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芳桂
【摘 要】农村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重点。但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与城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都积极向农村倾斜,使农村面貌得到了很大地改善。体育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对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04-02
1.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正处在不断提高的阶段,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等向国家规定的标准靠拢,这也就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但从调查中也同样发现,由于农村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滞后,城乡之间的体育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师资水平、场地设施、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小学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教学的效果。通过对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大概存在以下问题:
1.1.1体育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体育教学一直都不被社会重视,人们对体育的一些偏见已经根深蒂固。比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只属于精英”等思想长期影响着人们对从事体育事业的态度。从上面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很少有女性选择体育教师这一工作,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地位都不是很高,得到学校的重视。在职称评定条件中,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相比,也处于劣势地位,往往体育教师的职称要低于同龄的其他老师。在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时也得知,一些体育教师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问“你是教什么的?”有的体育教师甚至不说自己是体育教师,怕受到别人的另眼相等。
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来看,上一级的体育管理部门、教育部门都很少过问基层学校的体育工作。政府在在体育设施的建设方面,一般都是在城市中建设几个样板学校,以备上级的检查和举办赛事使用,对农村学校的投入非常少,当然也就过问少。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管理者也往往忽视体育教学的管理。随着教育透明度地不断提高,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越来越关注。学校领导、教师对体育教学也缺乏科学的认识,一些领导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体育无非就是让学生活动,学校临近考试的时候,体育课就应该给其它科目让路。学校领导容易忽视体育课程的监督和管理,他们很少和关注别的科目一样去关心体育,更很少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一些社会偏见对学校的日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学校领导把目前学校核心工作的概括为“一安全,二升学率”,在他们看来,只要做好这两项工作,学校就取得了成功。而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一项重点工作,却很难得到管理者的重视。
这些社会观念对体育教学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和整个农村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
1.1.2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他们的教学态度、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对体育教学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从以上的调查分析中可知,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主要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学习理论的时候一般采取室内教学的方式,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实践,教师演示,学生在下面跟着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其原因有多种,既有主客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第一,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严谨。由于各方面都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关注也比较少,这也就使教师养成了松散、懈怠的习惯。调查中也发现,一些体育教师根本不备课,采取应付的备课态度;第二,教师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弊病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沿袭原有的教学方法,肯定无法达到新课程到体育教学的要求;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很少被运动到体育教学当中。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各科教学所采用,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还没有被体育教学所采用。
另外,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体育教学,特别是在条件较差的农村,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来弥补方法与手段的不足。但在实践当中,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缺乏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1.3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素质教育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学生需要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但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不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学习动机不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他们在课堂中的自主性没有得到认可,他们的一切行为必须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来完成,这就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当。农村小学的体育实施比较简陋,学生虽然对一些体育项目具有比较深厚的兴趣,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却不能在体育课上参与到活动当中,对他们的主动性也是一种挫伤。比如,小学学生都比较喜欢足球,体育课程当中也有足球方面的内容,但学校没有标准的足球场地,学生们的兴趣就受到了压制,他们自然也不愿意参与其中了。
1.1.4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体育教学的效果也非常大的影响。从以上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合理。首先,在学校方面来看,对体育课的关注与支持也非常不够,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们还尽量去减少体育课的节数与内容,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们不赞成学习有一定危险性的内容,比如体操教学当中的单杠、双杠等教学内容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校就尽量减少这方面的教学,而多倾向于队列、跑步、太极拳等一些安全性比较高的教学内容。其次,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有些教学内容他们根本无法实施,特别是那有较高技巧的内容。比如篮球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体育项目,但有些体育教师不懂篮球,他们也就无法安排篮球这方面的内容。再次,缺少体育教材,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成长需要应该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学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少科学依据。
1.1.5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客观、科学地评价可以使学校、教师对学生目前的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向更为高效的方面发展。但从调查中发现,虽然部分农村小学已经认识到全面评价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表现出较多的片面性,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认定还是以体育达标、考试的方式为主,甚至中考中对学生体质的考查也采取考试的方式,忽略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各种变化。
学生的身体天生就存在着差异,比如有的学生从小就跑得快、跳得高,而其他同学再努力也不可比他的成绩高,如果只看测试成绩,就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课的努力和进步,显然这样的评价不够合理。
2.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策略
近些年,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在国际大赛中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两届奥运会上,我国所取得的金牌数、奖牌数都名列前茅,国际影响力越来越高。但一些业内人士和研究者认为,我国目前只能算是体育大国,但还不能称为体育强国,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各类体育项目的普及律还比较低,离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多的误区,人们的体育观念还比较落后。要想改变目前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必须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协调体育教学中的各个要素,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2.1转变农村体育教育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认识到体育对人们健康的重要性,创设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改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观念。体育管理工作对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多个体育锻炼管理措施,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等,这些都成为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依据。因此,加强农村地区体育宣传和教育非常重要。
2.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中学生兴趣不稳定,求新好奇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上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经常换新,教学手段多变,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体育兴趣。因此在要调动学习者对学习的积极性,就要认真考虑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归类,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进行解决,排除干扰因素,引导学习者向好的方面发展,要提高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使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成为可能,具体表现为将竞技运动教材化,将成人运动学生化,将复杂运动分解游戏化;二是认真把握初级中学学生身心特点,合理安排适应初级中学学生学习的进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要了解和掌握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后身体恢复情况,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创新,不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三是体育教师要充分展现个人魅力,充分展现个人魅力可以使体育教师成为学生模仿对象,比如强健的身体,优美娴熟的技术动作等;四是制定学生通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每次课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都能完成任务,使学生学习有成就感,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中学生在体育学习时就能够积极主动,并能以很高热情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在体育教学中应选择适合他们体质特点的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冯瑞.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走教”效果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03):124
[2]陈宁.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历史变迁路径与特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02):84-85