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魁
[摘要]大学生考核制度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够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是可以检验出是否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大学生考核制度越完善,标准越高,越能够激发大学生内在的潜能。笔者分析了现有大学生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从微观主体出发,包括学生自身、学校和企业,分析了他们对大学生考核制度改善的要求,同时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层面分析了大学生考核制度改善的重要性,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大学生考核制度改善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考核制度;考核目标;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14-02
一、大学生考核制度的涵义
大学生考核制度是指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进行考核的规章制度。大学生考核制度的内容包括考核目的、考核目标、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在我国,大学生考核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人才。大学生考核目标是通过考核来判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授的内容,从而是否能够获得毕业以及授予相关的学位。大学生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试,实行分数制,按照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取以一定的权数来进行考核,以分数的大小来判定学生掌握此门课程的情况,达到一定的分数则视为通过,低于一定的分数则视为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学习这门课程。
二、大学生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考核目的是非常正确的,但在考核目标和考核方式上还需不断完善。考核目标主要以毕业率和就业率作为考核主要指标;考核方式则以考试为主。
(一)毕业率
毕业率是指学生顺利获得毕业的人数与入学总人数的比率。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毕业状况,一是毕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除因各种原因被淘汰外,主动退学者极少;二是毕业者基本上全部在学制时限内毕业,除少数专业外,学制时限通常都是四年,基本上没有长程时限与超长程时限毕业者。对于毕业率,笔者认为我们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毕业率,高毕业率并不能表示高就业率,与就业率相比,毕业率的意义是次要的。
(二)就业率
就业率学生找到工作的人数与毕业总人数的比率。一直以来,就业率就是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每年都有就业率的统计情况并在社会上予以公布,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都保持在80%以上,但其真实情况并不乐观,被就业、虚假就业现象严重。据阳光大学生网最新报道,2014年毕业生突破700万,2014年或成更难就业季,2013年中国大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5年更是就业严峻。然而对于就业率,我们关注学生的就业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就业的数量,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就业的质量。
(三)考试
目前高校主要采用的考试方式有三种: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外论文。一般而言,闭卷考试主要是在必修课用得比较多,开卷考试和课外论文则主要用在选修课。考试成绩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考试,最后形成综合成绩,采取分数制,分数达到某一程度则视为通过,反之,则需要补考或重修,同时,课程对应学分,采用学分制。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学分,必须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获得毕业。尽管目前的考核制度日趋完善,但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
第一,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考试过程刻板。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考试形式非常关键,目前,我国高校现行考试虽然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但考试手段固定,主要闭卷多,开卷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考察少;笔试多,口试、答辩的方式少,一次考试定论比较多,数次考试或综合评价比较少。这样的考试方式存在的弊端在于其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第二,考试内容偏窄,没有紧密联系实际。重知识轻能力,试卷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很少,忽视了对学生各种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记忆轻创新,考试内容大多是陈述性知识,书本上客观存在的知识,学生只知对书本死记硬背,缺乏学习的主动和自我创造。
第三,考试目的错位,学风、考风异化。目前多数学生的考试的目的是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考完之后再也没去温故知新,多数教师也只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且存在大部分学生养成了投机取巧和坐享其成的习惯,平时不上课,课后不复习,却在考试技巧上大做文章,猜题、压题,在老师那里摸底、划范围,搞考前突击,对知识根本就没有很好的掌握。
三、对大学生考核制度改善的要求
(一)微观主体的要求
现有的大学生考核制度,无论是学生、学校还是企业,都在反思,学生尽管对现有的考核制度很满意,但进入社会后才发现自己浪费了时光;学校尽管想加大考核难度,但又考虑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往往止步不前;社会则想花费最小的成本,不愿自身投资,寄希望于优秀的学校,但现实却使得企业迫切需要所有高校进行教育改革。
学生自身的要求。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很迷茫,没有目标,失去了前进方向;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则开始习惯现状,不思进取;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由于自身学习不努力,能力不显著,对工作又是感到一头雾水,尽管大学生工作不是很难找,但要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却比较困难。大学生想表达对学校的不满,但往往又无能为力。大学生迫切渴望改变现状,希望学校改善考核制度,实施切实能提高学生素质,开展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的改革措施。
学校自身改革的要求。近年来,高等学校响应人们的要求,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在大学生考核方面也是力求革新,以西南大学为例,一门专业课程的合格分数由60分提升为70分,以求学生对其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不仅如此,高校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以及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从各个方面不断加强学生管理,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考核有加强的趋势。
企业要人才的要求。企业的核心在人才,企业对现在的大学生质量越来越感到担忧。许多大学生眼高手低,能力又不突出,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入企业工作后,企业往往又要对其进行培养训练,致使成本大大增加。目前,企业为了招收优秀人才,正不断加强与学校、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学校共同探讨学生培养模式,不断革新考核方式,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二)宏观层面的要求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经济的坚强参与力量,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生力量,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大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反向来说,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政治方面,要求大学生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奉献中成就人生价值。大学生是国家政治的未来,无论是在政治思想还是人才选拔方面,党和国家都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方面,中国正处于经济转折期,经济结构正在进一步调整,经济发展速度正在放缓,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人才结构的跟进调整,但目前的情况却是高校内部专业、学科以及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由于大学办学缺乏一定自主权、灵活性,无法根据就业市场供求变化快速及时的调整专业、课程、教师设置,造成了部分热门专业“过剩”,部分与社会需求高度相关的专业却又短缺的无奈局面。同时,经济速度放缓必然会造成就业岗位的减少,导致就业率下降,这时,对学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学生必须要有过硬的真本事不会失业。
文化方面,大学生头脑灵活,生活丰富,富有个性,一方面,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吸收外国精华,是中国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时代先锋。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只有不断掌握当代科技文化知识,才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责任编辑: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