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6-07-04 22:32邓盛坤
学园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

邓盛坤

【摘 要】民族学生因为民族特征、生活习惯、语言能力、知识基础等因素,数学学习较为困难,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要热爱学生,给予关怀,使他们接受数学,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真诚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创设情境,使他们喜欢数学,提高学习兴趣;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关键词】民族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95-02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阶段乃至一生的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又为数学学习的奠基时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但在一些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较多,他们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无法给予孩子数学知识的启蒙教育;孩子在学习上起步也比较迟,多数孩子到了七八岁后直接进入小学一年级,接受正式教育;再加上语言沟通不畅、基础较差、知识面不广,学生的数学学习较为困难,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愿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求:“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要提高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解决他们学数学难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一 热爱学生,给予关怀,使他们接受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民族学生因为生活习惯、语言能力等因素,初进学校,可能会出现卫生习惯差、不愿与人交流、解决同学之间的纠纷简单直接等问题,班上的其他学生往往会排斥、孤立民族学生。这时,老师一定要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且要更多地关注民族学生,首先引导班上的其他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接纳民族学生,让民族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团结和友爱,尽快融入集体氛围中;其次,老师要从生活、学习、语言表达上指导帮助民族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帮助他们架起沟通桥梁,使他们放下戒心和隔膜,明白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再次,老师要正视现状,尊重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民族学生学习的差异,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 建立平等、和谐、真诚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少数民族学生因其民族特性,极为重视情感的认同,一旦接纳,就非常讲义气,会想方设法地去做你交给他的事。针对其民族特性,教师要放下“身段”,从心底接纳、认同民族学生,取得他们情感上对教师的认可。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民族习惯,并去适应,使他们感受到师生的平等。其次,教师可利用作业批改拉近师生距离,不管他们的作业情况如何,一定要耐心认真地批改,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关注。同时,可以在民族学生的作业本上真诚地写上一些老师的希望,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习的信心。再次,教师要有意识地与民族学生多做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个性、喜好、愿望,还可以用微笑、轻摸头部、轻拍肩膀等肢体动作,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真诚的情感;尽可能少一些“威严”,多一些“亲切”,融洽师生关系,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激发民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创设情境,使他们喜欢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计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一块冰冷的生铁,而创设情境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寻找问题答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对语文来说,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逻辑性,基本上由数字和图形构成,稍不注意,课堂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思维游也会游离在学习状态之外,而民族学生因为起步晚、语言沟通理解存在困难,更容易厌倦。因此,教师要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时刻处在学习状态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应在教学中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难理解,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我校一个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分别用纸做成三角形、长方形、六边形、圆形在桌面上往前移动,观察这些形状移动的速度,紧接着提出问题:“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以这一问题切入教学,学生一下子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到课堂上。

2.利用讲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很容易融入故事情境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小故事,让民族学生选定角色,根据故事情节演绎数学知识。如在教“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我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教材中的主题图编成了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并让班上4个民族学生表演分桃:有一天,小猴和他的好伙伴下山去玩,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急忙摘了一些,兴冲冲地回家了。猴妈妈看到孩子们拿回来了这么多桃,可高兴了,说:今天,妈妈给你们分桃吃。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同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3.利用游戏,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提倡数学生活化,可以将数学知识融进游戏中,让学生兴趣盎然又轻松地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复习“序数及第几”时,设计了排队游戏:将全班的民族学生排成一列纵队,然后,老师发号令让队列里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第几个同学出列,这样反复练习,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兴致勃勃。

4.创设操作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愿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使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多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我校一位老师在上“图形的认识”时,整节课让学生用纸剪不同的几何图形,用泥做不同的立体几何图形,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就连平时学习提不起劲的三个民族学生都一直处在认真的学习状态中,效果非常好。

四 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感到某些方面很吃力,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辍学,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地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民族学生有很多汉族学生不具备的优势,如擅长歌舞、擅长运动等,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教师尤其应在思想上给予更多的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就应及时表扬,赞许和表扬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面对学校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数学
我们爱数学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