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叠加的区域语文学业质量测评改革

2016-06-30 13:03:36黄雅芸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测查古诗文命题

黄雅芸

质量测查与评估,是教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甚至可说是“牛鼻子”的一个命题。如何让语文学科质量测查更有“质量”,真正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素质得到更为健康和谐又持续的发展?带着这一问题,身为学科教研员的我,进行了两年多的思考和探索,诞生了带有我区语文学科思考、探索独特烙印的三季“别样的测评”。

别样的“测评”第一季

在传统的语文测评中,我们仅靠一张试卷,最多只能测查出学生的“读写能力”,“听”与“说”的能力考查几乎是一片空白。如何转变传统的测评方式,让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得到更为全面的考量和测查?我带领着由区语文骨干教师组成的命题团队,开始了深入研究和大胆创新。我们在区单元练习卷中加入了“听力测试”的内容,考查学生通过听读一小段语言材料,是否能抓住关键信息,是否能辨别主要观点等。我们还尝试着在全区组织了“师生朗读能力、写字能力专项测查”,第一次将测评的触角伸向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领域,意图以教师的语文能力提升带动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这样的研究和尝试,在区内引起了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语文教师表示认可和拥护,当然也有些质疑和不以为然的声音。在我们看来,这都是好事,所有的声音都真实而确切地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大家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聚焦到“命题质量”上来,开始共同思考“语文究竟应该考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考”“还可以怎样考”等等深层次的问题。由此诞生了——

别样的“测评”第二季

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一个研究假设:假设教师能清晰一份试卷的测查目标、内容与形式,他的教学将会更清晰,也将有利于促进他所教学生的学业发展。基于这种假设,2013年12月,我区六年级出台了两项语文测评新举措。

1. 命题测评。全体六年级语文老师参与命题,以学校为单位,提交一份语文综合卷。在此基础上,组织命题质量专题研讨(教师培训),围绕“好命题如何好”的话题,进行命题质量反馈和互动研讨。

如何命制真正检测出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信度、高效度的试题?会上,我们一起学习了当下最权威的国际阅读检测理论,然后做了典型题例的解剖,让老师们明确了语文试卷应该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如,有一道题目:新解“白富美”。老师们就这道题的利弊进行了现场讨论:有人大加赞赏,说新颖、原创、充满时代感、正能量;也有人略显疑惑,说六年级学生做起来似乎有难度;还有老师在充分肯定其关注时代和生活的基础上,也一针见血指出了题目不够严谨的问题:三个词应该指向三个方面,有相对独立的不同含义,而用来举例的“白”与“美”解释时存在重合关系。这样的切磋讨论、甚至辩论,给老师们的启发无疑是巨大的。

2. 质量分析测评。每次语文考试之后,各校都会组织老师完成试卷的质量分析。但是老师们真的会做质量分析吗?怎样的质量分析才是有质量的?带着以上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质量分析的质性测评。

2014年初,我们在期末考试之后收集了各校六年级老师做的质量分析,进行分析,组织研讨。通过活动发现优点,放大亮点,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比如,我们发现有的学校不但有非常详实的数据统计,而且关注到个体差异,做了非常细致的比照研究。例如:1. 同一道题,选B的只有几人,选D的只有1人,这样的比照告诉我们,同样失分,学生错误的类型却各有不同。2. 我们知道,哪怕学生都选了同样的答案,但答题思路也可能有所不同。怎么才能真正知道学生的失分原因?教师通过面谈、访问学生来验证错误原因,从而发现了学生的症结所在。这样就跳出了分数的框框,转而去研究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研究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思维特点、学习方式。我们觉得,这样的质量分析是有“质量”的,是很有意义并值得提倡的,因为它使因材施教、帮助学习、改进教学成为真切可能。

