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巧修剪

2016-06-30 11:12戴绍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考纲文言古诗文

戴绍军

要设计出科学适当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首先得找到高中文言文教学最基础的目标,即“本元”目标。这个目标只有既遵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全国卷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考纲》)、《考试大纲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相关规定,又关注当代高中生的实际学情,才“合法合情”。如何设定出这样的目标?

一、遵循课标要求,设定“本元”目标

《新课标》倡导遵循“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学生要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针对文言文必修和选修教材的教学,《新课标》又分别作了明确规定。比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内容和文字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等。

据此分析,文言文教学的“本元”目标可以设定为六项:(一)诵读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学会识文断句;(二)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虚(实)词以及特殊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三)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四)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五)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鉴赏评价表达技巧及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价值观;(六)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性情,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二、研究学情,调整“本元”目标

以上六个方面的目标只是具备“合法性”,并不是说每一个年级都要同时达成这些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调整教学目标。

针对高一学生文言知识储备少、文言文阅读能力低的特点,教学目标应侧重于“本元”目标的前4点,以夯实基础、探究方法和培养兴趣为主。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有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储备,应该将以上6个“本元”目标都作为教学重点。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可以参照《新考纲》《考试说明》为他们量身定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关于文言文考试,《新考纲》规定了5个角度:“1.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试说明》则用题例的方式诠释了考纲和课程标准。因此,我们在《新考纲》和《考试说明》的框架下,譬如根据新课标全国卷语文高考试题的命题意图和样式,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一)理解性默写考纲规定的名篇名句;(二)学会断句;(三)掌握一定量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四)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概括文本相关信息,合理评价(鉴赏)人物形象、作者观点和表达技巧,根据文本作出合理推断;(五)学会据分踩点,调动文言虚(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积累,结合上下文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等。

上述五个方面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依循高考逐年变化的规律,我们还需做一些侧重点的调整和目标的细化。比如,针对“掌握一定量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目标,我们可以将其细化为“掌握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科举官职、天文历法以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识”。

三、根据文本特点,修剪“本元”目标

以上主要从“合法合情”的角度探讨了目标的设置问题,仅此远远不够。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文本,教师必须进一步修剪目标,让其更加“合理”。这个“理”包括“小理”和“大理”两个方面。“小理”主要针对文言文本材料(即教材)本身而言,“大理”则针对古代文化精髓与当代主流文化的碰撞而言。

首先谈谈“小理”。譬如《离骚》《赤壁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同版本教材以下简称“必修*”)《劝学》《师说》(必修3)《逍遥游》(必修5)《阿房宫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版本教材以下简称选修《古诗文欣赏》)等《新课标》《新考纲》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是经典中的经典,针对它们设置教学目标无需旁顾,直接将以上六大“本元”目标悉数列出。

对于其他文本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字面的难易程度以及文章在表达技巧、结构布局、语言形象、构思立意等方面的不同,适当地“修剪”整理目标。如果文本较浅显,像《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必修1)等,除了“夫晋,何厌之有?”“大王来何操?”等几个特殊句式外,就无需再把“掌握特殊句式”作为教学目标。这两篇文章都注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妨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作为学习的重点目标。如果文本较难,如《陶庵梦忆序》(选修《古诗文欣赏》)《张衡传》(必修4)等,就要将“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虚(实)词、特殊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等作为重点教学目标了。其他如《项脊轩志》《大铁椎传》(选修《古诗文欣赏》)等就可以学习文章的选材组材、结构布局的技巧,《六国论》(选修《古诗文欣赏》)《过秦论》(必修3)等就可以学习文章构思立意的技巧等。

再谈谈“大理”。这个“大理”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即“本元”目标(六)。这个目标应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但要注意古为今用,让古人的普世价值观与当代的主流文化完美融合。

梳理高中文言文本材料中的“大理”,大致包括以下五种:①不论地位高低、际遇好坏,都保持忧国忧民的爱国心。如《离骚》中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4)中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等忧国忧民之心。②为实现理想百折不挠,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师说》(必修3)中韩愈“不拘于时”,不顾“群聚而笑之”,坚持“行古道”,大力倡导古文运动,《苏武传》(必修4)中苏武被囚北海“杖汉节牧羊”19年而不辱使命的刚毅等。③不畏强暴,捍卫正义,坚守真理的胆识。如《荆轲刺秦王》(必修1)中舍生取义的荆轲,《张衡传》(必修4)中“出为河间相,治威严,整法度”的张衡的忠义等。④洁身自好,清正廉明的修为。如《张衡传》《离骚》中,张衡、屈原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为官之范等。⑤忠于国家,重视友情,孝敬长辈的真情。如《陈情表》(必修5)中的孝、《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对亡妻的爱等。这些“大理”古今同理,教师要根据文本的不同,设定针对性的目标。

除此以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可供人格教育的内容。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寡人之于国也》必修3)的普爱思想,“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选自选修《古诗文欣赏》)中的哲学思考,以及《阿房宫赋》《六国论》(选修《古诗文欣赏》)《过秦论》(必修3)中的戒奢爱民和《庖丁解牛》《种树郭橐驼传》(选修《古诗文欣赏》)中的顺势而为等,都是很好的人格教育材料。教师挖掘这些思想并与当代精神相结合而设定德育目标,必然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像培植果树,教师先按“合法合情”的原则设定本元目标,让文言文知识像果苗扎根土壤一样在学生心田中生根,然后以“合理”的方式进行修剪,学生的文言智慧之花定然绚烂。

(作者单位:兴山一中)

猜你喜欢
考纲文言古诗文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文言实词推断法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