016-07-05 04:44许砚慧
中国市场 2016年25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

许砚慧

[摘要]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判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死刑。让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塑造在校大学生健康人格,有效预防犯罪?文章以课外阅读能够弥补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局限性为出发点,积极倡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广泛深入的课外阅读,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塑造健康人格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111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投毒后医治无效死亡,上海警方认定其室友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林森浩死刑。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死刑判决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这则消息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痛心扼腕,如何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在校大学生不仅仅学会知识技能,更要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他们主动适应社会,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呢?

相关新闻报道,林森浩在狱中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读书。他看了不少文学类书籍,如托尔斯泰的《复活》,还推荐家人看《心理控制术》,并且写信给兄弟姐妹们,告诫他们“要多读书,开卷有益。从小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并终身坚持”。试想:如果林森浩在实施犯罪前读过这类书籍,可能对他有什么影响?

1塑造健康人格是预防犯罪的关键环节

有学者指出:心理素质、法律意识、道德觉解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三要素。塑造健康人格是预防犯罪关键环节。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的精神力量的最集中体现,理想的健全人格就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其标准就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美的统一、平衡与和谐。健康人格塑造的重点就在于培养人格结构形式五大要素,即知、情、意、信、行的内在稳定性。

拥有健康人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有效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及自身身心的发展,乐于为社会服务;二是个人能在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人生的目标,清醒地认识和评价个人的行为;三是建立与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和较强的伦理关系,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四是具有进取心和良好的情绪与意志;五是具有高品位的鉴赏力和审美体验;六是发挥自己身心的最大潜能,富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积极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2课外阅读对于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中国现代应试教育体制下,在中学时代,学校、家长大多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不太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抵御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差,也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校大学生如何塑造自身健康的人格?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经过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在其独特的环境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而在校大学生实践的形式主要有军事训练、公益志愿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发明与勤工助学等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但相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是有局限性的,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更专注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建设,忽视一般实践能力的培养;形式简单、数量不多,系统实效性缺乏。专门涉及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法律意识、道德觉解的设计与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而大学生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的不足与局限性。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阅读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仅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获取更加广泛的知识与见解,更能够超越世俗层面,建立内心精神世界,实现与世界、与心灵的沟通。而阅读中将个人的思考与感悟内化成知识、技能、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健康人格逐步塑造的过程;通过感悟与内化,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思想方式与思维模式,形成认知世界和处理事务及其关系的新图式,达成知、情、意、信、行的内在稳定性,最终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3积极倡导大学生课外阅读,塑造在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在积极倡导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应有责任。在高质量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重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拥有高品位的鉴赏力和审美体验,能够主动发挥自己身心的最大潜能去开创未来。

一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目的,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目

的是最好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坚持与习惯则是达到目的最佳的途径。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自身的成长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在大学生一入校就要求其明确“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应该怎么度过大学生活?”“阅读有什么功用?”“面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我们还需要掌握哪些能力?”等问题。同时,要求高校教师在增加自身阅读量的同时,根据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法律意识、道德觉解”为目的,有针对性地推荐导读书目,开展定期的读书节活动,让同学们开展读书经验交流、分享读书心得等。

二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拓宽阅读的范围,提升阅读品位、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现代社会是信息网络的社会,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快餐文化,疏于选择与思考。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让同学们了解:“没有经典作品的阅读,是没有质量的阅读。”应该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尽可能多地涉猎各种体裁、题材的书籍。指导学生学会分类阅读,能够甄别哪些书必读,哪些书值得精读,哪些书只是为了休闲消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后,殷切希望广大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积极倡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有意识地塑造在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同时,希望所有在校大学生通过高质量的广泛阅读,加强自我修养,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建立起强大的内心精神世界,勇于开拓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志琴心理素质·法律意识·道德“觉解”——谈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三要素[J].河北学刊,2007(5)

[2]周振杰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教育法制,2011(8)

[3]许惠英人格教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113-114

[4]现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研究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