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婧 王明繁 黄红梅 杨瑞锋
摘 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不仅适应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契合我国应用型本科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应用型”定位的发展需要,它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05-01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我国校企合作最早可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组织“两弹一星”的军工研制试验,实行校企合作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1]。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时代发展需求而产生,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开展校企合作意义重大:一方面使高校的理论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形成互补、资源共享,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为企业针对性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更高效的路径,能更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从中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可明显看出,中国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动手不足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实习实践平台,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达到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效果。
(一)校企合作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下,我国高等院校和企业同期出现人才输送不出去和难以找所需求的人才的尴尬局面。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主动走出去与企业交流合作,为学生打造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的成长成才机制和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想实现持续性的人才储备和需求,也需要主动走向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为高校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实习实践支持。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真正打造出校企联动、合作培养、合作开发、共谋发展、共推社会进步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校企合作符合“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发展需要
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别于传统的理论教育,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它区别于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是培养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在培养模式上,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2]校企业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能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发展至今,已涌现出很多成功的案例,且涵盖了重点学科建设、本科教学、联合研究机构、科技攻关、技术转移等各方面,如北京大学信息学院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共建的联合研究所;浙江大学与中国石化创办的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与西门子联合开发的无线技术研发项目等。这说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既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符合高等本科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需要,更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
根据对某应用型本科学校240名大一到大四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有效问卷206份),46%的学生非常愿意参加校企业合作教学培养,45%的学生比较愿意参加校企合作的教学培养,只有极少数不愿意参加这一模式的教学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校企合作培养教育不仅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也非常契合应用型本科学生对学习成长的需要。同时,调查还表明34%的学生认为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4%的学生认为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对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的积极认识和态度,说明了校企合作符合应用型本科学生主体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有效途径
首先,校企合作制度的发展由教育发展规律所决定,同时也是作为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校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最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教育,能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海南大學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3年院级基金,(项目编号:Hyk-1306)
参考文献:
[1]张宏,朱剑萍等.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提振[J].城管教研,2011(06):72-74.
[2]孙凤芝,朱珂,张慧.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180-183.
[3]蔡志奇,黄晓珩.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教育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院(自然科学),2013(3):114-117.
[4]安雅丽,潘彩霞.论学生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J].世纪桥,2007(06):101-102.
[5]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06):42-47.
[6]刘书银,闵祥国等.地方本科院校校企业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培训,2014(06):155-157.
[7]宣丽萍,宋作忠.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35-37.
[8]陈广,魏春石,张好徽.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