别样的“测评”一、二两季,从过去单一的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察,转化为对教师的命题能力、质量分析能力的考察和研训,我们试图带领老师们在实践研究中逐渐厘清“语文应该考什么”“语文考试的数据应该怎么分析”等问题,促使教师们对“语文综合素质”的理解有所深化和内化,对学生学业成绩能做更有效的分析和反思。

别样的“测评”第三季

在区教育局沈局长的亲自领衔下,2014年2月开始,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开展了一场全新的测评——六年级随机随班测评。此次测评与以往的测评相比,有如下三点最大的不同:1. 测评对象不同。从全覆盖到抽取样本,我们从全区24所小学中抽取了8所。所抽的8所学校涵盖大班(40-55人左右)、小班(30人以下),涉及我区四大名校、普通学校、边远学校。2. 测评时间不同。不统一时间,而是随机安排(几场测评参差分布在2014年2月-5月间),或随视导进行、或教研员直接带卷子进课堂(提前一天通知到校)。3. 测评内容不同。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之外,还特别增设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尤其是使用了玄武区网络阅卷系统平台,为获得及分析数据提供大数据支持。

从操作过程来看,这是一场“静悄悄的测评”。没有劳师动众的布置筹划、没有喧嚣尘上的复习迎考,也没有分数挂帅的座次排名。但是,这又是一次“不简单的测评”。我们希望通过测评方式的改革,把大家关注的焦点从学业质量的单一而显性的结果:分数,转向关注并思考“分数背后有什么?”

1. 比较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发现令人深思的问题。教师问卷第7题“在教学过程中,你是否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探讨学习规律?”参与问卷的老师选择经常帮助的占92.6%,偶尔为之的有7.4%,从不帮助的无。然而,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归纳学法,探讨规律,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并掌握了相应的学法了吗?我们再结合学生问卷看一看。从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调查中,我们赫然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按老师要求记住课文中的重点”,这显然和我们的初衷大相径庭——我们希望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自我学习的方法,可是绝大多数学生感受不到,他们倾向于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就是识记老师上课讲的重点,甚至是死记硬背。从学生们朴实、真实的话语中,老师们反观自己日常的语文教学,找到了差距和改进的方向。

2. 古诗文专项测评,比照中发现高分背后的隐患。《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必须掌握75首必背古诗文。为了对全区小学生古诗文掌握情况做一监测,2014年6月,我们组织全区25所学校做了古诗文专项测评。均分90分以上的有19所学校,优秀率为76%。仅仅从这样全线飘红的数据,我们似乎可以颇感欣慰,经过六年的诗词积累,绝大部分学生都为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然而,打开随机随班语文测评试卷,前两项考察的就是基本的古诗文掌握情况,有两所学校得分率仅达70%,而追踪这两所学校的期末古诗测评卷情况,不足两个月后基础题的得分率都进步到了百分之九十几。这一比照不得不让我们对数据背后的巨大落差有所质疑:短短两个月得分率的迅速攀升意味着什么?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式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还是为了应试而“恶补”?隐藏在分数背后的,才是真正的“质量问题”,需要我们一起去直面、深思、改进……

第三季的别样测评,丰富了我们对学业质量内涵的理解,对质量本质的探询,对教与学方法与实效的反思……

纵观三季以来的语文测评研究,收获是沉甸甸的。当我们着眼于“教师的测查与评估能力的提升”,着力于研究命题、研究质量分析、研究显性成绩背后的隐性因子的过程中,似乎已然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测评对象上,从单纯测学生,转向“测”教师的命题能力,从本质上解决命题内容的能力立意问题;二是测查方式上,从纸笔为主,转向“纸笔+问卷+听力……”从形式上增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关照;三是数据评估上,从分析分数本身,转向分数及分数背后学习方式的分析。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测查古诗文命题
运用体育“运动包”开展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五项体能发展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基于测查数据的“旋转”教学建议
下一站命题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西藏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测查
西藏科技(2015年8期)2015-09-26 11:55:57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化学学困生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对联(2011年24期)2011-11-20 0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