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畅 左丹霞 杨莉 匡芳君 叶群
摘 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能力培养的现状,给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六大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10》中也规定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开发和计算机创新能力。因此,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目标之一。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但目前各高职院校计算机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却是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内容体系结构不够完整,培养的方法也过于单一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过于注重专业特色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从宏观大教育的角度,认识到当前企业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能力已成为了每个专业必须具备的一种通用能力。
2.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学生数量激增,教学资源变得紧张。在非计算机专业里计算机基础课变成了一门公共课、合班课、大课。每堂课,教师需要同时面对上百学生,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学方法单一,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已经具备了计算机的初步使用能力。这使得其中的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都会了,没有必要再去学习,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通过调查却发现多数大一新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仅限于拼音打字、QQ聊天和上网浏览网页、打游戏等一些简单操作。从这里可以反应出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同时也高估了自己的计算机能力。
三、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策略
基于上述现状,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必须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点、各专业对于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以及企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来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更新培养模式。
1.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大一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所有专业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Internet的使用。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这一门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类课程,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原有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比例1:1,调整为现在的1:2,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学内容上,除了每个专业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以外,根据专业的不同,有选择性地讲解内容和设计教学案例。例如:在电子类专业里增加了利用OFFICE中的Visio软件制图的内容。并且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重点介绍计算机在不同专业的应用和解决问题所涉及的方法和思想。
2.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将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初,必须进行课程的整合,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根据工作岗位需求调整课程内容,使计算机能够真正成为学生今后工作中一门得心应手的工具。例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统一开设程序设计类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会计专业开设《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课程;在文秘专业开设《速录》课程等等。
3.开设计算机类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求知愿望。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负担已经比较重了,挤占学生的正课时间,再开设新的计算机课程也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求知愿望,可以在课余时间开设相应的计算机类选修课,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计算机使用能力。例如开设《办公自动化》、《Internet网络》、《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维护》等选修课程,既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又提高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水平。
4.学校需要加深对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认识,加大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对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使用能力的培养,而加大计算机硬件的投入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前提条件。计算机更新换代飞快,面对老旧的机器,学生往往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的资金投入,每年购置一些新的设备,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掌握最新知识。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开设计算机自习室,满足一些没有电脑的学生课后想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需要。
5.通过世界大学城、微课等多种形式,建设开放性和共享性的计算机教学资源。从以往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通常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只能将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快速地讲完,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反复详细的讲解,也无法顾及到是否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了这些内容。而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世界大学城、微课等多种形式,建设开放性和共享性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就正好可以解决教学时间有限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教师利用这些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方便地访问这些共享资源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6.学校通过计算机协会和举办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每个学校几乎都有计算机协会。在这里要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为那些对信息技术感兴趣、并具有计算机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学校也可以定期的开展一些计算机技能竞赛,例如打字比赛、PPT制作大赛、海报设计大赛,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氛围。
四、结语
计算机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各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拓展去加深对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认识,优化计算机教学的体系,丰富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傅英华,赵义泉.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追问与教学改革[J].江苏高教.2012(2).
[2]张燕.面向专业需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探索[J].微型电脑应用. 2016(04).
作者简介:徐畅(1982.4—),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
※基金项目: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职教研究专项2015年度立项课题“MOOC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设计研究”(项目编号YJZJ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