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方法初探

2016-07-04 06:33:43汪映雪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

汪映雪

【摘 要】中考语文中,课外现代文的阅读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问题。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中,学生要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内容及写作手法并非易事。因此,阅读训练定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语文教师应从“精细阅读”中发现大量有用的课堂教学资源。为了让学生放慢阅读的脚步,细品文词的曼妙,我开始将“圈点勾画”渗透到我的日常教学和训练当中。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圈点勾画

每逢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语文学习,我都会得闻这样的求助讯息:“这孩子其他都好,就是阅读题总也做不好,读得懂文章却拿不了高分,老师我该怎么办?”“题目我都做得来,就是分数得不高、得不全……”诚然,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直接体现。在我看来,“读得懂”意味着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题旨、内容、情感有着全面的把握,即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揣测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情韵,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自己对生活实际的理解,从而提高自我认知的水平。如若不然,学生所谓的“读懂”就是“不懂装懂”。

一、浅析命题趋势

近年来,成都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选段越来越倾向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关注,尤其是B卷的记叙文、散文(包括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能够轻松联系生活实际。如2007年《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2008年《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2009年《我生命中那簇野菊花》、2010年《怎么跌得有尊严》、2011年《翻浆的心》、2012年《目送》,趋势是由吟咏自然、生命转向心理健康、社会现象、亲情友情等。例如2011年毕淑敏《翻浆的心》的主旨就是讽刺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信善良。要准确理解这层意思并非易事,因此题目的引导对于学生做题至关重要。我通过整理归纳发现,现代文命题类型主要分成四类:①理解题目,这类题目常问“此标题有何寓意”,“你如何理解这个标题”等。②概括内容(段落作用),即选文究竟写了什么事,写作的目的是表达什么情感。③品析词句,这是针对某句话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④结合实际,常置于现代文阅读的最后一题,要求学生紧扣选文主旨,列举自己亲历之事谈谈体会或启迪。

二、找到问题根源

阅读训练的确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对学生的质疑和家长的求助,我陷入了沉思,我很希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的学生在閱读训练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解铃还需系铃人,想要解决问题,必须先直面问题。在日常教学的检测中,我发现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分数“得不高”、“得不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审题不审意。看错位、看漏点的情况时有发生,明明题目问“第三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他偏偏从第四段当中找语段分析。此问题成因在于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少学生在慌乱的情绪控制下“保量不保质”,只求“做完题”,不求“做好题”。

(2)筛题不筛字。学生不能够准确地从题干的字里行间中筛选有用的信息,“题干一长,思想变短”,这也与考试时间的限制有关。此外,部分学生对选出的信息缺乏准确的概括能力,这是由于学生积累不足,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不够充分所致。

(3)答案不达标。学生不能按照考题的要求组织整合自己的答案,部分同学反应,自己面对题目“知道答案,但是写不出来”或者“不知该怎样写”。也就是说,学生在日常训练中不注重总结答题方法,答题技巧的训练不到位。

三、初探解题方法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一书中提到“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少了‘精段阅读这一项重要的内容。”余映潮老师提出“段式教学”的理论主张,着眼于“段”的形式之美研究、“段”的展开方式之研究。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想,如果将现代文的阅读深入到段落、章节中,那么我们将从“精细阅读”中发现大量有用的课堂教学资源。为了让学生放慢阅读的脚步,细品文词的曼妙,我开始将“圈点勾画”渗透到我的日常教学和训练当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考试时间有限,“读百遍”自然不可能,我只要求学生读三遍,每一遍阅读都要完成一个任务。

第一遍,速读。这一遍让学生“计时阅读”,也就是从文章标题、正文,再到题干,学生像“读小说”似的通读一遍,但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般时间为三到五分钟。我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浏览速度,训练其速读的能力。学生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规定动作”,那么就必须集中注意力,这样一来,学习效率也随之提升。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全体起立快速浏览文章,规定时间内先读完者先坐下,初中学生极具好胜心,所以这样可以增加其阅读积极性。对先坐下的同学,可让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以达到检验其是否读通文段的目的。

第二遍,精读。这一遍需“精细阅读”,如何体现“精细”,就是通过“圈点勾画”来检验。阅读之前,我向学生介绍了一套“规定符号”,它们各有分工:用横线“_____”勾画出正文部分的点题之句;用波浪线“~~~~”勾画其中描写生动或兼有修辞的句子,并将手法简单批注在其后;用着重号“····”点出具有表达效果的词语,通常是一些动词或形容词;用圆圈“○”圈画出表达人物精神品质及情感态度的词语或短语;用括号“()”将后面题干当中出现的需要理解的原句括起来。不同的符号有不同的用途,学生一路标注下来,对文章的内容就有更加深入的把握。

第三遍,跳读。这一遍学生不需从头到尾阅读全文,而需结合题干“选择阅读”。在前两遍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只需阅读自己圈点勾画的部分,并按照题干要求从中筛选归纳自己需要的答案。

四、真知源于实践

实践出真知,我在班上将“圈点勾画做阅读”的方法向学生进行了推广,并很快投入到实践当中。这天我在以一文为例介绍了方法以后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完成2010年浙江中考阅读文段——《夏天,去拜访一只虫》,学生很快进入“三步阅读”的状态,用“规定符号”在正文中圈点勾画,并在相互讨论中达成了词句勾画的共识。

选段通过动作描写,以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屎壳螂的“相遇”和“登顶”,可谓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学生读到此处,不约而同地发出会心的微笑,我告诉他们这便是文字的魅力。我进一步带领大家探寻作者是如何做到的。两只屎壳螂相遇,多么平淡无奇,而在作者眼里,这仿佛是两个老朋友的途中偶遇。“碰”“探索”“撞击”“点燃”,触角轻碰犹如与老友的握手问候,短暂寒暄之后继而“转身”“奔走”,又各自奔波于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动作描写,准确而生动,难怪学生会惊呼:“这确定只是写了两只虫子吗?”最有意思的要数那只登山的屎壳螂,它面对这人类一脚踩下去就会变成稀泥的土疙瘩,“胆怯”了、“踌躇”了,一咬牙一跺脚却“战胜”了自己,随即骄傲得“一览众山小”,这不仅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曾几何时,我们也像这虫子一样,面对未知的世界踌躇不前,当我们“硬着头皮”迎难而上之后,却又是多么为自己感到骄傲啊!讲到此处,我问有没有同学即兴表演一下这几只虫子的情态,大家跃跃欲试,有两位男生甚至为两只“相遇”的虫子加上的自己的方言对白,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我认为语文的教学,便是要教出语文味,学出语文情。作为语文老师,除了交给学生“工具性”的遣词造句技巧之外,更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为学生编织出无限的想象与发展空间,带领学生探索中文的曼妙与生动。学生通过阅读一篇文章,不光促进了学科知识的汲取,更领略到世间万物的神奇与灵动,并能在此基础上更加热爱当下的生活,我认为,这便是成功语文课需要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王肖婧.麦克里兰的素质模型[J].管理学家,2009

[3]付淮.5年中考3年模拟[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田乃兰.中外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

[5]李化春.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能力与素质培养探究[J].中学语文,200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
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策略
巧解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
批判性网络阅读的必要性与路径
出版广角(2016年21期)2017-01-07 21:40:41
谈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解答策略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的阅读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0:41:18
高中生足量阅读的现状和方法指导
试论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议中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考试周刊(2016年59期)2016-08-23 14: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