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6-06-30 12:50齐瑜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齐瑜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教育目标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潜能挖掘;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95-0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热门话题。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构成要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有价值的产品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方式,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构成要素包括创作意识、推理能力、变通能力、灵感和机智五个方面的内容,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这种思维的目的不是去重踏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促进人们向更广阔的方向开拓发展。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与敏捷性,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不轻信、不盲从、喜欢怀疑与争论,创造思维能力显著发展。因此,依据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高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一)正确看待学生的创新,鼓励创造行为。有些教师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胜任的,尤其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会加重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负担,其实不然。人的创造潜力是与生俱来的,这一能力的高低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也只有教育才能承担起这个使命。教师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这种创造天性,给予足够的空间和适当的引导,不要轻易地将它扼杀在摇篮里。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掌握一种思维方式,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这与我们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不矛盾,相反,还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落后生,教师还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信心,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实践的勇气。(二)注重知识的积累。学生们在来到学校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在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积累的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思维,大胆假设,不受传统的束缚,突破思维定势影响,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允许“异想天开”,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变旧为新。(三)激发创造兴趣。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的驱力大于外在动机,且效应更为持久而强有力。在学习中,应使这两种动机交替发生作用。所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逐步引导他们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已具备较稳定的内在动机,还要不断激发其外在动机,通过奖励、竞赛等方式充分发挥其推动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四)鼓励创造个性。爱因斯坦曾说:“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由此可见,个性是创造的基础,因为独特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是创造的源泉。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应首先培养具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并保持其创造个性。(五)教师自身也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以创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性的氛围。首先,教师应从改变旧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引导创作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应言传身教,积极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以自身积极的创造性活动和思维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一般尚未解决的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如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真实问题则显得更为直观,可以让学生联系社会问题,以及个人经历,目的明确地展开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加倍地努力,同时还可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七)培养合作意识。教师应多创造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谈话和互动机会,以便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共同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由于思维的多样性,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也达到了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目的。素质教育时代呼唤的是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要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风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协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2]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舒建国.论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师,2004(3).作者简介:齐 瑜(1979-),女,硕士,讲师,工作单位:湖北省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