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
[摘要]以浙江省地级市、县级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聚类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格局,以此分析影响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其中绍兴市、温州市、宁波市、杭州市以及义乌市是高水平区;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浙江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城镇化率、居民收入是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关联因素;直接影响因素主要由供给方、需求方和监督方三个维度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普惠金融;银行网点;发展格局;影响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22
2016年1月15日,我国发布首个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我国普惠金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十二五”期间,浙江金融业主动服务新常态下的浙江经济,为其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银行业规模扩张速度由高速回归平稳,资产总量稳步增长,资产负债总量增速持续回升。另一方面,浙江省金融业在普惠金融推进工作过程也进行了强有力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浙江省普惠金融总体发展状况
11浙江省金融业发展现状
2015年,浙江省金融业成功应对国内国际金融发展的若干复杂多样的问题和挑战,全年金融业实现了增加值30489亿元,相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23%。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余额11913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476亿元,同比增长了97%,提高37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余额115311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230亿元,同比增长了99%,提高35个百分点。在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短期贷款下降2%,中长期贷款增长66%,票据融资增长881%。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为6292亿元,其中以股票、债券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比重为322%,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808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1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7%,比上一年上升了041个百分点。
中小法人机构风险储备相对充足。截至2015年年末,浙江省中小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77%,比上一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仍处较高水平,为25436%。
12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问题
尽管浙江省金融业平稳快速发展,但是浙江省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问题,问题的焦点并不是普惠金融需求方的金融服务需求不足,而是在普惠金融的“供给侧”存在短缺。
一方面,小微企业、农民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或者由于信用不足或者由于收入较低,往往不被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视为重点服务对象;另一方面,浙江各地农村地区虽然均有银行类金融机构物理网点,但是由于经济、人口、地理等因素,导致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或者网点覆盖率低,或者提供的金融服务过于单一,使得农民无法享受到更加丰富便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等。
因此,分析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空间布局,探讨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对浙江省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空间格局
要改变浙江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局面,银行网点是很好的切入口,传统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网点,所以银行网点合理布局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业绩,也关系到浙江省普惠金融能否全面推进实施。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于2013年在G20框架下制定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是反映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其中3个维度19个指标体系中,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维度的覆盖率指标是其中权重最大的指标。因此本文选取浙江省各地区银行网点为研究对象,根据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的详细数据,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浙江省69个市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状况和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物理网点密度,以此反映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所涉及的金融机构网点数和人口数等数据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银监局网站、统计信息网、各地政府网站、《浙江省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公报资料》《2014年中国金融运行报告》《2014年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201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2015年浙江省各市统计年鉴》等搜集得到。
截至2015年年末,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25971万个,县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物理网点12012个,浙江省全省69个市县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
银行网点在浙江省不同城市间数量有所不同,反映出浙江省各城市银行业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银行网点数量超过1000个的地区有3个,其中杭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的银行网点数排在第1、2、3位。银行网点数量在500~1000个的有6个,为慈溪市、义乌市、余姚市、绍兴市、湖州市和金华市。银行网点数量低于50个的县域有8个,分别是洞头县(50个)、云和县(49个)、三门县(47个)、景宁县(46个)、嵊泗县(35个)、兰溪市(32个)、磐安县(23个)和庆元县(10个)。其他地区银行网点的数量均在50~500个。
鉴于浙江省各地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人口密度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本文选取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物理密度代表各地区银行业发展水平,来进一步分析探究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本文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物理密度是以每十万人银行网点的数量计算。研究发现,浙江省各地区银行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分布,并具有明显的高值与低值集聚。其中绍兴市、温州市、宁波市、杭州市和义乌市位于浙江省银行业发展高水平区,前4位地区银行网点密度均超过100。银行网点密度低于20的地区为浙江省银行业发展的低水平区,有10个县市,分别是缙云县、平阳县、泰顺县、温岭市、东阳市、磐安县、三门县、临海市、庆元县和兰溪市。
3影响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上文分析,可以发现以银行业为代表的浙江省金融行业发展呈现地区发展不均衡状态,而影响浙江省金融服务均衡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城镇化率、居民收入等关联因素,也有直接因素。直接因素从普惠金融参与方展开分析,其中,供给方是指银行等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从金融业规模、效率和产品的多样性来分析影响因素;国际上普惠金融的需求方指需要金融产品服务的多群体,包括个人、家庭和企业,但是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监督方主要指政府等行政监管机构以及起到监督作用的社会大众等。
