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理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建立在古代“丝绸之路”地理环境上的带状经济区域,旨在围绕“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建设核心进行发展,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7日首次提出,并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本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针对学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与意义方面研究的结果进行归纳、对比与总结,提出一定的看法,为进一步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基础。
【关键字】“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意义;文献综述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界定研究
朱显平、邹向阳(2006)首次提出了“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的概念。该作者认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古丝路为文化象征,以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为合作平台,以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纽带,以沿线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支点,以跨国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动力,以区域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为基础,以货币自由兑换和人民友好往来为保障,以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和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带状经济合作区。
伴随着中国“一路一带”战略的提出以及不断推进,更多的学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进行了更详细的界定。淮建军通过对比“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古代“丝绸之路”后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中国-中亚区域经济关联互动的性质,在空间格局上更加强调层次性和国际分工,以及形成中国、俄罗斯、美国三极竞争与合作的国际格局,因此相对于“古丝绸之路”,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惠宁(2014)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传统为纽带,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以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以沿线城市群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为载体,以区域内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为动力,以形成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亚欧利益共同体为目标的经济发展带。胡鞍钢(2014)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当代经贸合作升级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李琪(2014)则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是以经济为杠杆加强睦邻友好,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创新合作模式,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尽管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界定尚无完全统一的看法,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
1.基于古代“丝绸之路”提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是中国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是新时代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复兴计划。
2.依托已有平台与物流城镇基础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理念既不可能凭空产生,基础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完成。这就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依据已有的经济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欧亚共同体等等作为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并以交通设施为主的基础建设以及城市作为节点进行布局,这样才能实现稳步的推進“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
3.形成“由点及面”的带状经济区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东至亚太经济圈,西边至欧洲经济圈,以亚欧大陆桥为纽带,将沿线上各节点连接起来,由点成线再变成面。从中国出发,由东至西,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中东欧,再随着“线”的伸延或发展,一直延伸到西欧及北非,最终形成欧亚区域间的全方位合作与共赢。这种由点及面、从线到片的布局规划符合扩散效应原理。
4.构建开放性和合作性的利益共同体
历史上,古老的丝绸之路不断经历着变化和发展,从来都并非只有一端出口,而是东西通达,四端畅通。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不是排他的、封闭的,而是包容的、开放的,突破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因此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而这种开发包容的体系,很大程度依赖于一种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这就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具有开放与合作性质的利益共同体。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意义研究
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建设意义可以看出,古代“丝绸之路”是沿线各个国家对于经济、贸易合作的客观需要,体现了互利共赢的理念。它的繁荣不仅仅极大的带动了“经济带”涉及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还促进了多方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是基于这一互利共赢理念而推进的,是对这种历史辉煌成果的传承。学界学者主要从历史,国际合作,国内经济,国家安全几个角度进行了提出与论述。
从历史角度分析,徐建英(2014)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既是对丝绸之路历史遗产的继承也是对丝绸之路品牌的重塑,是中国历史发展再平衡的需要。
从国际合作角度分析,白永秀(2014)认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拥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通过亚欧国家加强合作,该区域有望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这种新型的经济合作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是把亚欧国家打造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同时,这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化中国经济布局有重要意义。汪晓文则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彻底打通欧亚陆路交通,促进沿途经济增长,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构建和平、富饶、平等、稳定的和谐欧亚大陆。成艾华(2014)也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通道经济带的建设,即以交通网络为纽带,把通道沿线的经济体联系起来,以达到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目的的方式。
从国内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王博(2014)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根本目的,包括1.满足中国有拓展新运输线路的需求。2.应对能源危机。中国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增加,一旦出现动荡,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3.区域均衡发展的需求。目前,中国严重依赖于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后继乏力,而且地区之间逐渐失衡的经济发展状态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依赖外来力量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飞跃发展就显得极具现实意义。惠宁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的与意义主要包括:1.保障国家安全;2.培育新增长极;3.调整产业结构;4.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李庚香3(2014)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义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秉承开放包容的“思路”精神。2.加强区域经济合作。3.推进新一轮对外开发。4.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 张春林5(2013)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1.有利于拓展我国战略的发展空间。2.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资源的战略安全。3.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矿石市场中的话语权。4.有利于维护我国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胡鞍钢则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会减缓目前中国过度依赖于部分国家而导致的经济安全问题,以及维护地区的稳定。
通过对各学者观点,可以从多个方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意义进行总结:
1.传承历史文化,发扬“丝路”精神。“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建立在古代“丝绸之路”地理、历史基础上的带状经济区域,同时它还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互利共赢,多方合作的精神,它的复兴不仅会重现过去辉煌的贸易大通道的盛景,同时也会极大的促进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其辐射国家的全方位发展。
2.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状区域,推动全球增长。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西部建设有了明显进步,基于此通过中国、俄罗斯、中亚以及周边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及泛中亚经济圈的经济增长,提升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横贯亚欧,繁荣发达的带状经济合作区域,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3.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目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涉及国家和覆盖人口较多、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内加强合作,对外开展竞争,已成为参与国际活动的重要力量。但受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融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程度相对较低。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不断扩展,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地域面积、覆盖人口、经济总量还将进一步提升。
4.优化中国经济布局,实现均衡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望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中国经济增长重心西移动。提升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改善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使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5.保障国家安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即可以带动沿途各个国家的经濟发展,由可以使这些国家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将会减少各个国家因为其它非经济因素而导致的摩擦,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家,确保中国的长治久安。
三、总结
“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同于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一种复合的、共赢的、开放的合作与交流方式,各国可以发挥地缘上的优势开辟一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在全球经济整体复苏、经济一体化加速的大背景之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提供一种全新的合作理念与模式,改变过去的区域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不是通过建立超国家的机构和约束机制用以进行“集权”式政策实施而运行的,而是在尊重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寻求一种自下而上、自然而然的融合与互动的新型合作模式。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使世界的经济格局更趋合理,保证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安全以经济合作带动政治、文化交流的同时又以稳定的国家关系、安全上的相互信任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与进步,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1]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9).
[2]惠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界定、合作内容及实现路径[J].延安大学学报.2014-8:60-66.
[3]李琪.“中国与中亚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战略意涵和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7:5-15.
[4]徐建英.“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新疆定位与核心区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1.1(36).
[5]白永秀.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走廊[J].西北大学学报.2014-7:32-39.
[6]成艾华.李彦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领域与实施对策——基于通道经济的视角.未发表.
[7]王博.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中的口岸建设问题.未发表.
[8]李庚香.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特点[J].区域经济评论.2014.06:44-53.
[9]张春林.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促进新疆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建议[J].2013.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