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涛,曾 鑫,陈辉球,付 莉(1.中国黑茶网,上海0016;.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安化县茶叶办,安化41515)
探析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战略
孟涛1,2,曾鑫2,陈辉球3,付莉3
(1.中国黑茶网,上海200126;2.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3.安化县茶叶办,安化413515)
摘要:安化黑茶属于黑茶类,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之一。近年来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与历史文化底蕴受到消费者喜爱,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迅速。本文借助常用的SWOT分析法探析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战略,希望对业内研究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战略
安化黑茶属于黑茶类,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之一,主产于湖南安化、桃江、益阳等地。安化黑茶由于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解毒等多种功效,一直以来作为边销茶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被誉为我国的民族团结之茶[1]。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内、外销市场逐渐打开,产业规模逐年增大。笔者认为对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在对安化黑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产业发展战略思路,以促进安化黑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1.1 优势
1.1.1 生态环境的优势
安化位于北纬27°58′54〞(南)~28°36′37〞(北),湘中偏北,总面积4990.254km2,山地面积占81.9%,平均海拔600m左右,境内崇山峻岭,森林茂密,资水贯穿全境,溪流网布沟谷纵横;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呈微酸性,富含钾、磷、硒、碘等,有机质极其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长达275天,年均日照时间1376.1小时,年均相对湿度为81%,年降水量1686mm,四季分明,无工业污染,茶树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茶叶生长的神秘纬度带。
1.1.2 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
中国第一块黑砖茶、花砖茶和湖南第一块茯砖茶都在安化试制生产,历史名茶花卷茶也一直在安化县生产加工。目前,安化黑茶已初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生产管理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品牌运营能力逐步增强。截止2015年底,安化县茶园面积达28hm2、茶叶加工企业达108家,实现茶叶产量5.6万t,综合产值102亿元,茶产业税收1.5亿元,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30万人。安化是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之一,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一。2015年,安化县黑茶产业聚集区获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1.1.3 加工工艺独特的优势
安化黑茶有沉积数百年的成熟传统工艺,有区别于其他茶类加工工艺的四大特点:一是有两次工艺过程,即: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烘焙干燥初制黑毛茶和以初制黑毛茶为原料用不同工艺精制不同风味类型产品的两次工艺过程;二是干燥工艺独特:有“七星灶”的烘焙干燥工艺和自然凉置工艺,花卷茶在自然环境下晾置49天以上,形成安化黑茶特殊品质;三是包装独特:安化黑茶包装与茶品在精制过程中一次成形,融为一体,花格篾篓(湘尖、花卷茶),原始古朴,既有阳刚之力量,又有“黑美人”之柔和,独具魅力,且品质得到升华,形成了安化黑茶的特殊风味和保健功效;四是加工过程有微生物的参与,安化黑茶产品(茯砖茶)中有金花——冠突散囊菌。“金花菌”能影响茯砖茶的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从而形成“安化黑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2]。
1.1.4 独特的历史及旅游文化优势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明末清初,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来安化办茶,最盛时,安化资江沿岸的小淹、江南、洞市、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等集镇,茶行、茶号多达300余家,一派“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3]。直至今天,安化还保存着许多老茶行,风雨廊桥、茶亭、茶碑、茶钟等诸多茶文物,它们是几百年来安化茶叶发展沧桑历程的历史见证。安化黑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有茶马古道遗迹、洞市老街、思贤桥、永锡桥、中国黑茶博物馆、唐家观、陶澍陵园、文澜塔、白沙溪黑茶产业园等,还保留有丰富多彩的饮茶民俗。随着安化黑茶文化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将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化黑茶文化旅游优势[4]。
1.1.5 独有的产业化加工优势
目前,国内名优茶的采摘方式主要以人工采摘为主,安化黑茶的鲜叶采摘则适用于机械化,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明显。安化黑茶加工对鲜叶的成熟度要求较高,鲜叶的采摘与初制加工易实现机械化,这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与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同时安化黑茶的生产能够有效的利用夏秋茶资源,可提升茶园单产与综合效益。近年来随着安化黑茶清洁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推进,安化黑茶的产业化加工水平得到迅速发展。
1.1.6 安化黑茶的保健功效优势
安化黑茶由于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解毒等多种功效,一直以来作为边销茶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被誉为我国的民族团结之茶。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安化黑茶更被韩国人誉为美容茶,日本人的瘦身茶。
1.2 劣势
