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下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途径

2016-06-30 03:08鲁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性英语翻译

鲁萍

[摘要]当前大学生在英语翻译学习中常常感觉很困难,其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怎样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翻译成绩,是当前英语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在英语翻译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并提出了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方法,从而提高英语翻译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性;英语翻译;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63-02

英语翻译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且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这便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课堂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探究在中西文化差异下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途径,从而强化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理论而言,中西文化差异性一般表现在思维习惯、民俗民风、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方面。本研究重点探究分析了英语翻译在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两方面的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因素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地产资源丰富的典型农业大国,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中国人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统一和谐,因此形成了很多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例如“土崩瓦解”、“土生土长”、“土豪劣绅”等。然而英国属于岛国,其四面环海,因此航海技术长期以来处于世界首位,这也使得其形成的文化中大多数都是同水、航海相关,例如在形容一个人大肆挥霍金钱时,往往会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来进行阐述;在形容一个人身体虚弱、单薄时往往采用“as weak as water”(弱不禁风)来进行阐述;在送别友人时常常讲到“have a good sailing”(一路顺风)来进行描述。所以,只有认识到了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才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语句。

(二)宗教信仰因素

宗教文化是众多文化的一种,其常常由于信仰的不同而出现各种差异。我国宗教门派较多,主要分为儒家、道家与佛家三个常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均具有其自己的教义,例如道家认为人与神仙是可以互换的;佛教则认为佛祖是至高无上的神,法力无边,这能够从不看僧面看佛面”、“借花献佛”、“天命不可违”等汉语中明显感受到。而西方以基督教为主流,其认为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无所不能,这也能够从“God iswhere He was”(上帝无所不在)、“Heaven is above all”(上帝高于一切)、“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西方语言中感受到这一宗教思想。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英语的真实愿意,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中西文化差异下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中西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美国现代语言学家萨尔(Edward Sapie)说过:“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因此,语言是一种无法脱离文化的语际交流,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也不只是单纯地两种语言文字转换,要想准确翻译文章,就必须全面了解语言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分析两种文化(历史、传统、文化、习惯、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加强文化知识的沉淀和积累,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因此,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文化差异意识,提供关于文化问题的大量翻译材料,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文化对比翻译练习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实践机会。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英美原版电影、新闻报道将英语国家现实文化引入到课堂,鼓励学生主动浏览英美报纸杂志、文学作品及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来培养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尤为必要。另外,各大高校积极开设“中西方比较文化”、“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同英语文化有关的课程以及“中国古代历史”、“大学语文”等同中国文化有关的课程,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增强自身汉语文化素养。由于文化知识的不足而引起的误译的例子数不胜数,特别是关于习语、谚语的翻译。例如“Tom can h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汤姆为人可靠,他不仅忠诚而且正直)。如果不熟悉“to eat no fish”和“to play the game”这两个典故,极易将该句翻译成为“他不仅爱吃鱼,而且经常玩游戏”,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而当学生知道“to eat no fish”和“to play the game”的文化典故,能够准确翻译出该句的意思。再比如“You are just a doubting Thomas.You wont believe what Itell you”一句中的“doubting Thomas”来源于圣经故事,Thomas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多疑是他的个性特征。理解了这一点才会深入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可以将其直接翻译为“你很多疑,我不会相信你的”。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深入理解文化因素,训练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和翻译水平,避免出现翻译错误现象,切实发挥语言交际作用。

(二)掌握英汉语言差异,采用多种翻译策略

英汉语言对比是翻译理论的重点,其技巧和方法也是建立在两种语言对比基础指出。英汉语言中差异点较多,例如已知与未知、人称与物称、被动与主动、表现手法、谓语动词使用、从大到小与从小大等方面,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从而确定出相对应的有效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从词汇、篇章与语法着手,分析出英汉两组语言的特征与差异性,并清晰和具体地地对比分析思维差异引起的语言文化差异,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外延、联想尤为必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英汉语言体系所表现出的文化特点为完全重叠、部分重叠、文化冲突和文化空缺,但是负载文化的语言形式是词汇、语音、篇章、句子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包含了联想、情感与风格等,在表达相同意思时,英汉句子结构之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需要遵循这些差异,采取针对性翻译策略与方法,才能准确表达出句子的真实意思。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英汉中也存在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字面和形象意义,在翻译过程中普遍使用异化策略(直译),例如把“Dark horse”可直接翻译成黑马、“Chain reaction”可直接翻译成连锁反应,这样的翻译方法不仅保持了原文的格调,也有利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造成字面和形象意义之间存在矛盾,可采用归化策略(意译),其要求翻译人员以目的语读者惯于使用的表达方式来翻译原文意思,但是不得受制于原文的形式,要求以地道的表达方式和相关文化因素进行翻译。例如“Acat on hot bricks”英语习语同汉语中“热锅上的蚂蚁”意思相同,表达形式简洁,易于读者接受理解。然而“It is impossible toover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project”往往被翻译成“过高估计这个项目的价值是不可能的”,这同原文的意思差之千里。“这个项目的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才是该句真确的英语表达翻译方式,由于双重否定结构是英语中常见的逆向思维方式的常见方式;音译法是翻译中常见的方法,例如把美国运动品牌音译为“耐克”,“耐”意味着经久耐穿,“克”意味着战胜对手,这恰好印证了“Nike”“胜利女神”在希腊神话典故中的寓意。

(三)将翻译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材体系

大量实践对翻译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当然掌握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如拆译法、词序调整法、转译法、词性转换法等)也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应该将其系统、全面地纳入到大学英语教材中,将翻译教学列为教材体系的重点,组织相关教师参与到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制作中,将一些翻译方法和联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穿插到学期教学计划中,将其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按照不同的课文适当引入和讲解一些翻译技巧,从课文中总结出长句、难度,要求学生进行英汉文化对比翻译,并融入翻译技巧。在教学模式上,便应该鼓励“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翻译技巧和文化差异,增强翻译水平。

总之,不同的文化交流离不开翻译。文化是翻译的基础,文化直接决定了翻译的发展。有关研究人员指出,为了成功翻译,翻译人员必须具有强大的双文化水平,由于一些语句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意义不同。因此,必须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两个文化差异,掌握有关翻译技巧与方法,才能准确进行英语翻译,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性英语翻译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