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的影响

2016-06-30 01:17程超婵潘君枝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

程超婵 潘君枝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

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的影响

程超婵潘君枝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永康3213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的影响作用。方法98例基本情况基本一致的老年ACI患者(起病至入院治疗时间<4.5 h)随机分为溶栓组54例和非溶栓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NSE、S100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第1、2周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治疗后第1、2周溶栓组血清NSE、S100β水平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治疗后溶栓组最大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显著高于非溶栓组(P<0.05),溶栓组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溶栓组治疗愈显率(74.07%)显著高于非溶栓组(54.55%)(P<0.05)。结论ACI老年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早期溶栓;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急性脑梗死(ACI)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溶栓为临床治疗老年ACI的重要方案。溶栓治疗可及时疏通血管,恢复血液灌注,改善血流动力学,可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1〕。溶栓治疗在溶解血栓的同时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主要包括血管再闭塞、灌注再损伤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阿替普酶为纤溶酶原激活剂,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方案。本文讨论阿替普酶治疗ACI的溶栓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神经内科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98例基本情况基本一致的老年ACI患者(起病至入院治疗时间<4.5 h)随机分为溶栓组54例和非溶栓组44例。溶栓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63~84岁,平均(73.1±6.7)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溶栓治疗时间(3.1±0.6)h;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31例,糖尿病22例,高血脂13例,心脏病9例;入院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11.5±2.9)分;脑梗死范围(6.2±1.5)cm3,梗死部位:基底节29例,脑叶15例,脑干6例,小脑4例。非溶栓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61~84岁,平均(72.6±7.5)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溶栓治疗时间(3.2±0.6)h;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5例,糖尿病16例,高血脂8例,心脏病4例;入院时NIHSS(10.8±2.6)分;脑梗死范围(6.0±1.3)cm3;梗死部位:基底节25例,脑叶12例,脑干4例,小脑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ACI诊断主要依据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入院后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予以证实;③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④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本研究治疗方案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颅内出血;②血压>180/110 mmHg;③近3个月内有脑外伤病史;④合并上消化道溃疡、出血;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3治疗方法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降颅内压、抗生素控制感染,溶栓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生产批号:S20110051)治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剂量0.9 mg/kg,10%阿替普酶采用静脉团注,90%应在1 h内采用静脉泵入,患者用药后进行颅脑CT检查。连续治疗2 w观察治疗效果。

1.4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对比治疗前、治疗24 h、1、2 w后NIHSS的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1、2 w时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3 d后的双侧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治疗2 w后的临床效果〔3〕:根据NIHSS制定,临床痊愈:NIHSS减少91%~100%;显效:减少46%~90%;有效:减少18%~45%;无效:减少≤17%或者增高。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数据的组间比较进行t及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变化治疗前,治疗后24 h溶栓组和非溶栓组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溶栓组NIHSS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NSE、S100β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NSE、S100β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第1、2周溶栓组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前,治溶栓组和非溶栓组Vs、Vd、Vm、RI、PI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溶栓组Vs、Vd、Vm值显著高于非溶栓组(P<0.05),溶栓组RI、PI值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NSE、S100β水平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2.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溶栓组临床痊愈11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非溶栓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溶栓组愈显率(74.07%)显著高于非溶栓组(54.55%)(P<0.05)。

3讨论

脑梗死早期采用溶栓治疗可有效重建缺血区循环,使受损神经细胞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ACI是由血压等多种因素诱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为血流动力学变化,由于脑细胞缺氧及缺血,直接影响脑微循环,增加ACI风险〔4〕。ACI临床治疗的重要目的为恢复患者血流,避免血管再闭塞。超早期应用溶栓治疗为目前唯一证明有效治疗ACI的标准治疗方案。阿替普酶治疗ACI,11%患者在治疗3个月症状明显缓解,同时未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5〕。目前抗凝治疗ACI的效果尚未得到完全肯定,部分不符合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采用抗凝治疗可预防疾病的发展。ACI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激活凝血系统,使患者出现微循环障碍,出现局部灌注降低。阿替普酶为特异性纤维蛋白溶栓制剂,临床治疗过程中与血栓的纤维蛋白结合,但其对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无纤溶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6〕。血清NSE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胞质,脑中的NSE明显高于周围神经,其他脑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不含NSE,因此NSE在临床被称为神经元损伤标志,神经组织受到损害,包括:癫痫、脑梗死等,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NSE不可以同细胞肌动蛋白结合,其可从细胞释放,进入细胞间隙后可经过血脑屏障,因此经血清NSE监测可判断神经组织损伤程度〔7,8〕。文献报道〔9〕,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8 h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 h达到峰值,随后持续降低。研究显示〔10,11〕,脑卒中病变严重程度同血清S100β水平密切相关,S100β水平同NIHSS正相关。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时S100β水平若>0.2 μg/L,表示患者发病90 d后各项功能恢复较差。本文结果提示脑组织破坏尤其是胶质细胞破坏明显缓解,阿替普酶对神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降低神经元坏死率。本研究结果同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2〕。综上,老年ACI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可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的特点。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应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刘强,戚昉,龙似维.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和骨保护素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430-1.

2欧阳取平,李亚梅.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9):984-5.

3孙永兴,刘玉祥,张凝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8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15):2120-1.

4Mehta RI,Ivanova S,Tosun C,etal.Sulfonylurea receptor 1 expression in human cerebral infarcts〔J〕.Neuropathol Exp Neurol,2013;72(9):871-83.

5蓝丽康,李洁,吕锦,等.脑安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22.

6何曦,王进平,张敏,等.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血清S100β、NSE、hs-CRP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30):4102-4.

7车洁.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29-30.

8陈艳,陈国光.益气活血法联合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4):33-5.

9Seo KD,Lee KO,Choi YC,etal.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hyperintense vessels in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J〕.Cerebrovasc Dis Extra,2013;3(1):46-54.

10员晋锋,邵毓薇,李茂清,等.注射用丹参(冻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285-7.

11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等.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21(1):60-3.

12张锦丽,闫敏,王璐琰.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11):79-82.

〔2014-12-16修回〕

(编辑苑云杰)

基金项目:金华市科技局课题(No.2014-3-14)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11-2632-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1.029

第一作者:程超婵(1969-),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阿替普酶与银杏叶滴丸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