1.2.1 分散性的生产经营制约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
作为地域性品牌,安化黑茶具有传统区域品牌“公共物品”的属性,这一属性容易造成区域内的品牌使用者仅关注品牌价值的利用而缺乏对品牌价值的保护与创新,同时也无法有效管理区域品牌的使用者情况,使得产品质量下降,最终出现逆向淘汰的恶果,消费者会对地域品牌逐渐失去信任,从而使品牌价值贬值,影响产业链的整体形象,对产业的持续发展形成巨大障碍。此外,“安化黑茶”作为区域性的无形资产,其品牌的成长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者,即茶企、茶商、茶农等各方的支持与维系。就目前状况而言,茶叶生产者与渠道流通者都缺乏长远考虑,只重视企业品牌的宣传,往往忽视公共品牌的宣传,较多的小企业则凭经验盲目生产经营,产品质量不稳定。这些均不利于黑茶产品质量稳定性,不利于品牌的形成与发展。
1.2.2 科技和管理水平较低
茶叶产业中传统的粗放种植方式与先进的集约经营方式并存,产业区域性布局不合理;管理水平低,管理不规范,对茶叶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缺乏认识和了解;茶叶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经营者普遍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人员基本没有受过管理专业培训等问题,这都严重限制着现有企业的发展。
1.2.3 市场经营秩序混乱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市场的逐渐打开,近年来安化县及周边地区生产黑茶的企业迅速增加,规格与形态各异的安化黑茶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消费者对形态各异、品质不一的产品一时无所适从。同时,安化黑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与质量监管体系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产业需求,从而导致了安化黑茶的品质、价格等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安化黑茶的声誉。
1.2.4 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安化黑茶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核心领导企业与品牌。目前,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省益阳茶厂有限公司、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基本实现了国内大中型城市的营销布局,但年销售上数十亿元的茶企还很少,品牌知名度很大程度影响了市场占有率。
1.3 机会
1.3.1 政府长期稳定的产业政策支持
根据湖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2013年7月8日)与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1月11日)等文件,湖南省正着力打造“千亿湘茶产业”,支持安化建设成为中国黑茶产业中心,安化黑茶有望成为千亿湘茶产业的引擎。益阳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在全市统一打造“安化黑茶”品牌,并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安化县委、县政府把做大做强茶产业列入“3+2”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将发展黑茶产业作为实施贫困山区绿色崛起战略的生力军来打造,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件与政策支持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围绕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安全质量、构建标准体系等重点,大力实施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培育、技术支撑等工程,这将推动黑茶产业从小作坊向规模化转变、从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普通茶向名优茶转变,同时也将有效的利用与保存安化的人文、地理与自然资源,提升安化黑茶的品牌效益与产品附加值,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安化黑茶产业将成为湘茶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
1.3.2 科学技术助力提升安化黑茶产业竞争力
安化黑茶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当前,传统安化黑茶产品的加工已经日趋成熟,提高黑茶产品的加工深度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产品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黑茶产品的有机结合将会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茶产品产业链。安化县聘请中科院院士陈宗懋等7位国内顶级茶叶科学家担任茶产业发展顾问,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城市学院等科研院所通过多项科研项目的实施,用严谨的科学研究阐述安化黑茶的品质特征与保健及药理作用机制,逐渐对安化黑茶的保健和药理效用等有了相应研究,同时也开发出一系列方便快捷型的黑茶产品,通过构建相关技术规程、标准与技术体系,对建立全程标准化、清洁化与现代化的黑茶生产线和无公害黑茶原料示范基地,提升安化黑茶整体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产学研的互动和交流,将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将为安化黑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
1.3.3 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安化黑茶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具备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安化黑茶市场迅速升温。2014年国内茶叶(干毛茶)生产总量为209.2万t,总产值达到1349亿元,其中黑茶产量为28.04万t,所占市场份额为13.4%,安化黑茶所占的份额为2.8%,远远没有发挥出安化黑茶应有的市场潜力。历史上安化黑茶主要以边销为主,直至20世纪80年代边销茶市场逐渐放开,安化黑茶企业才开始在国内沿海及内地建立销售渠道与培育消费者。由于长期以来受国家边销茶政策的影响,安化黑茶的平均单价明显低于其实际市场价值,蕴藏了巨大的价格竞争优势,随着安化黑茶保健和药理效用不断被科学所证实,文化内涵逐渐丰富,其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安化黑茶国内消费将有较大增长,安化黑茶潜在市场广阔。
1.4 威胁
1.4.1 其他黑茶类的竞争日益加剧
