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标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积极建立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主动有效的参与到高中生物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质量 师生和谐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27
通过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对传统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反思,觉得在当今新课程的指导下,有些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有所改进,本文就这些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生物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也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还要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教师的课堂处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时,学生会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学生接受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主动发展、协调发展。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要多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批评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完成好。如何做到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是保持态度温和。高中生对师生关系的敏感程度明显增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理念,和学生之间要打成一片,在态度上要保持和蔼,语气要温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增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是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获得肯定、满足、兴奋的积极情感,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他们生物学习中的快乐因素。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可以是一个难点的突破,可以是思维的创新,也可以是学习的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肯定学生的生物学习活动,以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是关爱特殊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学生生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也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生物学习成效不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首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生物学习的薄弱环节,制订针对性的补救计划进行回顾,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安排学生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尽快能够跟得上进度,提高学习成效。
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好一切学科知识所需要的,高中生物教学也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生硬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现实的生物现象中,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生物问题和现象,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就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人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在学了“光合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蔬菜大棚顶要用透明的无色塑料;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師可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动手酿制果酒和果醋。
另一方面,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开展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实验。因为学生通过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体会到生物学的无穷魅力,可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会充分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让他们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学习“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建立大肠杆菌的平面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培养出微生物,然后再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很少顾及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注重自己知识的权威性,这不利于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提高重难点突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模式,采取教师重点引导提示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笔者结合生物群落演示图设计了一组探究题:①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②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③相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④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⑤捕食、竞争和寄生是否会导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吗?以这样的一组探究题引领学生深入开展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发挥了自主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作为教师在我们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如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为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教师备课时可以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课上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具有哪些特征,这些资料会自动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很自然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把握基因突变的关键特征,并概括总结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便可使本节课达到较好的效果。
因为这样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学生在分析、解释材料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这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总之,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要以新课标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积极建立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主动有效的参与到高中生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