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形成和治理

2016-07-05 16:18:36王兰平
中国经贸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金库治理行政事业单位

王兰平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小金库”的主要特征,帮助明确治理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并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其次重点介绍治理“小金库”的有效措施,提出加强制度体系的完善,在基层开展教育培训与思想引导,完善问责体系等方面建议,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体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小金库”治理

一、“小金库”的特征

1.非法性和违规性

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财务流动资金来源与政府统一拨款,开展工作任务期间也会产生一部分资金收益。事业单位有权对这部分公共资金进行监管,但涉及到使用需求流程审批。单位通过谎报建设资金金额,在内部形成“小金库”,这一行为是违规的,不符合公共资金高效利用的管理制度标准。

2.广泛性和普遍性

这一现象在基层行政单位中广泛存在,影响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存在严重的上下级部门相互包庇的情况,增大了财务系统的风险,同时也更容易滋生贪污腐败问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属于公共资产,而这些“小金库”是私自成立的,监管部门如果不深入基层调查很难发现。

3.复杂性和多样性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复杂并且难度大,日常工作任务进行期间需要使用资金采购办公用品,单位内部员工的福利待遇也来源于财务资金。国家针对公款的支出方向与金额做出明确规定,原本属于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被克扣后私自纳入了“小金库”。在监管调查期间也很难发现。

4.秘密性和隐蔽性

单位内部管理人员之间相互窜通,共同对于“小金库”的问题进行保密,一些单位管理人员甚至将这部分资金转入到私人账户中,利用自身职务与权力来谋取私人利益。在“小金库”的保障下,事业单位日常开支不懂得节制,使公共财产安全受到影响。内部工作人员都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因此不会对该种现象进行举报,任由贪腐现象发展恶化。

5.群体性和福利性

“小金库”往往是打着员工福利的幌子建成的,在这一体系中,基层员工并没有得到福利,甚至应用的利益也受到影响。单位内部一小部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一体系获得经济利益,也是“小金库”的主要维护者。

6.随意性和挥霍性

有了这部分私藏资金的保障,单位的财务支出便会不受控制,资金使用前不进行有效的审核,浪费问题发生后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领导干部使用这部分资金游玩消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二、“小金库”的成因剖析

1.主观原因。

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对资金管理制度了解程度不足,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建立“小金库”的严重性以及恶劣影响。受主要领导思想行为意识的影响,基层工作人员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造成财务系统的漏洞问题。一些领导人员虽然明确事情的严重性,但在利益的趋势下仍然选择铤而走险,事情在短时间内没有暴露,便会更加肆无忌惮。

2.客观原因。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内容,对于单位运行期间的财务支出不能精细统计,预算结果所反映的只是大体的资金需求量,并没有反映出资金使用的细节部分。这样行政单位在向上级汇报资金需求量时,会适当的增大范围,预留出一部分多余的资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小金库”。制度体系中对支付方式也缺少规定,造成基层单位财务工作开展形式混乱。

三、“小金库”的治理对策

1.教育为先,注重引导

定期对基层行政单位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引导其思想行为意识做出进步,针对私自建立“小金库”等贪污腐败现象,加大惩罚力度。同时也要保障与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能够帮助发现是否有违规现象存在。定期对基层单位财务系统开展审查,教育工作更要深入基层落实开展,只有得到基層员工的监督配合,打击“小金库”任务才能够高效完成。同时也要对单位各项活动的资金支出金额进行明确规定,避免出现财务账目造假的现象。行政单位要执行统一的管理体系,思想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期间,结合单位员工群体特征来进行。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行政事业人员工资薪酬制度,规范津补贴发放,已经规范津补贴发放的单位要由财政在部门预算中统一安排经费,促进部门之间收入分配的公平,消除设立“小金库”的“理由”。

2.健全机制,加强管理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也是有效的方法,能够提升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在制度落实期间,如果与原有的体系存在冲突矛盾,需要对管理制度做出优化,通过制度改变来解决矛盾冲突问题。预算结果有效性也是解决“小金库”问题的有效措施,但要求基层财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结合真实的调查统计结果来开展工作。行政单位无论权利的大小,都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来开展工作,因个人原因造成的公共财产损坏问题,需要由个人做出培养。这样更方便对资金的支出环节做出控制。上级统一拨放的资金如果使用后出现剩余,需要上交,单位日常运营中产生的经济收益也要如实的上报,避免在统计环节中出现虚假信息。

3.强化问责、有效监督

治理“小金库”仅靠教育和制度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兼顾惩处,提高法制的威慑力。一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在处理“小金库”问题上明确界定责任,既对事又对人,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二要将“小金库”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将“小金库”治理工作同单位主要领导评先、评优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相挂钩,出现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机制。

四、小结

“小金库”治理工作虽然任务艰巨,但只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治理方针,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小金库”这一“老大难”问题必能得到真正解决。

参考文献:

[1]雷健燕.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形成和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

[2]严金凤.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J].中国集体经济,2012(07).

猜你喜欢
小金库治理行政事业单位
堵!“小金库”不能放任
谐波分析与治理措施探讨
治理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8:49:34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9:22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15:44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6:5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6:20
基于新时期经济学视角的“小金库”治理对策探析
当代经济(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