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藏茶、湖北老青茶、陕西茯茶、浙江黑茶与安化黑茶同属黑茶大类,其中云南普洱茶的成功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范本。与云南普洱茶相比,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加工工艺与产品品质是其独有的优势,而安化黑茶缺乏普洱茶强劲的科研实力与营销策划能力,这成为制约安化黑茶发展的短板;广西六堡茶与陕西茯茶近年来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国内其他茶类产品也在不断提高其产业水平增强竞争力以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安化黑茶产业要实现“超越、稳定、持续”的发展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4.2 安化黑茶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安化黑茶产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业内外资本的流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在安化投资黑茶产业的资金超过10亿元,大量资本的涌入,众多黑毛茶加工厂、精制企业、黑茶产业园仓促投产,急剧上升的加工能力与黑毛茶原料的供需矛盾造成了黑茶产品品质的参差不齐与各品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1.4.3 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基于安化黑茶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大批投资者的涌入使近几年来出现大量新兴企业。由于技术、人才、资金及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差异,各企业的产品种类与品质缺乏统一规范,而营销模式上又趋于单一,恶性竞争、抢夺资源等问题影响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假冒伪劣和冒牌安化黑茶对“安化黑茶”原产地品牌的破坏性很大。
2.l确定战略因素
战略因素是指对产业战略影响比较大的内部和外部因素[5]。通过确定战略因素,并对战略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有助于制定战略,以及发现可能的幸运空隙。通过对影响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和内部因素分析数目共16个,其中内部因素10个,外部因素6个。按照外部因素分析总结、内部因素分析总结中加权分的大小,分别找出加权分最大的因素作为战略因素进行分析。详见表1。
表1 战略因素分析表
说明:权重在1.0(最重要)和0.0(不重要)之问,确定权重的依据是该因素对产业战略位置的可能影响。评分为给每个因素在5分(很好)和1分(很差)之间评分,评分的依据是判产业当前面对一个因素的优劣,加权分的总和在5.0(很好)和1.0(很差)之间,一般水平为3.0。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依次是:1)优良的生态环境、2)加工工艺独特、3)保健功效优势、4)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持续增长、5)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政府政策支持、6)产业基础扎实、7)独特的历史及旅游文化优势、8)产业化生产、9)分散性的企业经营、10)科技和管理水平较低、11)质量管理体、市场经营秩序欠规范、12)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13)与其他黑茶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加剧、14)行业内竞争激烈、15)市场秩序有待规范、16)科学技术。加权分为3.6分,较同行业平均水平略高,即产业对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的重视程度、把握能力略高于一般水平。
2.2 寻找战略机会
分析战略因素的目的是寻找战略机会与幸运空隙。所谓幸运空隙,是指该产业独有的竞争空间,它与该产业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特别适合,其他区域的同类产业无法界入。从对战略因素分析结果看,加权分较高优良的生态环境、保健功效、加工工艺独特、广阔的市场前景与需求的持续增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与政府的持续政策支持等环节的规范化的组合可能是安化黑茶产业专有的竞争空间。
2.3 战略选择
SWOT矩阵是制定如下四类战略的重要匹配工具。SO(优势一机会)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WO(劣势一机会)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的战略。ST(优势一威胁)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的战略。WT(劣势一威胁)战略:克服内部劣势、避免外部威胁的战略。分别在机会(O)格、威胁(T)格、优势(S)格、劣势(W)格中,找到当前与未来环境中盼机会和威胁,找到产业竞争中当前与未来的竞争优势。以这四类战略因素的具体组合为基础,制作SWOT矩阵,为产业产生一系列可能的战略提供参考。企业通常首先采用WO、ST或WT战略而达到能够采用SO战略的状况[6]。从安化黑茶产业SWOT矩阵图分析结果,发现四类基本发展战略(见表2)。
表2 安化黑茶产业SWOT矩阵
借助SWOT战略分析方法,我们发现了四类战略。具体分析每一类战略,侧重点各有不同,对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即应选择能发挥安化县内的生态资源和规范的生产加工技术优势,实现比较利益的战略作为基础战略;选择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引进前沿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加快基础创新,发展专有技术,发展产业文化,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作为核心。以调整安化黑茶产品结构、调整安化黑茶技术结构、实现内外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取比较优势:以引进人才、技术、管理以及创新传统专有技术,提升企业能力;发展产业文化,创造新的商机以及不易被模仿和转移的产业特色,争取竞争优势。因此,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的思路,确定以SO战略为基础战略,WO战略和ST战略为核心战略,提出促进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两大战略:调整安化黑茶产业结构战略,发展产业品牌战略[7]。
参考文献
[1]蔡正安,唐和平.湖南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伍湘安.安化黑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萧力争,彭雄根.湖南黑茶产销历史与现状[J].中国茶叶,2007(03):6-8.
[4]朱海燕,朱桅帆,刘蓉,刘仲华.安化黑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探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426-429.
[5]王秉安,甘健胜. SWOT营销战略分析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12):34-45.
[6]李晓霞.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7]贺宝山.我国普洱茶市场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