31关联因素
311城镇化率
“十二五”期间,随着浙江省逐步推进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率水平也不断提高,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477%,浙江省城镇化率为6296%,浙江省各地区的城镇化率也各不相同(见表1)。城镇化率排前3位的杭州、宁波和温州地区也与前文的银行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基本吻合。
312居民收入
从经济学角度看,研究者普遍认为经济不均衡会导致金融业也出现不均衡,而经济不均衡等通常可以通过收入不均衡来表现。从2014年浙江省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表2)看,排在“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前三位的分别是丽水市、金华市和温州市,而这三个地区同时也是前文探讨的银行业发展水平冷热不均较为明显的地级市,侧面印证了居民收入对银行业水平有一定程度影响。
32直接因素
321供给方因素
(1)金融业总体规模差异
金融总体规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规模上,而普惠金融服务重要指标“可得性”除了服务覆盖率外还可以从信贷可得性反映。从表3的存贷款规模来看,浙江省各地区存贷款规模差距明显,反映出各地区不同的金融可得性。表3浙江省2014年各地区金融业规模统计单位:亿元地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金融机构年末(2)金融产品结构差异
浙江省地区的农村金融产品目前仅仅局限于银行和保险,与之相反,城市金融类别和品种纷繁复杂。不但有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以及租赁和期货等,还有网络金融、PEVC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从金融服务上看,也存在较大区别,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大都集中在存、贷、汇,而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则是更为丰富的金融服务,包括理财、按揭、贷款、新型支付、代收代付、资产托管等。
(3)金融服务质量差异
由于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这些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在提出贷款申请时,像银行业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全面把握风险,容易在融资容量的评估上出现困难,导致申请人贷款失败。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出现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方面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全面掌握其经营成本、盈利情况和经营风险等详细金融能力评估内容;另一方面,这类主体在融资信用和贷款规划方面更倾向于大数额、短周期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详细了解经营主体的经营情况或全面评估抵押品,导致金融服务周期长。其他部分金融机构若能够进行较快的评估,伴之而来的高风险、高融资成本又使得普惠金融的需求方无法负担。这些因素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进而在总体上影响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
322需求方因素
(1)主观因素
普惠金融发展需要两方共同发力,但由于普惠金融的需求方在性别、年龄、薪酬水平、教育背景以及行为偏好等方面各不相同,比如教育背景不同导致其对金融知识程度各不相同;比如收入水平、行为偏好等影响金融服务的决策等,这些都是影响普惠金融全面推进的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普惠金融的需求方的需求复杂多样,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户数量增加快、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出现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信息不对称的客观情况。而传统金融机构又由于获取贷款方的信息不对称,为降低风险要求贷款方提供较高的抵押物,直接或间接的提供了获取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323监督方因素
(1)政策因素
从整体上看,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政策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劣势。这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不无关系,也致使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进而使浙江省城乡金融体系处于两种不同的政策框架体系。
具体来看,目前,惠农、支农法律法规还明显不够健全、政策支持力度还不足。各地政府对进入到农村金融市场、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税收优惠、利率补贴、存款准备金等方面的优惠激励政策还未配套到位。
(2)保障因素
从目前浙江省普惠金融试点改革成效来看,不论是温州市的金融综合改革、丽水市的农村金融改革,还是台州小微金融改革等,都是政府出面引导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与担保机制。而其他地区由于普惠金融的供给方动力不足,不足以支撑金融机构主动建立完善的农村市场信用体系,而各级地方政府的农村地区信用建设工作也未很好地满足需求。这些监管机构的政策导向将影响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除此之外,经济、文化、社会和技术等因素也对浙江省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
根据上文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空间格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应切实做好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工作。作为普惠金融的监督方,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建立政策法规制定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使得金融机构承担起区域经济发展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障农村经济发展;要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尽可能保证地区金融均衡发展;以政府主导构建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国际交流学习提高浙江省普惠金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知识扫盲、扶贫信贷等专项工程实施金融普及工作.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普惠金融保障制度。作为普惠金融的供给方,应开发因地制宜的金融产品、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主动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主动健全农村地区信用体系,推进农村金融业较快发展。
小微企业和个体应加强自律管理。作为普惠金融需求方,首先要做到诚信经营与借贷,不断积累完善信用记录;其次要规范管理,严格规范信贷资金管理和使用;最后要定期及时向金融服务供给方披露真实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Z].国发〔2015〕74号,2016-01-15
[2]中国金融年鉴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金融年鉴2014年[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3]何德旭,苗文龙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J].财贸经济,2015(3):5-16
[4]郭兴平基于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J].财贸经济,2010(3):13-20
[5]吴金龙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金融,2015(12):20-24
[6]肖翔,洪欣普惠金融指数的编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4(9):7-11
[7]蒋天颖,史亚男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35(10):130-138
[8]李爱喜“三农”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生态层次结构与效率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10):55-59
[9]马建霞普惠金融促进法律制度研究——以信贷服务为中心[D].成都:西南政法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