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晶晶
摘 要:近几十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资产总量快速增加,为单位经营管理和发展公共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传统粗放式管理已难以为继,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资产管理,切实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产利用水平。为此,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剖析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实挑战,并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路径,以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流动资产
事业单位往往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并不十分重视资产管理,容易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乱象。事业单位有着高大的办公楼、先进的办公设备、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大量的应收账款和技术资料,却忽视了资产管理,导致资产浪费和流失现象严重。如何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效能,节约资产运行成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事业单位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对外投资等,凡是使用期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超过1000 元,而且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都属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是一年或超过一年的经营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仓存货物、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是事业单位的经济命脉,其周转速度决定了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无形资产包括商标、专利、品牌、文化、信誉、技术权、著作权、经营权等,不具备实际形体,但同样能为事业单位提供特定经济效益以及权利,是事业单位竞争力的体现之一;对外投资是事业单位基于公共事业、战略发展目标而实施的项目投资管理,是事业单位扩大规模、战略转型、多元化拓展、发展公共事业的途径。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管理,摸清资产存量、资产分布、结构状况等,并建立起资产长效管理机制,更好地掌控和调配资产。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实挑战
资产管理涉及到事业单位的所有部门及职工,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活动,总体来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事业单位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在经营管理方面,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落后,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重购置轻管理、重钱轻物的现象广泛存在;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权责没有明确,容易出现资产浪费和流失,《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2013年重新修订,而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并没有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报表不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在获得各项固定资产时没有及时编号登记,验收移交手续不全,日常维护手段相对落后,固定资产处置存在任意性;对现金管理不严格,造成资金闲置和浪费,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库存物质积压严重,造成事业单位资金周转不灵;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缺失、核算范围狭窄、管理手段单一;对外投资业务不够规范,没有建立系统的运行机制,对于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不够了解;一些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财产盘点制度流于形式,容易出现账实不符,这些都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路径
1.增强资产管理意识。资产是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乎事业单位实力、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事业单位领导和全体职工都需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积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从经济角度来管理资产,并建立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事业单位资产范围广泛,包括房屋建筑、检测仪器、机械设备、现金存款、应收账款、专利商标、单位信誉、库存物品、技术资料、办公设备等,事业单位应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资产管理目标,优化单位资源配置,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购置固定资产,采用多种途径盘活闲置资产。项目投资建设要符合财政预算要求,加强可行性研究,并遵循民主程序,杜绝“拍脑门”决策,确保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公开化、透明化。为了加强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应配备资产专员,总体负责资产入账、异动、盘点、处置等,并与各部门人员协调配合。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高效、合理地使用资产,并有效监督资产购置、使用、盘点、维修、处置等全过程,防止出现资产闲置和流失。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责任制度、监督制度、核算制度、处置制度、盘查制度、考核制度等,应实行实物管理、实物使用、账务管理职能分开,各方相互促进、相互制衡,提高资产管理的系统性、有效性、经济性。要明确资产管理责任,落实责任到部门到人,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定向、定额、定员管理。各部门建立好管理台账,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资产管理的及时性、真实性、可靠性。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盘点、处置等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实现资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有据可依。
3.加强清产核资工作。今天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应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管理。具体来说,应对资产实行条形码或电子标签管理,确保每一件实物都有身份标签,然后分门别类登记入账,并详细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要针对不同的物品采取不同的保管方式,避免保管方式不当所造成的损失;资产使用部门平时根据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更新部门资产台账,每季度清点一次实物资产,然后递送给管理部门,核对账目是否相符,对于无用或者低效的物品要及时进行清理;资产管理部门每半年清查一次,然后与财务处资产管理人员核对,及时把握资产变动情况,财务报表中要引入“累计折旧”科目,对存量资产进行折旧或摊销,让报表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年底进行总清查、总对账,全面梳理事业单位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资产清查工作应实行定期清查、重点清查、离任核查相结合,以防范资产流失和资产浪费。
4.创新资产管理手段。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往往存在前清后乱的问题,因此必须创新资产管理机制和手段,实现资产管理全面化、科学化、精细化。首先,事业单位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入口、使用、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以全面、及时地掌握资产信息,切实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其次,建立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的协调机制,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产浪费,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再次,按照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要求,使资产信息系统与政府采购、部门预算、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平台有效对接,实现信息同步、数据共享和资产的全过程动态监控,以堵塞漏洞,预防腐败,确保资产管理的可靠性、高效性和透明化。
5.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事业单位的资产是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才能保障资产管理的实效性。在具体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要完善目标责任制,明确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科学采办固定资产,让每一项资产“物尽其用”,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為事业单位的发展夯实基础。为了保证各部门及人员爱惜财物、高效使用资产,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比机制,定期监督、检查资产使用情况,实行奖优罚劣。该项工作应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岗位职责挂钩,与年底评比挂钩,以激发职工投入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促使资产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四、结语
事业单位资产是日常经营管理、发展公共事业、进行项目投资等的物质基础,加强资产管理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建立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全过程动态控制,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以优化资源配置,最大化发挥资产的效能,为自身的长足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晓萍.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4(03):70.
[2]何丽.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设备资产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1(1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